“韩尚德,你领五千精兵沿南岸潜行,每人背负浸油柴草,待江上火起,便在敌军阵后举火为号,制造援军已至的假象,扰乱其军心。”
三更时分,江上突然火起。
何存志部以火箭齐发,点燃预置在江面的浮油,火浪顺着江风蔓延,瞬间吞噬了近十艘叛军战船。
几乎同时,岸上韩尚德带着骑兵在敌军阵后举火呐喊,“潼关大军已破夷陵,缴械不杀!”喊声震天,穿透夜幕,永王水师本就多为被迫从叛的民夫,猝不及防下阵型大乱,战船相互碰撞,乱作一团。
长安亲率主力战舰破雾而出,楼船上投石机齐发,巨石呼啸着砸向连接铁锁的浮桥,阵阵轰隆声中,浮桥断裂,失去束缚的敌船在江心打转。
潼关军中善水者,皆带队驾驶小舟在狭窄水道中灵活穿梭,将敌船分割包围。
“传令,降者不杀!”
长安见敌军已溃,当即下令招降。
因为永王部下多是被裹挟的无辜百姓,若一味杀戮,有损她在江南的民心。
高门的声望和百姓中的民心比起来,长安还是要民心的。
次日黎明,夷陵江面浮尸蔽江,残桅遍野
潼关军俘获战船百余艘,收降卒万余人。
从降将口中,长安得知永王已带着亲信仓皇逃往江陵,甚至未来得及带走府库中的粮草。
于是她当机立断分兵两路,命韩尚德继续率五千骑兵沿江追击,防止永王逃窜,自已则统水师顺流直下,直扑江陵。
三日后,长安兵临江陵城下。
长安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将大营设在城东十里处,一方面遣使携永王麾下降将的劝降信入城,向城中百姓揭露永王横征暴敛,逼迫他们从军的真相,非是协同朝廷平叛,而是自立谋逆。
另一方面,密令何存志率工兵营暗掘地道,直通城内粮仓,江陵守军多依赖府库粮草,断其粮道,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两日后,江陵城内突然火起,原来是工兵营成功挖到粮仓,引燃了部分粮草。
守军见粮仓失火,又听闻城外大军“只诛首恶,不究胁从”的承诺,纷纷倒戈。
韩尚德的骑兵恰在此时赶到,与城内倒戈守军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南门。
长安带兵直扑永王府,在书房中生擒了正准备服毒自尽的永王李璘。
从荆门破防到江陵擒王,前后不过月余,永王之乱便被长安平息。
长安在江陵城内张贴安民告示,严格遵循只诛首恶的原则,将永王府库中囤积的财物和粮草尽数分赏将士与受灾百姓,叛党世家的资产充公赈灾。
看着大批大批的财物被运送出去又发放殆尽,韩尚德有些担心:“将军,此时朝廷境况堪忧,入不敷出,许是还等着这些粮草财宝入库,以做救急只用……咱们是不是要写折子问问……”
长安大手一挥,“不用,圣人给了专断之权,我说了算。”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长安乐得用永王囤积的钱粮来赈济百姓,收买人心,邀买名声,她做起这些来简直是驾轻就熟。
数万潼关军跋山涉水来此地平叛,不是为了让朝廷库房多添几石粮食几箱金银,但凡还有一个江淮百姓不知道他们的付出和艰辛,那就是长安这个主帅的无能。
同样的,长安的名字也被刻进了江南的民心之中,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和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