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01章 骡子搞偷袭(2 / 2)

林有祥:“一亩半地,刨除种子、肥料、人工,兜里能落200块钱,很是可以了。对了,你来买菱角种,还是来买菱角苗?”

菱角种,指精心挑选的、个头又大又饱满的菱角,先放在水盆内催芽,等芽儿长到2-5厘米高时,移栽到水深2-3厘米的地块,菱角长高一点后,就往地里注水,来提高水位,接下来,长一点,注一点,保持菱角叶一直浮在水面之上,如此细心养护两个月,再将菱角移栽到大塘中。

菱角苗,就是已经发芽长叶的菱角种,苗株具体有多高,并没有一个标准。

沈青:“林叔,我是来买菱角苗的,苗株长多高了?”

林有祥:“25厘米以上,再养半个月,就能移栽到塘里了,你要吗?”

水洼地的水深,普遍在小腿左右,下了两天半的雨,水位应该有所上升,不过,有异能傍身,他可以在短时间内,令菱角苗快速长到35厘米高。

沈青:“要,水洼地的水,有深有浅,我先把菱角苗栽在水浅的地方,等它们长高了,再往水深处移栽。林叔,菱角苗怎么卖?”

林有祥:“去年,你在我这儿买的是即将病死的菱角苗,一株只要5厘钱。今年,菱角苗品质不错,偶然生病的那几株菱角苗,也被我晒干丢进灶膛烧成灰了。菱角苗,一株2分钱,一亩半地,大概需要1000株菱角苗。”

沈青:“行,这价格很合理,林叔,你带我看一眼菱角苗吧。”

林有祥:“成,你把骡车栓好,我带你去苗地。”

“好。”

沈青拉着骡车,走向杨树林,选中一株粗如水桶底的杨树,将骡子栓在了它的主干上,接着,从车兜内抄起一根细铁棍,熟练地翘落粘在车轮上的湿泥巴。

车轮上方,没有挡泥板,车轮上,布满粗凹槽,比铁棍还要粗,因而,持着铁棍,沿着凹槽轻轻一划,就能铲掉一大团湿泥巴。

铲完,沈青将铁棍放回原位,转身回到土路上,“粘在车轮上的泥巴,趁着它们还是湿的,要赶紧铲下来。干了,可就难弄下来了哦。”

林有祥:“是这个道理,咱们先去看菱角苗,挑好后,我让工人把菱角苗背过来。那儿地势低,路上都是积水,车子过不去的。”

说完,林有祥视线往下移,瞧见沈青穿着雨靴后,道:”我刚想说去苗地之前,进屋给你找一双雨靴穿,一低头,发现你穿的正是雨靴。走,苗地在南边呢。”

“好。”

随后,沈青跟着林有祥往南边走去,越往南,土路地势越低,积水也越多,雨靴踩下、抬起时,会听见‘咕叽咕叽’的声响。

二人略过大塘和长排房子,又往南走了一里多路,才来到林有祥口中的苗地。

苗地,占地5亩左右,不是大塘,更像...把正常的田地,往下挖70厘米深,菱角苗密度较大,基本上,株距和行距,皆为20厘米,属于你碰到我的叶子、我碰到它的叶子那种。

水深25厘米左右,很清澈,能瞧清细腻的淤泥和透明的小虾米,菱角苗长势都挺不错的,水下,是一根长长的嫩茎,水上,是几片嫩叶。

咕叽---

沈青踩着土路上的水,从苗地的最北头,走到苗地的最南头,他发现...苗地内种着两种菱角。

一种,叶片呈心形,又宽又短,边缘布着钝齿,一种,叶片呈菱形,又窄又长,边缘也布着锯齿。

沈青去年种的两角菱角,叶片和第一种一模一样。

沈青观察苗地时,林有祥一直在一旁跟着。

“林叔,你...引进新品种菱角了?”

去年,沈青来王莲村,虽没逛过苗地,但在仓库、菱角种植田内走了一遭,除了两角菱角外,没看到其它品种的菱角种/苗啊。

“对。”林有祥点了点头,“去年,南边冒出一款新品种菱角,个头只有砂糖橘般大,两角短短的,中间鼓鼓的,神似一个元宝,生吃脆甜,熟吃糯甜,倍受大家欢迎,就连收购价,一斤要比牛角菱贵5厘钱。我啊,跟隔壁村签了合同,承包了占地10亩左右的大塘,专门种这种元宝菱角。”

别小看收购价贵5厘钱,一万斤菱角,就能多卖50块钱,通常情况下,占地一亩的水塘,能产4000-6000斤菱角。

沈青:“林叔,与牛角菱相比,元宝菱个头较小,产量上面,它会不会比牛角菱低很多。”

林有祥摆了摆手,“低不了,牛角菱,株距、行距,皆为1米,元宝菱,株距、行距,皆为0.7米。尽管,元宝菱的个头,比牛角菱要小,但它种植密度大啊。总体算下来,元宝菱的亩产量,比牛角菱低不了多少。小伙子,要不要买点元宝菱苗株,拿回家栽着试试看。”

沈青不打算大面积种植元宝菱,但蛮想尝一尝它的味道,“林叔,元宝菱苗一株多少钱呐?”

林有祥:“比牛角菱贵点,一株要2分5厘钱。”

沈青思索一番,决定元宝菱的栽种面积为一分地左右。

一分地,约为66.67平方米,元宝菱株距、行距皆为0.7厘米,66.67÷(0.7×0.7)≈136.06

一亩半地,约为1000平方米,牛角菱株距、行距皆为1米,水洼地里,约有一分地的洼水,不栽种菱角,让水草野蛮生长,给食草类的鱼提供栖息场所,(1000-66.67×2)÷(1×1)=866.66

沈青:“林叔,牛角菱苗来900株,元宝菱苗来140株。”

1000-66.67=933.33

就像一开始,沈青知道在刨除一分地的前提下,934株牛角菱苗,就大概率栽满整个水域,却仍说要买1000株菱角苗,概因,他栽种菱角苗时,又不随身携带尺子,株距、行距是接近1米,而并非100%为一米,再者,水洼形成的区域,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一个圆形,靠近边缘区域的菱角,一株菱角所霸占的水域,八成会小于1平方米,因此,他才会多报株数。

此刻,林有祥心里打着珠算。

牛角菱苗,2分钱一株,900株,便是900×0.2=18,18块钱,元宝菱,2分5厘钱一株,140株,便是140×0.025=3.5,3块5毛钱,总价,18+3.5=21.5,21块5毛钱。

林有祥:“牛角菱苗+元宝菱苗,拢共是21块5毛钱,你是老顾客,我抹个零,给21块钱就成。”

沈青掏出钱包,数了21块钱后,把钱往对面一递,“林叔,你验一验。”

林有祥接过钱,验明钱数和真伪后,朝北边大声喊道:“喂,杨工,拿上家伙事,来苗地干活喽,喂,杨工---”

同样的话,林有祥不停地重复喊出来,直到北边长排房子某个屋子内,一个人影的上半身探出木门,朝南边挥了挥手,林有祥才不再大喊。

很快,6名工人从长排房子内走了出来,带着一些家伙事,来到了苗地。

那些家伙事,是铁铲、细麻绳、麻袋、扁担、大号扁圆柱塑料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