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93章 拒绝了请求(2 / 2)

冯征:“李村长,小伙子,你俩继续聊,我着急回大队复命,就先带子栋离开了。”

李广田:“别啊,大老远来一趟,哪能让你们空着肚子走。中午,杀一只鸭子,打开地窖,取出存货,我亲自下厨,做一桌好菜,吃完午饭,你们再走也不迟呐。”

冯征:“不了,来之前,书记说...给杏树治病的事,一有音信了,就立刻回去告诉他,他再把迅息上报到镇上。李村长,不是我不想留下来吃午饭,实在是有正事要办。”

沈子栋:“李村长,你知道的,我在城里农业局工作。我只请了半天的假,现在---”说到这儿,沈子栋停顿一下,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时针差一点点,就指向了‘12’,分针指向了‘6’。“呀,现在都11点半了,我得赶紧回城里了,下午还要上班了。”

李广田:“唉,你俩...一个有正事要办,一个下午还要上班,我啊,就不强留了,不过,你俩走时一定要带些焦红枣。”

说完,李广田寻两个凳子大的布袋,装满圆圆的、皱巴的、表皮焦黑的干枣后,递给冯征、沈子栋一人一个布袋。

冯征捏起一颗品尝,枣皮略硬,嚼着不苦,却有一股焦味,枣肉韧韧的,像在吃晒干的果脯,香甜馥郁,味道十分不错。

“嚯,这焦红枣干嚼起来还挺好吃的。”

李广田:“干枣,经过一番炮制,药效增强不少。我不建议干嚼,泡水喝,一天顶多吃两颗,干嚼...嚼上头,一天能吃一布袋。一袋焦红枣所带来的药效,普通人的身子是遭受不住的。”

“好吧~”冯征语气里带着一丝遗憾,“不干嚼,每天泡水喝,李村长,小伙子,你俩继续聊,我和子栋就先走了。”

说完,冯征和沈子栋,转身离开了堂屋,沈青和李广田把二人送到院门口,目送二人背影消失在大塘旁边的拐角处,才反悔了小院。

此刻,许素芬正蹲在压水井旁洗萝卜,那些青萝卜,个个又粗又长,表皮光滑,质地偏硬,一看就知水分很足。

唰唰---

许素芬手持刷子,沾水刷掉萝卜上的泥土,“广田,大青,刚刚,我去东厢房的外窗台上拿刷子时,听到...那个年轻小伙要拜大青为师。”

“嗯。”

李广田点了点头。

“大青没来之前,那俩人就表明了来意,一,请大青去沙谷河,治疗归属于辛乡镇的病杏树,二,沈子栋要拜大青为师,并观摩治树的整个过程。他俩想让我当说客,劝沈青同意‘第二件事’。

王书记跟我说了,上个月在杏林巡视时,大青断定岸边杏树生病了,并打算自掏腰包,免费给杏树治病,沈子栋断定岸边杏树十分健康,固执己见,认为大青推断错误。

时间,是最好的证据,眼下,辛乡镇的杏树展露出了病症,主干长白蘑菇、侧枝流树胶,结果,沈子栋扭头欲拜大青为师,想学走大青的治树诀窍。”

许素芬:“嚯,拜师...要跟在师父旁边,打好几年下手,才能入门,学习师父的技艺。那人...长得年轻,可...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已经参加工作了。想拜师,他有时间跟在师父后面打下手吗?”

有时间吗?

当然是没时间了,上次巡视杏林、这次前来拜师,都是只请了半天假。

沈青:“我想沈子栋口中的拜师学艺...指的是,我给病树诊断病情时,把他喊过来,传授断病的敲门,我给病树调配药水治病时,把他喊过来,讲解此病为何会用这几味药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药水各项原材料配比之间的关系。”

“嘶---”许素芬倒抽一口冷气,“若真是这样,这哪是拜师学艺啊,分明是...一分钱不花,就拿走人家秘诀啊。”

李广田:“大青是个聪明人,冯征拿子栋是大学生说事,说什么...树林得病的承包商,知晓大青的徒弟是大学生后,一定会来找他看病。大青没有上套,反而借此反击,话里话外,质问对方是不是在怀疑自己的医术。”

“咦?”许素芬目露困惑,“来拜师,不应该要把姿态放低一点嘛,冯村长怎么这样啊?”

沈青:“大概是过度自信的,许姨,李叔,家里还砌着砖墙呢,我就先回去了。”

李广田:“等一下,我给你装点焦红枣、红薯干,用洋红薯晒的,外硬内韧,甜的很。”

说完,李广田走进仓库,再出来时,左手多了一个凳子大的布袋,右手多了一个中号麻袋,布袋鼓囊囊的,麻袋,一半空间鼓囊囊的。

沈青:“李叔,这...这也太多了。”

果脯形的红薯干,很压秤的,拿到城里,也能卖几个钱。

许素芬:“不多,家里还有很多干枣呢,下回多炒点,给你送过去。至于红薯干,我晒了两麻袋,半袋,送给了娘家,半袋,送给了你,剩下一袋,够我和广田吃了。”

沈青:“志诚呢?”

李广田:“他呀,不喜欢吃甜的,红薯干,吃三四根还行,吃多了,他就觉得腻得慌。大青,喏,接着吧。”

沈青接过两个袋子,打开麻袋,露出一根根橙色的、小拇指般粗、8厘米长的红薯条,他捏起一根品尝。

外皮附着一层糖霜样的物质,外皮略硬,尤其是有棱角的地方,硬的和甘蔗一样,内里很有韧劲,十分甘甜,红薯味很浓。

在当地,内瓤为白色的红薯,被称之为‘本红薯’,内瓤为橘色的红薯,被称之为‘洋红薯’,前者,甜度低,淀粉含量大,适合晒成梆梆硬的红薯片,煮一煮,当主食吃。

后者,甜度高,淀粉含量低,既能晒成能当主食吃的红薯片,也能晒成蜜饯般的红薯条,鲜红薯煮熟后,加入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小剂子,再擀成薄饼,下入铁锅煎熟,便是软糯香甜的红薯饼了。

许素芬:“味道怎么样?”

沈青:“好吃,外硬里韧,甘甜如蜜,红薯味还很浓。许姨,李叔,我先回了,吃完午饭,我再去沙谷河治杏树。”

李广田:“回吧,上梁时,记得知会一声,我和素芬过去凑个热闹。”

“没问题。”

沈青转身离开小院,向北、向东后,再向南、向东,回到了自家小院。

此刻,工人们左手拿着空碗,右手拿着竹筷,在厨房门口排起了长队,当然,这个队伍不是笔直的,而是呈‘L’形,值得一提的是,大黄也在队伍中,它叼着自己的狗盆,站在李启身后,李启往前走两步,它便也往前挪一点距离。

沈青扫视队伍一圈,没看见小狸,估计它还在仓库里呼呼大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