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后续
其实66年后的日子楚沁过得还不错,甚至都说不上有惊无险,而是无惊也无险,毕竟趋利避害几乎是她的本能。
即使离开末世世界长达十年之久,楚沁身上的动物直觉也未曾退化。
或许是她人际关系简单,那些不好的事儿楚沁极少碰上。
她身边人际关系最复杂的人大概就是纪竟遥了。然而这人是部队出生,做过几次大任务也获得过几回荣誉,加上他家人全没,连个亲戚都没有,自身过硬没人拖后腿,自然也就安安全全度过这几年。
还有杨小舅,杨小舅大概是楚沁身边最容易翻车的人。
不过他这几年来也算是老实——主要也是有楚沁在后头跟拉缰绳似的拉住他。
每当楚沁觉得环境有点紧张时,两人就悄咪咪地把生意停下,而后仔细扫尾,生怕自己沾染上一丝一毫。
当环境又放宽后,他们会先观望一阵,然后才会继续做生意。
因为楚沁手握物资,压根不怕卖不出去,所以并不着急。
如此几年下来,偷摸做些生意的舅甥两人愣是把这生意给按牢了,甚至都没让心细如发的黄豆子发现端倪。
黄豆子这几年也算是苦尽甘来,他后来和楚沁搭建了牢固的合作关系。
啥呢?
帮楚沁收拾猪圈。
楚沁自打70年后就不再帮村里养猪了,因为村里的猪舍在70年时再次扩大规模,猪崽数量整整达到200头,村里半点不缺猪肉。
更别提村里还养起了羊,那些小孩儿们每天放学回来就满山坡的放羊。
后来连元元也加入放羊大队,和朋友们整天在山坡上撒欢,到处乱跑。
那伙小孩,正是狗都嫌的年龄,不出意外的,也成了村里人厌狗嫌的存在。
童子军虽然人厌狗嫌,但放羊放得不错,他们放到最后,村里的首要任务甚至都不是种植蔬菜,而且赶紧买些草籽种植野草。
再不种,山都要秃了!
不过,楚沁家里的猪舍却没关门大吉。
她因为养猪技术了得的原因,被特聘养猪顾问,公社和村里给她大开后门,让她在家里养着六头猪。
这六头猪是实验猪,从配种,到母猪怀孕护理,到接生,再到饲料配比甚至最后的给猪看病,全由楚沁一手负责。
一年下来,各项数据能记满整整三大本笔记本。而十年下来,笔记本更是数不胜数,把书桌下的柜子都给塞满了。
这些笔记本是笔不小的财富,经过几年的完善,楚沁终于能说得上对养猪这项技术略知一二了。
在当下这种条件下,她几乎把养猪这项技术的技能值拉到最大额,从此即使没有系统出品的饲料,她也能稳定养出500斤重的猪。
结果是喜人的,道路的艰难的。
六头实验猪分成三组对照组,养成的猪她能够自留两头,剩余四头归属村里和公社。
不过这些猪的日常清理就需要她自己动手干了,可楚沁哪里有那时间和精力干,她直接外包给黄豆子,猪粪他带走部分,每年年底再分些猪肉给他。
黄豆子对此很是满意,为了猪粪,更为了年底的肉,他简直把猪圈当成卧室来收拾。
他几乎日日上门,就这,都未曾发现楚沁养在后山丘中的鸡,可见楚沁瞒得有多紧。
她后山丘的鸡这几年来也没添多少,最终停留在42只这个数额。
楚沁跟纪竟遥一起又做了三个鸡舍,安在后山丘上,又添了段篱笆,把鸡活动的面积扩大。这还不够,纪竟遥不晓得从哪里搞了些铁丝来,楚沁见此找个纪竟遥出差的时间去砍竹子,用铁丝把劈开的竹子缠绕,做成一道竹子屏障,防止鸡出逃的屏障。
纪竟遥出差归来,第二天早晨喂鸡看到时都惊呆了,明晃晃的一堵竹墙啊。
“这也是后山丘树木茂密,能把竹墙遮挡,否则谁会看不出来这里大有文章。”他感慨道。
楚沁为了藏住后山丘的这些鸡也真是大费苦心了,几年来都不晓得在后山丘种植了多少的树木。
如今后山丘里有三棵的苹果树,三棵的杨梅树。
苹果树和杨梅树都是用系统出品的果树的种子培育而成,结的果子的质量与数量并不输给系统出品的母树。
但神奇的是,这些培育出来的果树似乎丧失了一部分原本的抗涝抗旱性。
70年当地有场洪水,虽然没淹到村,但那段时间天天下雨,直接把楚沁种在院子旁边的果树给下得半死。
而73年又有场不大的旱,楚沁当时满心以为这些培育和母树一样抗涝抗旱,即使没有母树强,但也能撑过去。可现实给了她一个大巴掌,院旁两株不算大的树差点枯死,还是纪竟遥提醒她时,她才匆匆把目光放在这两棵树身上。
不过比起当下的绝大多数果树品种,这两棵母树培育出来的树苗都算好的了。
楚沁不但在自家后山丘种植了六棵,使得自己每年都能收获好多苹果杨梅,一年到晚都有新鲜的苹果杨梅吃,还把培育出来的树苗分给了楚婶儿、杨小舅和杨大姨等人。
楚婶儿要了两株,苹果树苗和杨梅树苗各一株。
而杨小舅要了两株苹果苗与一株杨梅苗,他家小孩多,又都爱苹果,每年都得找楚沁换一筐的苹果回家吃,一棵苹果树不够分。
杨小舅家的房子早就盖好了,在开挖地基的一周后意外得知杨舅母怀孕。
不但怀孕,怀的或许还是双胞胎。
好家伙,杨小舅当即把“或许”两个字选择性遗忘,紧急找队里批了一块宅基地,言说自家将再添两口人,地不够用,所以必须申请加挖一块地基。
幸亏队里宅基地多,他家附近不算挤,开的又是他家旁边的一小块荒地,这才顺利把宅基地批下来,否则想靠肚子里尚且没影的胎儿批地?压根不可能。
这么一来,杨小舅家的房子可宽敞了,整整六间的房。
甚至还学楚沁家,建起了洗澡间和厕所,同时加盖起了围墙,把院子用石夯压实,整个屋子瞧着焕然一新。
不过等房子建造完成,杨舅母也要生了。
她的第三胎是去县城医院生的,而说好的双胞胎没了踪影,出来的是一个小姑娘,惹得杨小舅神神叨叨,见到楚沁一回,就得拉着她嘀咕是否是医院藏了他的孩子一回。
别说,楚沁被他念叨得心突突。
医院不至于藏,但若有什么意外……毕竟她听多了孩子被偷的事儿。
后来楚沁帮忙照看孩子,而杨小舅拉着李泰在县城蹲守好几天,还偷偷跟踪调查过接生的医生护士,最终确定确实是单胎,他这才讪讪作罢,拎着一大篮子的鸡蛋找到那几位医生护士表示愧疚和感谢。
杨小舅大手笔的盖完房子,家里也算是被掏空了大半,直至跟着楚沁卖三年鸡蛋才缓了过来。
他家杨二妹还没满周岁时就看出来是个闹腾性子,等会断奶后大家伙就看出来了,她嘴巴叼,不合她心意的东西饿晕也不碰,倔得跟头驴似的,杨小舅总说杨二妹有楚沁的风采。
楚沁才不认,她会跟这头倔驴一样?
她反倒觉得杨大妹更像她,或许因为她跟大妹接触得多的关系,大妹学了她那即使已经丰衣足食,但仍旧无法改变的仓鼠性子。
其实就是酷爱攒东西。
她连糖果包装袋都收集,收集了整整半抽屉,还叠得整整齐齐,楚沁看了都甘愿认输,也是够够的了。
元元一岁多时都晓得吃完糖要留下糖纸,把糖纸交给姨姨呢。
不仅如此,她也爱吃。
因此,杨小舅才想着种下两棵苹果树,到时候干脆一人一棵也别争。这两姐妹虽然岁数差得大,但吵架打架可一个不落。
至于杨大姨,同楚婶儿一样,杨梅树和苹果树各要一棵。
后来金金金玉还找楚沁各要了两棵苹果树苗,兄妹俩也不晓得把苹果树种在哪里,楚沁只晓得他们每年冬天都会拜托杨小舅帮忙把苹果出售出去,换得一笔钱票。
几年的积攒下来,两人攒下一笔不小的钱财来。
金金已经在乐水公社定居了,他结了婚,妻子是乐水公社的一位姑娘。
那姑娘楚沁见过几回,是位盘条靓顺,有着水灵灵的杏眼,长得特别漂亮的姑娘,漂亮到能去拍电影的程度。
楚沁心说:没想到金金还是位颜控。
不过话说回来,谁不喜欢漂亮姑娘,楚沁瞧着那张脸都能多吃两口饭。
于是在给小两口准备新婚礼物时,楚沁劳碌了一回——特意做了床蚕丝被,带着被套的蚕丝被给他们。
金金结婚结得早,结完婚后没多久就成了乐水公社榨油坊的正式工。
因为有他在榨油坊工作,楚沁每年的豆粕花生粕各种粕都不用愁了,即使乐水公社的榨油坊不够,他也能从其他公社的榨油坊帮她换些出来。
他被楚沁和杨大姨好说歹说压着读完了初中,而初中毕业后,也成年了。
金金成年后常和杨小舅相处,学了杨小舅那一身交友本事,县里七八成的榨油坊都被他摸得透透的,还拜了位榨油师傅,像是打算深耕榨油这一行。
楚沁和杨大姨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只要把一门手艺吃透,往后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楚沁她还整日琢磨猪饲料,深耕喂猪这一行呢。
金玉比他哥要强点,读到了高中。
她是少有读到高中的姑娘,虽然只读完高二。
后来进了机械厂,因为数学了得,一手算盘功夫称得上炉火纯青,于是在机械厂的会计室里工作,成功获得杨大姨最为满意的“坐办公室型工作”。
当然,暂且只是临时工。
不过临时工也不错了,每月工资25元,还有各种票,年底更有福利,几年积攒下来,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富婆。
金玉和楚沁相同,同样的晚婚。
她是26岁那年结婚的,对象是高树村的一位知青,叫孟同。
这人楚沁就熟了,他是68年下乡的,隔年就进了机械厂,一举跳出知青圈。
当时高树村的知青院里包括他在内已经住有8位知青,除了几位老知青因为来得早,所以有静水庄村小的教师工作外,其他知青都得跟随村民们一同下地干活。
不单单高树村的知青如此,其他地方的知青同样如此。
没有找到门路脱产的,只能下地种田,像孟同这种没半年就直接跃到机械厂的人无比少见。
楚沁得知后好奇了一阵,等纪竟遥回来时就问了他这件事。
“厂里最近招人啦?我没听说有招人啊,否则村里那些想进厂的人早该想各种理由找韩队长批假复习了。”她疑惑问。
纪竟遥笑笑道说:“没有,厂里人员暂时饱和,不出意外的话最近三年都不会对外招人。”
楚沁:“那孟同怎么进去的?”
纪竟遥:“他是有手好技术,会修机器,听他说他父亲也在机械厂上班,是维修工,耳濡目染下他也会了。”
楚沁瞬间听懂了,这位算是厂里特聘的技术小拿,和一般工人是不同的。
孟同在厂里工作几年,慢慢和金玉看对了眼。
他即使去了机械厂工作,却也依旧住在村里知青院。直至72年知青院有些拥挤时他才搬到厂里的宿舍去。
因着他在村里生活几年,楚沁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孟同是知青院里少有的活泼人,他不像外来者,自打来了高树村,自来熟得仿佛回到他老家。
他和村里人熟到什么地步?
熟到张飞燕她奶奶如此抠门一人,都愿意在过年时给他抓一大把煮花生。
要晓得,同村这么多年,楚沁甚至都没从张老太太手里拿到过一颗的花生,可见张老太太对他有多喜爱了。
孟同长得也板正,身高粗粗估计得有一米七八左右,浓眉大眼,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男生类型。
村里不少人想给他介绍对象,但困于知青这层原始身份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等到他在机械厂站稳脚跟甚至转正,一月能拿40多元的工资时,有想法的村民们又惊奇的发现他被乐水的金玉拿下了。
杨大姨得知消息时也匆匆地来找过楚沁,等听楚沁说完男生脾性后倒是放心一二。
“听你这般说,那位孟同是个有本事的,金玉说的计划申请房子想来能成。”杨大姨叹道。
楚沁倒是没想到房子这一层。
不过孟同有技术傍身,金玉在会计室也渐渐站稳脚跟,两人往后真在一起了,申请房子还是能申请得到的。
这几年机械厂总是在盖盖停停的扩建,据说扩建的大头都在宿舍上。
这是万人大厂,绝大部分人来自外地,都需要靠机械厂分配房子,自然得建许多宿舍。
如今现在后山的一处小山峰上,都能见到机械厂的楼房,可见机械厂扩张得有多快了,快到从村里骑20分钟的自行车就能进入机械厂的范围。
金金金玉成家立业,杨小舅的大儿子,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表哥的大儿子也已成家立业。
楚沁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就如同一把握不住的细沙。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76年。
1977年。
这年是特别关键的一年,楚沁想。
她是56年年底穿越来的,过了76年年底她就穿越20年了,她彻彻底底成为了这个年代的楚沁。
77年是她迈入第三个10年的关口。
不过,特别不是特别在这里,更特别在大环境即将改变。
她为啥会这么觉得?因为她从和张飞燕的平日谈话推断出来今年会有大事发生,大概还是大好的事。
其实聪明人已经觉察出来了,最近这两年氛围是有点转变的。
特别是进入76年后,就连楚沁都从县城气氛和报纸上察觉出些许不对来。
她压抑住兴奋,抱着元元亲了又亲,把这闺女亲得满脸通红。
等77年10月,她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有点愣神。
啥呢?
报纸上说9月份开了场会,而在这场会上领导们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
楚沁此刻并不在村里,而是在县城。
手上的报纸也是今天刚出的报纸,今儿带着闺女来县城,见到县里有人拿着报纸在路上哭喊狂奔,她心里就隐隐有了猜测。
楚沁立刻冲到书局去买报纸,拿到报纸的那一刻猜测成真。
她鼻头一酸,眼眶也不由得发红。
书局里和她相熟的工作人员已经见怪不怪了,感慨道:“哭就哭吧,多的是人哭。刚刚有个人甚至激动的晕过去,我们主任才把他扛去医院呢。”
楚沁强把眼泪憋回去:“谁要哭了,我这是被风迷了眼。”
说着让她再拿三份报纸来,然后匆匆带着闺女去百货商店买了几斤巧克力奶糖,完了猛蹬自行车,一路赶回家。
村里人都在地里工作,楚沁今儿也本该上工的,可谁让她答应了闺女若是考满分就带她去买奶糖,所以今儿自然就请了假。
因为村里还没通电,广播没法来,村里的人自然也没法晓得这则消息。
于是当楚沁骑着自行车从村口而来,一路猛挥舞着报纸,嘴里大喊“恢复高考了”时,所有人都呆住了。
喊到打谷场的位置时楚沁嗓子都喊哑,不等其他人赶来问她,她匆匆把三张印着“恢复高考”几个大字的报纸贴在墙上。
她正贴完,有知青飞奔而来。
“啥,楚沁姐你说啥?!”这位知青红着眼激动问。
楚沁嗓子都要冒烟了,没说话,只指着墙上的三张报纸。
知青立刻去看,看到“恢复高考”四个字时他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元元有点被吓到,抓着楚沁的手愣愣地看着那位知青。
有第一个人来看就有第二个人来看,没一会儿打谷场上就站满一堆的人。
楚沁望着远方,听着此起彼伏的哭声和阵阵抽噎声,叹声气带着元元回家。
高考是知青回城,脱离繁重体力劳作的一条路,也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年的路。
她也得准备高考,她也想试试。
楚沁70年那会儿就已经把高中毕业证拿到手,这几年来在学习之事上放松很多,她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
不过幸好她的书还在,笔记也还在,捡起来不算太难。
可当楚沁得知12月份就得高考时,她就有点抓麻了。
“真是12月?”楚沁瞪大眼睛。
纪竟遥点点头,然后把几本写着练习题的本子交给楚沁:“从老谢那里拿来的,他妈他妻子他丈母娘都是老师,还都是数学老师,这些题目是她们编出来的。”
楚沁啧啧称奇:“这属于教育世家了啊。”
她接过练习本,翻开看看,果然被上头的题目所吸引。
纪竟遥又道:“我觉得你这一个多月就别去上工了,待在家里安安心心的复习,这样考上的几率大些。”
楚沁考虑片刻,点点头。
既然决定要参加,必然是要竭尽全力,否则往后限制年龄,不让她考试了咋办。
她当即就去找韩队长请假,可没想到她竟然不是第一个来请的。
“知青们都要请假啊?”楚沁道。
韩队长点点头,他抽着烟说:“我也不是什么恶人,咱们村不差知青那点人,也就随他们去了。
这些孩子十多岁就来咱们村里,像江冉他们那头两批的知青,说跟咱们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一样也不为过,都在咱们村生活十多年,哎能考上去就尽量考上去吧。”
韩队长有时心肠很软。
他这么多年来对知青很好,没村里人欺负这些外来者。有女知青要跟村里男青年结婚他都会找到女知青问清楚,怕人家姑娘被欺负。
而在这正值秋收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放这些知青们去复习了。
韩队长又道:“至于咱们村里的孩子也一样,想考试的都回家复习去,我们累这一年,把时间腾出来给你们。”
楚沁心中微叹,觉得韩队长的善心必定能结善果。
她想的没错。
高树村的条件好,成了许多知青下乡的首选之地,所以他们村的知青人数要比张飞燕所经历的上辈子要多许多。
如今这些知青都要参加高考,不说每个都考上去,但总有人会考上。
在明年,就有一人考上首都大学,后来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他还投资了高树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捐赠了一条路,大大缩短了高树村通往外界的时间,使得高树村成为四通八达的风水宝地。
但这些还远,如今近的是高考。
村里有人组织起了高考复习班,班级就定在礼堂。
楚沁请假后就没去上工了,村里人得知她也要参加高考,甚是惊讶。
毕竟楚沁吃穿不愁,她想去当工人也没啥问题,咋还要去参加高考呢?
“不为啥,就是想试试。”
楚沁对张飞燕说道。
她认真道:“我现在确实是吃穿不愁,可物质生活满足了,不是更好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吗?我上了大学,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后也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张飞燕得知此事后也来找她,原本也不解的,可听她说完这番话后直接怔忡在原地。
她自打重生回来,并没有想高考的事,她也没学着楚沁拾起书本,
她到底做了什么呢?
张飞燕陷入思考。
几分钟过去了,她没说话,楚沁也不打扰她,只在那儿静静刷题。
笔尖把纸张磨得唰唰响,伴随着微风吹动树叶的簌簌声,张飞燕恍然回神。
正值秋日,阳光透过院里的桂花树叶,地上斑驳一片,偶尔有如同黄色小伞般的桂花从树枝上掉落,落在地上,落在树底下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