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声音,都变得一样地,沉稳、厚实。
项目经理小张,一直,惴惴不安地,陪在他的身边。看到赵承-平,在确认了两处问题都完美解决后,那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小张,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赵承平,脸上,露出了一个混杂着苦笑与由衷敬佩的复杂笑容:
“赵组长,说句心里话,我干了快二十年工程了,从甲方到监理,什么样的监督人员,都见过。但是,像您这么‘较真’的,说实话,我真是,头一回见。”
“为了这么一个比针尖还小的漏风,一块踩上去不仔细感觉都发现不了的空鼓,您亲自来记,亲自来盯,还亲自来复查……这……这真的,有必要吗?”
他问出的,是在场所有施工人员,共同的困惑。
赵承平,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他没有回答小张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劲,搞这次改造吗?”
小张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为了……改善民生?”
“对,为了改善民生。”赵承平点了点头,他的目光,穿过那扇明亮的窗户,望向楼下那些,正在阳光下,散步、聊天的老人们。
他的语气,变得,异常地,平静而深沉:
“对于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几百个工程项目中的一个。一个窗户的密封条,一块地砖下的水泥,可能,只是整个项目里,百万分之一的、微不足道的成本。”
“但是,对于住在这里的这户人家来说,这扇窗,这块地,就是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生活的全部。”
“今天,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那么,一年后的冬天,钻进来的,可能就是刺骨的寒风。今天,我们留下了一块空鼓的地砖,那么,五年后,它可能就会松动、翘起,绊倒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回到小张那张,写满了震撼的脸上。
“我们的工作,结束了,就可以去下一个项目。但老百姓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我们留下的任何一个‘瑕?’,都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他们生活里,一个尖锐的、真实的‘痛点’。”
“所以,你说,有没有必要?”
小张,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他只是,定定地,看着眼前这个,比他年轻了将近二十岁的纪委干部。他终于明白,这种近乎“偏执”的“较真”,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怎样深沉的、他过去从未真正理解过的——责任。
赵承-平,没有再说什么。他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这间,已经被他亲手“完善”的屋子。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感谢或理解。
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对得起,两天前,李阿姨,递给他的那杯,滚烫的茶。
项目,正式,进入了尾声。
赵承平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他正在,进行着这项工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收尾工作——整理全部的监督档案。
他将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文件,都从档案柜里,搬了出来。
以及,最后,那些,在回访中,记录了每一户居民真实反馈与笑脸的回访报告……
一份份,一页页。
他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将这些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排序、编码、归档。
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的动作,专注、细致,充满了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仿佛他整理的,不是一堆冰冷的纸张,而是一段有生命、有温度的、珍贵的历史。
当所有的文件,都整理完毕,被装进一个个厚厚的牛皮纸档案盒里时,他将这些档案盒,在办公室的墙角,整齐地,摞了起来。
这堆档案,没有一丝空隙,垒得,方方正正,稳稳当当。
它,足足,有半人高。
赵承平站起身,后退了两步,静静地,凝视着自己的“成果”。
这里面,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
有的,只是,一个共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这条道路上,留下的、最平凡,也最坚实的,一步一个的,脚印。
这半人高的档案,就像一座无言的、沉默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