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73章 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1 / 2)

赵承平说完,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却没有让他那冰冷的、坚决的语气,有丝毫的软化。

整个茶室,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

陈立峰,这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年的“老江湖”,此刻,额头上,竟也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

他知道,这已经不是警告,而是战前通牒。

良久,他缓缓地,放下了茶杯。他没有辩解,没有讨价还价,而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甚至有些钦佩的微笑。

“赵队,你说的,句句,都在理上。说实话,我们这些正经做工程的,也早就受够了那些‘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了。”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双手,推到了赵承平的面前。

“这是我们‘宏业’连夜制定的,关于这个项目的、详细的建材采购计划和供应商筛选名录。所有备选的供应商,都是合作了十年以上、信誉最好的老伙伴。我们还主动增加了一个条款——每批次主材进场,除了监理方,我们还会自费,邀请市质检站的专家,进行独立检测,报告,同步抄送给您。”

他看着赵承平,语气,变得无比诚恳:

“赵组长,我们,不只是为了建几栋改造的房子。我们,也是想和您一起,重建这个行业,已经失去很久的——信任。”

赵承平看着眼前那份详尽的、甚至有些“过分”严谨的计划书,又看了看陈立峰那坦诚的眼神。

他那紧绷的、如同拉满的弓弦般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他知道,他找到了一个,能听懂他“规矩”的、真正的“盟友”。

“好,”他点了点头,伸出了手,“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两只手,在茶香中,有力地,握在了一起。

这,不仅仅是一次合作的开始。

更像是一块沉重的、为新秩序奠基的基石,被两个来自不同领域,但有着相同信念的男人,合力,安放到了它,应在的位置上。

工程,如期开工。

纺织路社区,这个沉寂了数十年的老旧片区,第一次,被如此巨大的、充满了希望的轰鸣声所唤醒。

赵承平,兑现了他的承诺——他成为了工地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周,他至少会来一次。

有时,是正式检查。他会带着监督小组的同事,拿着图纸,戴着安全帽,一脸严肃地,穿梭在脚手架之间。他们会随机抽取正在施工的墙面,用仪器检测其平整度和砂浆标号;会突然走进材料库,核对钢筋的品牌、规格,是否与备案的一致。每一次检查,都像一次严苛的“期中考试”,让项目经理和施工队长,紧张得手心冒汗。

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的、不打招呼的“微服私访”。

他会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换上那件灰色的夹克衫,像一个普通的、散步路过的市民,在工地外围,默默地,转上一圈。

他看的,是那些最细微的、最不易察觉的、却最能反映真实管理水平的“日常”。

他看到,工地的大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立着一块巨大的、崭新的公示牌。

这块牌子,和他过去在那些混乱工地上看到的、应付检查的劣质喷绘布,截然不同。它用的是加厚的铝塑板,字迹清晰,图文并茂。上面,不仅有工程的规划图、工期安排、负责人联系电话,更有一个特殊的、占据了最大版面的区域——“主要建材公示栏”。

上面,用加粗的黑体字,清楚地写着:

【水泥:华骆牌p.o42.5R复合硅酸盐水泥(批号:……,检测报告编号:……)】

【钢筋:宝钢牌hRb400E抗震螺纹钢(规格:Φ16-25,检测报告编号:……)】

【防水涂料:雨虹牌hcA-108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检测报告编号:……)】

每一个品类上,立刻弹出了由市质检站出具的、盖着鲜红印章的、详细的电子版检测报告。

阳光,公开,透明。

这块小小的公示牌,就像一扇窗户,将过去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彻底,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他继续往前走。

他看到,工地上,所有的工人们,无论是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还是在地面上和泥的,都无一例外地,戴着崭新的、印有“宏业建设”标志的黄色安全帽。

他看到,那些曾经被随意堆放、任凭风吹雨淋的钢筋、水泥、砖块,此刻,都被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防雨布。

整个工地,没有震耳欲聋的混乱噪音,只有各种机械,在有条不紊地、发出富有节奏的轰鸣。

这井然有序的一切,与他记忆深处,那些垃圾遍地、管理混乱、危机四伏的、“8.tizenkét案”的工地场景,形成了如此鲜明、如此刺眼的对比。

有一次,他甚至看到,一个施工队长,正对着几个新来的工人,大声训话:

“……都给我记住了!咱们这工地,跟别处不一样!赵组长,随时可能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谁敢在活儿上打马虎眼,别等赵组长查,我第一个,就让你们卷铺盖滚蛋!咱们建的,是以后老人们要住一辈子的家,谁敢砸了‘宏业’的牌子,就是砸咱们自己的饭碗!”

赵承平站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听着这番粗糙但实在的话,嘴角,不由得,泛起了一丝,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他知道,他所希望建立的那种“新规则”,已经不再仅仅是靠他一个人的监督。它正在,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工地上,生根、发芽,慢慢地,长成了所有人的、共同的敬畏与共识。

初夏的午后,天气,说变就变。

前一刻,还是烈日当空。转瞬间,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从天边,迅速侵染开来。狂风,卷着沙石,呼啸而过。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的赵承平,被窗外这突如其来的、近乎狂暴的景象,惊得,猛地站了起来。

他的心脏,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一种冰冷的、熟悉的恐惧感,瞬间,攥住了他的神经。

暴雨!

对于一个建筑工地而言,突发的极端天气,就是最严酷的、不打招呼的“终极大考”。脚手架是否牢固?基坑会不会被淹?临时搭建的工棚,会不会被掀翻?

他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8.12案”中,那些因为管理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卷宗记录。

他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抓起桌上的车钥匙,连伞都来不及拿,就冲出了办公室。

他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雨刮器,开到了最快的档位,却依然,无法完全刮净那如同瀑布般,倾泻在挡风玻璃上的雨水。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雨幕之中。

赵承平的心,随着车轮的飞转,提到了嗓子眼。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看到一片狼藉、手忙脚乱、甚至发生意外的、最坏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他冒着倾盆大雨,驱车赶到纺织路社区的工地门口时,眼前的一幕,却让他,愣在了当场。

工地上,早已,停工了。

巨大的塔吊,已经按照防风预案,调整到了顺风的角度,吊臂,稳稳地,固定住了。

所有的脚手架上,都空无一人。那些原本覆盖在外面的绿色防尘网,已经被加固的绳索,牢牢地,绑在了钢管上,在狂风中,只是微微地抖动,却没有丝毫被撕裂的迹象。

工地入口处,那个穿着雨衣的值班员,正拿着手电筒,仔细地,检查着路边排水沟的疏通情况。

而更让赵承平意外的是,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项目经理小张,正和几个施工队长一起,站在一个刚刚开挖的、用于铺设新下水管道的基坑旁,指挥着工人们,用沙袋,加固基坑的边缘,防止雨水倒灌和塌方。

他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雨水,顺着他们的安全帽帽檐,不断地往下流。但没有一个人,离开岗位。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有一种,对抗着天威的、沉着与专注。

赵承平,默默地,将车停在了路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有下车,也没有去惊动他们。

他就这样,坐在车里,隔着一层被雨水冲刷的、模糊的车窗,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看到,小张,在加固完基坑后,又带着人,去检查临时工棚的电线,确保没有漏电的风险。

他看到,那些刚刚还很喧闹的工地,此刻,在狂风暴雨的洗礼下,展现出的,是一种令人心安的、有序的、强大的韧性。

赵承平,靠在了椅背上。

他缓缓地,长长地,吐出了一直憋在胸口的那口气。

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踏实的放心,如同暖流般,传遍了他的四肢百骸。

他知道,这场暴雨,替他,完成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

它“验收”的,不仅仅是这个工地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水平。

更是他,和陈立峰,在那个小小的茶室里,共同立下的那份,关于“责任”与“信任”的契`约。

随着工程推进,居民们陆续搬回改造后的新家。

赵承平,跟随着由居委会、施工方和监理方组成的联合回访团队,再次,踏上了这片他早已无比熟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