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制度和户籍改革初显成效后,秦宇并未停下脚步,他将目光投向了秦朝的教育领域。
这一日,秦宇在府中书房与张谦、李岳、王睿和陈墨再次相聚。
“诸位,如今我大秦虽武力强盛,但教育之事却仍有诸多不足。”秦宇面色凝重地说道。
张谦拱手问道:“殿下,不知您对教育革新有何具体想法?”
秦宇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说道:“本殿欲在各地设立学堂,让更多的百姓子弟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李岳皱了皱眉:“殿下,想法虽好,但这师资从何而来?”
秦宇思索片刻后说道:“可从各地选拔有学识之士,加以培训,充任教师。同时,招募一些退隐的学者出山讲学。”
王睿接着问道:“那教材又当如何?”
秦宇说道:“本殿打算组织学者编写统一的教材,涵盖经史子集、算数、律法等内容。”
陈墨说道:“殿下,还有一事,纸张和书册稀缺,如何解决众多学子的读书之需?”
秦宇沉思良久,说道:“陈墨,你派人去寻找造纸之法,看能否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再者,可鼓励民间抄录书籍,予以一定的奖励。”
众人纷纷点头,对秦宇的构想表示赞同。
说干就干,张谦立刻着手在各地张贴告示,选拔师资。一时间,众多有识之士纷纷前来应选。
王睿则组织学者们开始编写教材,他们日夜操劳,精心筛选内容,力求教材既实用又通俗易懂。
陈墨派出的人员四处打听造纸之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一个小县城找到了一位懂得造纸的工匠。
“殿下,此人所造之纸,粗糙且产量低。”陈墨向秦宇汇报。
秦宇说道:“无妨,将他带来,本殿与他详谈,看能否改进工艺。”
那工匠被带到秦宇面前,秦宇与其探讨了许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