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4章 闯王篇(二)(1 / 2)

"此话当真?"

李自成"唰"地从椅子上站起,双目圆睁,紧盯着前来报信的士兵,语气中满是对消息真实性的怀疑。身旁的李过同样面露惊疑,不住打量着这个带来惊人战报的士兵。

这本是期盼已久的捷报,此刻的李自成却难以置信。要知道在这名士兵到来前,前线竟未传来半点风声,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反倒令他猝不及防,心存疑虑也在情理之中。

见两位将领投来充满压迫感的质疑目光,刚喘过气的士兵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叫苦不迭。

所幸刘宗敏将军事先准备了战报文书,否则若因承受不住这般威压而解释不清,怕是要以"欺瞒上官、扰乱军心"之罪被拖出去问斩了。

"启禀闯王,属下所言句句属实。"

士兵略作停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呈与李自成。待闯王拆阅时,又补充道:"此乃刘将军命属

李自成微微颔首,专注阅信。只见他原本紧锁的眉头随着信纸上潦草字迹的展开而渐渐舒展,最终竟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色。

这番神情变化被李过尽收眼底,使他对信中内容愈发好奇。作为李自成的亲侄,他深知若仅是寻常胜仗,断不会令素来沉稳的叔父如此喜形于色——此战必是大捷,不,当是空前大胜!

"好!好!好哇,哈哈哈!"

李自成洪亮的笑声打破了厅内沉寂。他将信笺掷与李过,随即大步走向悬挂的地图,一把拂去原有标记。多日来悬在心头的那块胜负之石终于落地,意气风发的他恨不能立即召集众将,共商下一步行军大计。

须知此番朱仙镇大捷,远非昔日的项城、襄城之战可比。此役不仅重创明军主力,更因左良玉临阵脱逃,致使明军在河南的精锐折损殆尽,几成强弩之末。经此一役,农民军已牢牢掌控中原,此后无论是攻打开封还是挥师北上,皆可获得充足的补给与休整之机。

较之战果本身,更令李自成振奋的是此战的影响。

他率领的是何等队伍?

原是手无寸铁、饱受压榨的农民,是饿殍遍野、冻骨路旁都引不起达官显贵半分怜悯的黔首黎民。

可正是这样一支队伍,用夺来的刀剑,乃至拾起的棍棒,竟击败了朝廷豢养的、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将领。且非以生擒或斩杀的方式,而是逼得对方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窜!

不出数日,这消息必将传遍天下。届时明朝官府越是矢口否认、封锁消息,便越显其心虚胆怯。古来青史皆由胜者书写,待到大势已成,谁还会相信朝廷的欺世谎言?

"李过,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攻取何处以扩大战果?"

渐渐平复心绪的李自成,在地图上标出开封与陕西两地,向正在阅信的李过询问道。

在他看来,先取开封当为上策。一则河南明军精锐已随左良玉溃败殆尽,守城官兵犹如俎上鱼肉,说不定会望风归降。二来此战虽胜,农民军亦折损不小,攻下开封既可补充兵源……不过这些盘算他只藏在心底,为稳妥起见,还是该听听部将的意见。

"闯王明鉴,属下以为当先赴前线清点战利、统计伤亡,再作定夺。明军遭此重创,短期内难有作为,加之将领临阵脱逃之事更挫其锐气,我军大可从容行事。"

李过将信笺放回案几,中肯进言。他多少猜到了叔父的心思,但相较于兵贵神速,他更倾向于稳扎稳打。

此言一出,李自成不由讪然一笑。他这才想起自己尚不在前线,若等将士们自行整理战报,少说也要耽搁两三日,倒不如亲往督办事半功倍。况且此役自己未临阵指挥,也该去犒劳士卒、鼓舞士气才是。

"既如此,咱们这就启……"

话音未落,李自成已舒展筋骨,取下墙上长刀欲往外走。才迈出一步,却被李过拽住衣袖,硬生生拉回座位。

"李过,这是何意?"

李自成疑惑地望向侄子,语气略带不悦。既提议亲赴前线,为何又要阻拦?

"叔父已三日未曾合眼,不如先稍事歇息?"

李过轻叹一声,为叔叔理了理散乱的鬓发,温声劝道:"眼下时机尚宽裕,您即便休整半日也不至误事。举义大业须以身体为本,不是么?侄儿可代您先行整理军情,待您养足精神,再行统筹不迟。"

望着侄子诚挚的目光,李自成心头涌起阵阵暖意。这份关切他岂会不知?只是眼下军务确实耽搁不得。

"好侄儿,你的心意叔父领了。但此刻我确该亲临前线,这既是对缺席战事的补过,更是对阵亡将士英灵的最好告慰啊。"

李自成语重心长地说着,李过还想再劝,但听叔叔这么一说,又把话咽了回去。

"不过你放心,等统筹完前线的事务和将领们开完会后,我会休息的,届时还要你帮我处理下军中事务啊。"

"是,叔叔,我一定办好。"

………………

约莫一个时辰后,一抹士兵们熟悉的亮红出现在了前线战场上。场上的气氛随着快马上随风扬动的披风被推向高潮,士兵们纷纷涌上前,希望能一睹领袖那深邃又饱经沧桑的面容。

"闯王!闯王!闯王!"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士兵们欢呼着,有的甚至高举起手中的武器,将整条道路围得水泄不通。

看着身侧热烈拥护自己的士兵,李自成眼里满是欣慰。士兵们用行动将他先前因未亲临指挥而产生的担忧粉碎得一干二净。想到应该说些什么,李自成挥了挥手,示意士兵们安静。

见李自成挥手,士兵们纷纷安静下来,对这位领袖接下来的话充满期待。

"咳咳。"

李自成清了清嗓子,面带笑意地开口道:

"谢谢大家,大家能这么欢迎额,额真的很感动。"

"当然在这里额也十分感激大家对农民军起义的支持,以及对额的拥护。"

"过去明政府与恶吏豪绅使我们汇聚在一起。如今,我们正用自己力量,一次次战胜曾将额们尊严踩在脚下的旧贵族们,这次朱仙镇之战更显出了贵族对我们的恐惧。"

"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政府将在那些倒在胜利前夕的弟兄们注视下建立起来,抛去以往的不公,让人民不再忍饥挨饿,使饿殍遍野的场景永远成为历史!!!"

"好!好!"

士兵们再度欢呼起来。李自成说的每句话,都被他们牢牢记在心中。他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位优秀的将领能给他们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不过……"

李自成发出由衷的感谢后,扫视着士兵话锋一转,语气也带上了几分严肃。

"这一切的前提是,农民军足够团结。前些日子额听到了一些不利于农民军团结的言论。"

李自成态度的转变与接下来的话,让兴奋的士兵们冷静下来。大部分士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仍有一小部分紧张起来,有甚者更是羞愧地低下头。哪怕李自成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言论,他们也心生胆怯。

"额自然不相信农民军会干出那种有损我们形象的事,但额也不否认这事的存在,所以借此机会额也顺便提一嘴。"

"额们农民军是由农民与被压迫的人士组成的。正是这点使额们不同于明军。只有当额们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才能扭断旧社会的脖颈,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未来。所以——"

李自成用力勒紧手上的缰绳,身下的白马像懂得主人用意般扬起前蹄,发出阵阵高昂的嘶鸣。

"所以——为了死去的弟兄们,为了家中的亲人,为了新时代的未来,让额们继续闯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