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时间到了,可以进宫了。”陈栋慎在一旁提醒,他有些兴奋,毕竟在他看来,今日的行动万无一失,一旦燕王成为天子,他们都是元从之臣,功劳可是不小。
李弘冀留恋地看了一眼天空,最多再有四五个时辰,金陵城中很多人的命运都将会生改变,是会成为大唐的主宰还是会被斩杀,都在此一举了。
“走”李弘冀说的非常干脆,在朱令赟的带领下,他快步朝着府外走去,一路上,他忍不住握紧了刀柄,一颗心砰砰跳个不停。
走出了燕王府的时候,天色依旧昏暗,一百多名甲士全副武装,隐藏在暗处,听见李弘冀的叫喊声,都纷纷走了出来。
“走”李弘冀说道,这个时间段依然有士兵在巡逻,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李弘冀已经知道了士兵巡逻的路线和具体的时间点,所以李弘冀一路上把士兵分成数段,小心翼翼地绕过了巡逻的士兵。事情进行的格外顺利,寅时末,街道上已经有少许百姓起来了,有的人准备摆摊,为早起的百姓做吃的,有的则是要出城,秋收在即,粮食很重要。
李弘冀的计划,是从偏门进入皇城,金陵的宫城只有三座门,东、南、西,没有北门。南门是主干道,那边兵力充足,想要进入有些困难,李弘冀的打算是从东门进入,哪里靠近秦淮河,比较方便出入。周弘祚已经在水门安排了木筏,只要进入即可。
就在李弘冀朝着皇城进的时候,李璟也早早起来了,这一夜他睡得非常不安宁,总觉得要有事情生,可是又说不上是为什么,睡不着,李璟只能坐起身来,吩咐高泽端了温水过来,洗漱之后,李璟问起了时辰。
“陛下,已经是卯时了。”高泽回答。
“卯时了啊。”李璟负手而立,慢慢走出了房间,天色虽然还比较黑暗,但隐隐在东方,已经亮了一片。
“来人,传令下去,召见齐王、吴侯进宫,就说朕接到消息,北方周国有南下的趋势,向他们问计。对了还有燕王,燕王那边,就说朕想念他了,让他进宫。”李璟说道,这事情,人齐了才好办。
“喏,陛下,老奴立刻去齐王、吴侯府上。”高泽说着,正要退下去,李璟又叫住他了他。
“高泽,这件事情交给属下去办,你去把陈可言叫来,朕有话对他说。”李璟吩咐。
“喏”高泽退了下去。
李璟在屋檐下踱步思索着可能出现的局面,但他相信,杨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只会单身入宫,如果他真的有企图,李璟只能忍心把他给杀了。
片刻之后,陈可言来到了李璟的寝宫,他抱拳施礼,道:“微臣陈可言见过陛下。”
“陈将军,都准备好了”李璟问道。
“陛下,微臣已经准备妥当,三十名甲士全副武装,随时待命。”陈可言道。
“好,立刻让他们埋伏在书房里。”李璟说道。
“喏”陈可言答应,退了下去。
李璟叹息了一声,吃了早餐,这才慢悠悠地朝着御书房走了过去,御书房里,三十名甲士已经守在门外,李璟打量了一番甲士之后,点头示意,让他们进去。这些甲士,有的是刀斧手,有的是弓弩手,有的拿着盾牌,各有各的作用。如此一来,李璟不用担心他的安全。
陈可言忙碌了一番,把三十名甲士一一安置在御书房内,又在地上李璟的书桌前,放置了几个布袋,里面装满了圆滚滚的黄豆,一旦情况有变,李璟就可以把黄豆洒在地上,延缓敌人的进攻。
“陛下,已经安置好了。”陈可言禀告。
李璟巡视了一番,笑了起来,道:“陈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陛下,这是微臣该做的。”陈可言拱拱手,说道。
李璟呵呵笑了起来,捋了捋胡须,道:“今日看来,陈爱卿果然有将帅之才,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朕看来不能留你在禁卫军中了。”
“陛下,这是何意微臣愿为陛下效力,纵然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陈可言闻言,脸色一变,想要跪下,无奈身上的铠甲限制了他的行动。
李璟呵呵笑了两声,走上前去,拍了拍陈可言的肩头,道:“陈爱卿不用如此,朕的意思是,外放你做节度使,为朕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多谢陛下知遇之恩”陈可言也笑了起来,掷地有声地说道。
李璟点点头,与陈可言商量了一番细节之后,陈可言退下,等待着杨琏的到来。
“周将军,皇城里来人了。”隐藏在杨府附近的郭荣听见马蹄声,说道。
在他一旁,周邺身着铠甲,腰间一把长刀,背上背着一壶箭。
众人躲藏在一所民居里,这所民居是燕王假借他人名义买下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杨府的府邸,如今看来,效果很大。
周邺点点头,众人之中,他的箭法最好,所以射杀杨琏的任务就先由他来完成,如果射箭失手,再交给郭荣,郭荣账下大将赵匡胤、石守信两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就隐藏在暗处,等待着杨琏出来。
“如此看来,杨琏很快就会出来了,传令下去,所有人打足精神,若谁放走了杨琏,军法从事。”周邺说道。
郭荣笑了起来,道:“早就听说周将军武功不错,箭法更是精准,想不到今日能够一见,当真是郭某的荣幸。”
周邺叹息了一声,却没有说话,而是从北上把弓箭取了下来,轻轻地抚摸着,仿佛在怀念着什么。
“这把弓箭,当年是我师傅传给我的,如今他早已经仙逝,当真是令人唏嘘。”周邺说道。
“师傅莫非便是令尊”郭荣问道,在战前,这或许是最清闲的一刻了。
周邺摇摇头,道:“不是,父亲虽然骁勇,但却不善于箭法。这支弓箭,是当年最好的神箭手米将军的。”
郭荣一愣,他想了好一会,才记起来杨吴朝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