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63(2 / 2)

“这话从何说起”常梦锡不解,燕王和郭荣难道有什么秘密不成

李弘冀略作沉吟,道:“常卿,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你还是不知道的话,以免被父皇看出端倪,事后,本王一定会向你解释。”

常梦锡见燕王坚持不肯说,也颇为无奈,只得拱拱手,告辞而去。

“燕王,这个消息是好消息呀,有了这个消息,要杀杨琏,那就更方便了。”郭荣笑了起来。

李弘冀能够猜到郭荣的想法,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出了这档子事,父皇会把杨琏召进宫中”

“不错,如果还有人配合,把这事情牵扯到齐王李景遂的身上,两人一定会进宫,只要遇见埋伏了杀手,一举把他们杀死,余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郭荣说道。

李弘冀笑了起来,整个计划没有大的改变,不过,杨琏进入皇城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不需要在乔诏勒命两人进宫,毕竟这样的命令,容易引起两人的怀疑。李弘冀想到了一个人,这件事情,就交给他来办。

尽管忧心忡忡,对燕王一事心存顾虑,但李璟还是冷静下来,慢慢地翻阅着折子。如今盛夏已过,天气依旧炎热,各地的官府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忙碌之后,折子相对比较多。

李璟最为关心的还是边疆地区的情况,此外,吴越旧地的情况也是重中之重,李璟希望吴越旧地的生产能够恢复,这样,大唐才会有足够的粮食。李璟在翻阅着折子的时候,一本折子掉落了下来,李璟正要弯腰捡起来,高泽已经走上前去,捡了起来。

高泽把折子递给李璟,无意中,却发现这是一本从北方宿州而来的折子。

李璟也看见了,他觉得有些奇怪,便打开看着,看完之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兖州、郓州等地,虽然名义上是挂着刘承祐,但实际上,李璟已经把这些地方视为自己的地盘,镇守在这些地方的,也多半是从大唐抽调过去的将领。

李璟知道,刘仁瞻不参与党争,所以他的折子,可信度是十分高的。可是,兖州、郓州等地兵马调动频繁,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情是周国入侵不可能呀,若是如此,早就接到北方的奏报了。

难道,是杨琏有所行动李璟沉思了好一会,又联想到燕王试图造反一事,他觉得,很有可能是燕王想要造反,杨琏得到了消息,心中不安,所以在郓州、兖州等地积极备战。

可是,这也说不通呀,杨琏究竟要做什么

这时,门外有人说话,道:“陛下,微臣求见。”

李璟听出来了,是韩熙载的声音,便点点头,道:“韩庆佳,进来吧。”

“微臣见过陛下。”韩熙载进来,施礼,当他看见李璟拿着一本折子,一副疑惑的模样,忍不住人道:“陛下,为何事而犯难”

李璟把东西收了起来,略作沉吟之后,道:“韩卿家,最近你可听见什么风声”

“陛下的意思是”韩熙载不解。

李璟慢慢站起身来,目光盯着他,缓慢而有力地问道:“最近朕得到一个消息,说是燕王想要造反,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韩熙载吓得大惊失色,“噗通”一声跪下,道:“陛下,这怎么可能燕王是陛下的嫡长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李璟目光阴冷地看着韩熙载,见他满头大汗,不由重重地哼了一声,韩熙载忙伏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不断说着。

“陛下,燕王一向至孝,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望陛下明察呀。”韩熙载连连磕头,声音清脆。

“罢了,你站起身来说话。”李璟摆摆手。

韩熙载站起身来的时候,额头上已经有了鲜血,李璟皱了皱眉,示意韩熙载先退下去。

韩熙载千恩万谢地走了,李璟在御书房内踱步,他有些糊涂了,如今是怎么回事燕王要造反的消息,是杨琏传递进来的,而说杨琏部下有异动的,是刘仁瞻传来的,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难不成,燕王并没有造反的心思那么谁有造反的心思

李璟在屋子里踱步思考了很久,这才慢慢抬起头来,看着高泽,问道:“高泽,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陛下是说北方兵马调动的事情吗”高泽问道。

“兵马调动,究竟是周国来袭,还是吴侯心怀歹意这让朕十分为难呀。”李璟说道,眉头又皱起来,对于杨琏,他是相信的,可是,北方的情况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事情也好办,只要召见杨琏,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高泽笑道。

李璟一拍脑袋,道:“哎,高泽,你这话在理。朕是忙糊涂了,这种事情找来问问,便知道了。”李璟说完,又陷入了沉思。

很显然,要召见杨琏入宫,就要召见齐王入宫,不然局势恐怕难以控制。李璟认为,如果杨琏真有企图,那么齐王恐怕逃不了干系,说不定是齐王在后指使。李璟叹息了一声,齐王是皇太弟不假,未来大唐帝国也会交给他,可是,也要等自己心甘情愿才成啊。李璟与李景遂年纪相差不过四岁,差距不大,难道说他觉得自己等不及了,所以急着要造反

李璟思考了好一会,传令下去,让高泽把刘彦贞、陈可言叫了起来。

“微臣刘彦贞陈可言见过陛下”两人进来之后,抱拳施礼。

李璟眯起眼睛,看着两人,过了好一会,这才示意身边的小太监把一个托盘送了过去。托盘上,有两杯酒,远远闻着,香气四溢。

“陛下,这是”刘彦贞一愣。

“两位爱卿负责工程的治安,这些日子以来,劳苦功高,朕备了两杯水酒,两位爱卿尝一尝。”李璟笑了起来。

“多谢陛下赐酒”陈可言说道,首先端起了其中一杯。

刘彦贞也端起了另一杯,朗声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