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16(2 / 2)

如果有一场规模中等的战斗,边子白还能指挥若定,将强敌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毁的话,卫公姬颓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为今之计,他只能在卫国内部选拔。

可想来想去,他也想不出一个合格的人手,他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可这个人的表现也不怎么样。至少,在丁祇的眼中,能力是有,但绝对也就是比普通禁军军将稍微好一点的水准,距离一场抵御赵军的战役,差了不是一个级别。

至少,卫公姬颓的心目中是这么想的。

帝丘,大宗伯府,和卫公一样纠结的还有大宗伯南丰。这一次,南丰不得不坚定的成为主战派,坚定的和卫公站在一起。因为赵国的目标不是别处,而是他宗族的封地戚邑。

相比丁祇的亲生经历,南卓对于战场的经过是通过旁人的述说得到的结果。

一来,边子白的神迹他保留了一部分看法。二是,就连南卓都觉得有点扯淡,边子白是强,但是在博闻广记,传学布道方面,南卓承认对方的实力。但是在指挥军队作战,智慧永远没有经验来得重要。因为从军经验是一个不断的从错误中找到解决办法的改正过程。

“卓儿,你要是你统帅此战,可有把握”边子白毕竟是外人,对卫国来说都是外人,更不要说是卫国的公族了。南丰衡量再三,还是觉得自己家的儿子或许

南卓很想答应下来,可惜让他带兵打仗,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很难堪的咧嘴笑了笑,南卓心头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第175章名将的威力

就算是南卓没有说话,当爹的也从儿子愁眉苦脸的表情之中找到了答案。从小就聪慧的儿子恐怕也不是万能的,南丰倒不是因为失望,而是因为无奈。

想来想去,找大堂哥吧

他大堂哥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卫公姬颓。

南丰在家准备车马的时候,国相子思也在家让人准备车马。守住卫国的国祚,对于子思来说已经是执念。为政一任,总不至于浑浑噩噩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可是子思却发现,在卫国,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变成无法弥补的烂摊子。

赵国的密探出现在帝丘,这很正常。

卫国不是强盛的诸侯,但是对于周遭的几个强国来说。卫国是在嘴边的一口肥肉。谁下嘴都是吃,但最先吃的肯定是能挑最肥美的一块下嘴。

苟变。

就是子思给卫国准备的一道防御打闸的关键之人,可惜卫公姬颓并不喜欢这个人。原因可能很多,但显然子氏的标签恐怕是卫公最为忌惮的一个原因。郑国分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郑国境内的子氏和郑伯之间的关系恶化。而郑国子氏一族拥有庞大的封地,还有一支连国君都奈何不了的军队,这才造成了郑国内乱不断。

要知道作为殷商七族之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族群,子氏在郑、周、卫、宋、鲁、齐都有聚居的族人。尤其是在宋、卫、郑、鲁几国家的规模最大。宛然已经是各国朝堂之上不容忽视的力量,甚至连宗族都恐怕压制不了子氏多少。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要是联合起来,瞬间就能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不弱于齐的大诸侯。容不得姬颓不去小心应对。

一方面,国家需要子氏在为难的事情出谋划策,共渡难关。同时也需要子氏的私军帮忙参加作战。可另一方面,姬颓又不愿意看到一个庞大的子氏出现。任何一个无法控制,还有强大奥援的家族出现在国内,对于国君的威严都是一个无法容忍的挑战。

姬颓别看是个老好人的模样,可他一点也不昏聩。

甚至在很多地方,有着比一些明君更加出色的判断力,唯一的缺陷就是,他太老了,老到已经开始准备身后事的地步。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卫国太弱了,弱到即便他有雄心壮志,也很难拉着卫国在中原腹地崛起。

也就是说,卫公姬颓在他今后的执政生涯里,不会有大的政治变革。

在宫门口,子思意外和南丰的车马相遇。其实在朝中,他们俩人的关系并不和睦。子思是国相,但南丰是大宗伯,国相要树立威信,就需要对哪些犯禁的公卿之子拿来严惩,而南丰作为执行者和执法者,却处处护着这些公卿之子。

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各自为各自的利益而争取罢了。

眼下,他们似乎不得不走到了一起。

“国相是来见君上”

“大宗伯,难道不是”

两人略带声音的打了一声招呼,南丰长叹一口气,下车走到了国相子思的马车边上,面带苦涩道:“国相可愿下车与在下走走”

“固所愿也。”

子思在前,南丰在后双双步入宫门,引地守卫宫门的宫正大为不解,似乎国相和大宗伯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啊怎么今天就走到了一起

不仅是国相反常,连带着太子训都反常,竟然陪着公子岐一起入宫。

外加之前两拨禁军接连出宫,有经验的宫人都知道,出大事了。当然,大事对他们来说毫无关系,可在这节骨眼上,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疏忽,引起心里憋着大火的卿大夫们勃然大怒,成为被发泄的对象:“招子都放亮一点,别招惹了大人物。”

“宫正放心,我等谨记。”

南丰跟着国相子思,他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以前没有怎么接触,他甚至感受不到国相子思的做事风格。仅仅走了几步,他却有种很深的体会。子思的脚步太快了,让他有种跟不上的费力感。但他却不能明着说,只能开口用话题来引起子思的注意:“国相可知帝丘城外赵军探子的事”

“可不是什么赵国的探子,而是赵军骑兵。”子思虽然不懂兵事,但是子氏家族庞大之极,加上他还有一个曾经为将的胞弟,应龙带来的消息,加上家族武士的描述,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在帝丘城外的赵人是一支精锐部队。

南丰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反驳,点头道:“也是。”

不过他随后开口道:“但是这支军队没有携带弓弩,战力大打折扣。”

“但愿不是祸事。”一旦赵国侵犯卫国,对于普通官员来说,他们只要保护住自己的财富和城邑的安全。但坐在国相位子上的子思就不一样了,他更多的需要考虑军队,后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