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0(2 / 2)

袁来刚说了半截,就听见门外又有脚步声传来,大野走过去打开门,就看见走来的是先前引路的管家。

“客人可休息好了家主已经备好酒席,请客人们移步。”

两人对视一眼,袁来点头含笑:“好,有劳了。”

接风洗尘的宴席只在柳颜家中,并没有太多人,不算盛大,但更显得亲近。

管家口中的家主也就是柳家宗族如今的族长,柳庆远,年纪约四十余,身形虽不魁梧但是身材亦十分高大,双目有神。

当袁来四人跟随管家来到厅中时候,正看到关西与一个高大中年男人说着什么,柳颜陪在身侧,她看到几人过来顿时笑靥如花。

“你们来了”

柳颜柔婉而清脆的声音传来,顿时低头交谈的两人也纷纷抬头,柳庆远目光犀利,只是一扫便让袁来感觉到的呼吸微窒。

许是由于柳召南的那些话,袁来现在总觉着这位柳家家主的眼神有些另类的审视味道,让他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不过很快的,当柳庆远站起来向他走近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你,就是袁来”

柳庆远的声音浑厚,很有西北特色。

袁来恭敬行礼道:“正是。”

袁来敏锐地觉这位柳家家主轻轻地点了点头,眼露赞许和惊奇之色。

袁来行完礼,便立即指着身旁的三人作了介绍。

柳庆远自然也不吝啬赞美之词,事实上像袁来和大野这样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极有潜力的少年,任谁也要夸赞几句。

就在这时候忽然柳庆远身后传来一声轻咦。

“你叫袁来”8

第二百三十章扫荡计划

从柳庆远身后走过来的是一位穿着读书人衣袍的老先生,老先生精神矍铄,从骨头缝里透出一股宿儒的气质,这种气质与修行者完全迥异。

袁来好奇地看去,这人他自然从未见过,柳小颜一看立即对他说:“这是家族族学中的授业先生。“

袁来顿时了然,如同柳家这样的大族,家中弟子一般都是在族学中学习的,看来这位老者应该在族学中地位不低,看柳颜的模样,应该也是与其亲近的。

于是袁来点头道:“我是,您听过我的名字”

他心中有些奇怪,从对方的问话看这位老者应该并不知道他在天鼎大会中的所作所为,从其语气判断倒像是对自己的名字早有耳闻一般。

老者点头笑道:“没错,我的确听过你的名字。”

“哦”

“那是数月之前了,京城的王泰之王夫子曾到西北,我与泰之是老友,所以从他那里听到了你的名字。”

袁来一怔,眼前闪过在沈城的一幕幕,大半年过去,当初在沈城阁楼上与那位王夫子对话的一幕依旧清晰。王泰之这是他的名字么袁来暗暗想到,表面上则露出笑容。

“没想到王夫子还能记得我。不知道他与您说了我什么”

老者淡笑道:“诗。”

“诗”

“当时我提起了乌衣诸郎的事情,于是泰之便提起了你,更让我看了你的那一菊花诗。”

自己抄黄巢的那菊花诗袁来哑然失笑,没想到这诗还真的传出来了,甚至到了西北。

老者又道:“那诗虽然称不上一流,但也算是难得的好诗作了,倒是要比我族中的学子强上许多了。”

袁来连忙说不敢当,其实那菊花诗他也知道并不是真的写的绝顶的好,之所以流传于世更多的还是由于其作者的生平,无论是诗作还是文章,流传后世的方式大概都有两种,一种是人以诗文传世,另一种是诗文以人传世,前者比如写了“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以及袁来曾经在北宗初试中,引以答附加之题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名句,后者有名的则比如乾隆帝开局,沈德潜补之的“飞入梅花都不见”。

所以对于老者的评价他觉得十分中肯,但由于这诗来路不正他也不由感到有些惭愧。

好在这场谈话并没有继续下去,在柳颜轻轻嘟起的小嘴下,柳庆远大笑着将众人引入宴席。

桌席上的人并不多,从关西嘴巴里袁来早已经得知柳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这也是柳庆远之所以只有一个女儿的原因,在袁来的观察下大启虽然不至于人人都三妻四妾,但是类似柳庆远这种身份的人只有一个妻子且其后更不续弦的也算是极为少见的好男人了。

所以席间除了柳庆远、关西、那位族学的叫做柳文轩的老者,柳颜之外,就只还有一人。

这人袁来是认得的,正是先前满脸杀气跑到偏院对他大打出手的柳召南。

柳召南一直站在人群的后面,等到柳庆远介绍的她时候她还装作不认识袁来一般。

这让袁来心底暗笑,便也不戳穿,权当重新认识一次罢了。

他也终于得知了柳召南的具体的身份,她的父亲竟然是柳庆远的亲弟弟,只不过在柳召南还小的时候一次出门不幸遇难,柳召南的父母都被邪修所杀,所以她从小就在柳庆远家中长大,与柳小颜更是从小就在一起的极好的姐妹。

只不过袁来一想到柳召南对堂妹的那出友谊之外的感情,就总觉得别扭,看着柳召南的目光也显得有些怪怪的,而在他被柳召南无声地瞪了三次之后,他终于无奈地扭过头强行将对方忽略掉。

宴席之中,谈的最多的还是此去临江的见闻,关西是柳庆远的异姓兄弟,在柳家身份很高,宴席间的言谈也主要是他说,大家听,袁来有些惊喜地现了关西的言谈天赋,这铁塔样的虎人几句言语便将临江一行讲述明白。

宴席过半。

柳庆远冲袁来问道:“那你接下来是如何打算的”

此来西北自然是要修行,按照武当归的交代,与人交战生死之间往往才有大突破,心境才能得到洗礼。

袁来自然也想早早开始,于是他便将此意一说,然后道:“只是我们毕竟是初来西北,不清楚西北这里的修行者都在哪里”

关西闻言放下筷子,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