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43(2 / 2)

“李阔的小说,叫做巨人的陨落,描述的事一战时候五个家族的故事,最后交织成一副时代的背景图,这本书纯粹用英文写作,原版就是英文”

这个消息的爆发,也照样引来了太多人的关注。

李阔写的果然是英文小说

之前就有人提到了,现在大家已经完全确认。

只是,英文小说真的那么好写

李阔之前的确是写过用西方人口吻来写的小说,而且你们这些还魂尸当初还到了西方,还被翻译,而且广受好评,但问题是,那些可都是用汉语写的,李阔真的有写英文小说的能力么。

英文小说,这可是涉及到了全方位的英语能力。

打个比方,一个外国人学习汉语,他要多久才能理解汉语文笔的概念,然后可以写作一些写的不错的汉语小说

李阔也是同理。

况且,人家的是一整套的系统,并不是想当然的。

现在的这个中美文化交流,实际上,对于美国人来讲真的占尽优势,因为他们很早之前就在整个世界建立起来了英语体系,他们翻译过来的小说体系,也依然是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可是中国这边翻译过去的就未必了。

于是,很多人更加担心李阔了。

“真不知道李阔到底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如果她想要复制在中国这边的成功道路,不得不说,这应该是异想天开,欧美世界,怎么可能那么好混我感觉这次李阔可能会失望,而且是很大的失望”

“李阔的想法还是可以的,就是感觉这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也不存在成功可能。”

“李阔可能因为之前太成功,也就带来了太想当然这样的后果,难怪这两年他销声匿迹了,我估计就是在准备这些英文小说吧,可是看不到成功可能啊,人家写一战的肯定要比他厉害得多,现在李阔在文笔,故事,背景等很多地方都要落后于人家欧美国家,他怎么可能在那边成功”

类似的评论越来越多。

也就在这个时候,验证了他们猜测的消息来临了:

之前李阔的小说,为什么会自费出书,是因为几乎没有出版社愿意接手,哪怕愿意接受的,也只能给出一个特别低廉的价格

于是,真相大白

大家都知道了为什么李阔现在要自费出书,原来是人家的出版社看不上啊

听到这条消息,所有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人是愤怒,毕竟李阔在中国现在的出版界,是绝对的香饽饽,也是所有出版社都会手捧天价合同给他挑选的人物,但是现在居然被美国的出版社看不上,虽然在情理之中,可是也让人特别愤怒特别不爽。

有的人则是有点幸灾乐祸,尤其是本来就看不惯李阔的那些人,于是他们在网上也开始不断发表自己的酸话。

这些酸话还是挺难听的,什么去找洋鬼子找存在感结果现在一鼻子灰之类的,都已经是其中很轻柔的了。

有的人则是怒其不争你回来中国多好,那么多人等着你的书呢,结果你现在去外面碰一鼻子灰这是干什么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

就在这时候,又一条大新闻出现了

李阔在微薄上宣布参加这一次中美文化交流

第662章展开宣传

有关于李阔的新闻,在今天可以说是炸锅了。

这一条接着一条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梦回两年前。

两年前的李阔,也是那样的。

那个时候的他,肯定是风云人物中的v,永远都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身上也永远不缺话题。

而且按照一般情况来讲,这样不缺话题的人,肯定会很有争议性,但是李阔这个人身上,却没有什么争议性可言。虽然也有一些黑子,也有一些太嫉妒他,等着看到他失败的人,但是更多的人,显然都是觉得李阔这个人没什么可以黑的地方。

就是这样的一个李阔,之前的两年销声匿迹,然而这两天,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要全部还回来一样。

所有的新闻,几乎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了,甚至有一些明星也已经被抢了风头。

李阔依然还是那个李阔,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现在的李阔还是那个容易引爆舆论的人。

在听到李阔要参加中美文化交流之后,顿时之间,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奇怪,这种感触就是,觉得李阔这种行为还是很不错的,可是总体而言,又总感觉,李阔这样做,就如同螳臂当车,鸡蛋碰石头,没有任何胜算。

因为之前这件事儿已经被许多人反复讨论了,总体下来就是觉得,李阔的这个做法几乎看不到希望。

网络上的讨论依然再继续,只不过这次,风向也和之前比起来有点改变。

“不管李阔到底是不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但至少,他还是在作出努力的,总算知道了他这两年去了哪儿,应该就是在准备英文小说只不过,只能说,李阔现在也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是对得起大家了,不管怎么样,我想我们永远都欢迎他赶紧回来写中国小说,荣誉什么的也不要了,他们美国人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吧,我只想看到李阔的小说。”

“阔哥想法可嘉,在其他人都站不出来的时候,还是他站出来了但这次,也只能说重在参与吧,人家都不要他的书,不过我也无从指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李阔这次能吸取教训吧。”

“原来这两年李阔都是在准备这一件事,只是目前来看,前途堪忧而已也只能尽量祝福他了。”

评论的风气基本上都成了这样,那就是大家比较赞赏李阔的想法,也觉得李阔之前的做法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大家都觉得李阔的这个做法,估计也很难有什么效果。

现在的微薄等很多地方,对于这件事情,风气的确都是这样。

而沈凡以前的朋友,尤其是这次不参加中美文化交流的那伙人,几乎都是在背地里偷笑。

“哈哈,这个李阔也真够逗的,不过多出现几个这样的逗比,我们的生活也会充满乐趣的。”这些人们说:“他这样傻逼一般冲上去,倒是也能提供一些乐子。”

“不过感觉现在的舆论风向好像都还挺支持他的啊。”

“他们支持有个屁用,李阔本来就挺有名气,要美国人支持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