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9(2 / 2)

记者们今天可以说是有点姗姗来迟。

其实也是,本来现在的这种交流会就因为纸媒的衰落而变得有些人丁寥落,这也让记者们更不愿意过来,今天到来的一些记者们,甚至有的是上头任务压下来才过来的。

所以他们之前也没有出现,好几个记者都在那作者聊天打屁呢,打算等下随便拍几张照片,尽量找点吸引人的东西,构思两篇软文就闪人

现在他们过来了。

这个时候,詹立成开始正襟危坐,扶了扶自己的眼镜,重新恢复了那个气度不凡的前辈范儿,微微一笑说:“刚好现在也有采访,没有营养的辩论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你们自己去玩儿吧”

他的话是故意说的,最后一句则是告诉记者们:我在提携后辈,用很慈爱的方式。

李阔的确不想待下去,就准备走。

哪知道,记者们从那正襟危坐,已经准备好接受采访的詹立成面前走了过去,而把李阔围成了一圈,录音笔、相机镜头什么的都对准了李阔:“李阔,你能跟我们聊两句吗”

顿时间,詹立成僵在了那儿,他甚至尴尬到不知道该把手脚放到哪儿

他已经感觉到了周边这些人对自己的嘲笑,所有人应该都会笑他的,想到这里,詹立成的脸色已经慢慢被填上了酱红

s:再过两个小时就强推了,强推之后会上架,又到了接受审判的时候,好紧张

感谢大家这两个多月的支持。

第一三四章人情练达即文章

现在,很多人都在心里替詹立成觉得尴尬。

毕竟他刚刚可是一心在等着接受采访,而且还说了出来的

谁知道,这些记者们居然无视了他,直接过去找李阔了

詹立成身边的几个中年人都有点不自在,也不敢去看詹立成,生怕詹立成觉得太尴尬。

但其实这些都没用,毕竟詹立成在心里对自己的折磨那可是百爪挠心的。

现场的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变故,在心里暗暗好笑的同时,也开始猜测,这个年轻人到底是谁

毕竟按照惯例,还有按照新闻点来说,那记者们一般都是会去找詹立成这样德高望重的,为什么会去找李阔呢

难道李阔身上有什么好东西吗

其实还真是李阔身上有的值得挖掘的东西。

这些记者们其实很多会感觉今天的这种编辑作者交流会比较无聊,就是纯粹的流水账、走过场,缺少新闻爆点。

但有人之前眼尖,发现了一件事:今天侠客行的作者李阔来了而且有人发现他就是之前写盗墓笔记的那个李阔

最近侠客行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写盗墓笔记的那个李阔这件事,还真是让人牵肠挂肚,在一些地方也有所展现。

因为这两本书人气都还不错,至少在中海是这样,所以他们发现李阔是同一个,应该可以算是今天的一个小新闻了

这种八卦哪怕放到网上也应该会有人关注。

于是记者们就这样过来了。

“李阔,请问你是侠客行和盗墓笔记这两本小说的作者吗”一个记者问到。

顿时间,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李阔感觉现在这照片一流出,那大家肯定也都知道这问题的答案了。

当下他也就不准备否认:“对的,这两本书是我写的”

真正证实了这个答案,记者们心里还是有点觉得神奇。

他们中间也有看过这两本小说的,尤其是盗墓笔记看过的人更多,那种跌宕起伏的整个小说叙述让人爱不释手。

结果这个作者,居然在保持盗墓笔记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完成一部武侠小说

这个结果真是让人觉得太棒了。

“同时写两本书,而且还是两本完全不同的类型,你会不会出现精力不足,甚至是写串的情况的出现呢”一个记者问。

李阔:“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我自己现在是全职在写东西,所以我的时间是充足的,两本书因为类型大不一样,所以也不会出现写串而且也能通过写另外一本书来调理自己的思路,两者能够相互促进,所以也能保证两本书的质量。”

“能够同时驾驭这样两本风格不一样的书,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之前是有比较丰富的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吗”一个记者继续问道。

这也是他们觉得会有人关心的问题。

毕竟能同时写出这样两本优秀的小说,自然会让人怀疑:李阔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写作技巧

詹立成在旁边听到了这句话,心里之前的负面情绪全都一起涌上来。

他努力摆脱了尴尬,在旁边对着其他的人说道:“理论的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连大学都没有念完,又怎么能谈得上什么理论基础呢”

其他人也都是随声附和。

虽然他们也知道之前李阔打了詹立成的脸,让他很尴尬,但大家心里觉得牛逼的人毕竟还是詹立成,人家的地位和资历什么的可都摆在那儿呢所以他们的附和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这也看得出来,他们并非对李阔一无所知

因为都知道李阔大学没有念完这个事情了。

这样的谈论也飘到了几个记者们的耳朵里,顺便也飘到了李阔的耳朵里。

李阔心中对这伙人的反感又增加了几分,当下他说:“这主要还是一些经验和努力吧,这些都挺重要的。”

一个记者这会儿也有点凑趣:“听说你之前大学学的也是中文,但是中途肄业,那你的理论好像并没有特别扎实那你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虽然说这年头,当作家的没几个是学中文出身,但这种东西总是带着点根正苗红的味道。

李阔说道:“正如我刚刚所说的,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我认为只有实践之中才能创造出想要的东西至于写小说,未必真的就一定需要完整扎实的理论,有时候我认为,小说也好,做人也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李阔的普通话还是很标准的,字正腔圆,所以他最后的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