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朕爱听”李卫国大笑一声,很是高兴。
接下来是鱼镭测试,两艘鱼镭艇分别在有效射程内对锻铁装甲和特种钢进行测试。
很快结果出来了,锻铁铁甲被击穿了5oo毫米,特种渗碳钢装甲被击穿了34o毫米之多。
李卫国顿时苦笑道:“看来不论是我们的战舰还是英国人的战舰,都挡不住鱼镭攻击啊”
徐寿解释道:“陛下,我们用的是自己的鱼镭,而且口径比以前的45o毫米增加了不少,达到533毫米,就好比是一门533毫米大炮一样。理论上只有跟火炮同口径厚度的装甲才能挡得住,目前只有帝国有鱼镭,其他国家虽然也开始研究了,但他们采用嘿吙药绝对不如采用梯nt的我方鱼镭。”
李卫国赞同道:“我们的优势的确很大,但要继续保持领先,因为西方世界底蕴非常强,我们稍有懈怠就会被他们反,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徐寿拜道:“臣受教,绝不敢懈怠”
看完装甲测试后,李卫国又参观了新式战舰的火炮系统和动力装置。
新式战列舰将要搭载的火炮系统较之前的定远级铁甲舰有了很大的改进,依然是双联装炮塔式外形,但却采用了最新式自动扬弹机,炮兵不用再耗费更大的力气搬运炮弹了。炮弹会从主炮下方的弹药库内直接被机器自动送入炮膛内,炮兵只根据需要装填射药包数量即可。
同时,新式主炮的炮管采用了镀铬技术,使得膛线寿命进一步提升,从原来的15o增加到2oo。
至于动力系统,则依然采用往复式蒸汽机,没有太大改进,因为技术遇到了瓶颈。
不过李卫国还是进行了指点,将蒸汽轮机系统的构想跟徐寿、华蘅芳等相关人员说了一遍,令他们大为兴奋,表示会尽快展开研究。
无形中,李卫国又透露了一个黑科技,一旦提前研制成功,足以吓呆全世界各国小伙伴们。
李卫国这次南巡,不仅仅是视察新式战列舰的,也是想具体了解西方间谍对江南造船厂的渗透情况。
在这方面,徐寿等人已经做了汇报,不过当李卫国亲自召见陪都情报部门和警察部门的一线人员了解情况后,不由得感到触目惊心。
原来,西方间谍不单单只是渗透,在对军事情报进行偷盗的同时,也进行了残忍的杀戮。除了中国的情报人员和警务人员,还包括工程师、科学家、技术工人,甚至很多普通老百姓也被波及,死伤数百人之多。
这些事情,地方官府是报喜不报忧的。
李卫国意识到第二战场谍战的血腥和残酷,也意识到他的很多黑科技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忌惮和窥欲。
于是,李卫国多次召开御前会议,叮嘱国土安全局、警察厅和中华神盾局密切合作,全力打击境内外的对华间谍机构,打赢第二战场对国家一样重要。
手机用户请访问
第308章出南洋布局东南亚
经过四次雅片战争,在亚洲陆地上,中国神策军先后打败了英军、法军、俄军、日军,奠定了世界最强陆军称号。
不过,随着普法战争的结束,德意志帝国陆军很快被西方世界捧上世界最强陆军称号的神坛上,叫嚣中国神策军。
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因为随着德国首相俾斯麦访华,同中国签署了数千万英镑的巨额军购订单,这让欧洲传统列强感到紧张和不安,尤其是英法两国感到了切身的威胁,所以英法新闻媒体抛出德国是世界陆军第一的消息,意在挑衅中国神策军,让中德陆军产生对抗和敌意,进而影响中德两国关系。
同样,背后也隐藏着西方世界对中国神策军夺取世界第一宝座的酸楚情感,他们不希望看到东方人的胜利,所以哪怕德国陆军欺负了法国陆军给法国带来耻辱,但法国媒体还是宁愿把德国陆军捧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尽管西方人在自欺欺人,但他们无法否认的是,在东半球,中国神策军是无敌的。在亚洲周边地区,中国的军力拥有绝对优势。
第四次雅片战争结束的太快,以至于英方都没来得及投入陆军进行作战,海军就战败了,迫使英方及时停止了战争机器,避免更大的战争损失。
但英国并没有善罢甘休,依然以新加坡为据点,继续向东南亚进行军事渗透,跟中国抢夺势力范围。在南亚英国也在以印度为跳板向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渗透,甚至潜入西藏进行勘察,在中亚更是侵入浩罕、爱乌罕等地,对伊犁形成军事威胁。
同样,还有一个沙俄也在配合英国人一起行动。
虽然沙俄在欧洲跟英国是敌对状态,但在亚洲,却能够跟英国进行合作,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强大的中国。
因为失去了远东出海口,沙俄对中国非常愤怒,一直叫嚣着东征,不过中俄的工业能力、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神策军令沙俄军队忌惮,所以沙皇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同中国开战,第四次雅片战争期间,沙俄本来已经同意跟英国一起出兵,结果英国败的太快。吓得沙俄也及时刹住了战争车轮。
如今,沙俄跟英国一道,向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等西亚国家军事渗透,同英国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对华包围圈。
这个包围圈从沙俄的北极区和美洲加拿大的北极区为起点,到中亚、西亚东部,再到印度的南亚东北部,然后是东南亚的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的北部,最后饶了半个地球的长度连接英属澳大利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中国围堵在东亚地图之内。
当然。英国也在积极游说北美的美利坚联盟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一起构筑对华封锁圈,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围堵。
其中经济方面的围堵主要集中于限制欧洲高科技领域对华出口,因为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快速强大,都是大量西方技术和人才流失到中国造成的。其他欧洲国家不知道内情,摄于英国人的淫威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也一起加入对华围堵行列。
实际上,这些国家不知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