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7(2 / 2)

“繁华如梦,纵留得满目清翠,到头来依旧物是人非。”发髻高挽,羽衣飘飘,秋风里小船随波逐流,伊人赤足搅出满池涟漪。

“小姐,时辰够了,换上靴子吧。”侍女手捧青袜黑靴,扶起丽人坐回舱中。

“去请太子爷,好几天躲在雕栏后,莫以为能瞒住我。”

船靠岸,侍女无声退下,须臾太子上船拿起船桨,驾起小船缓缓向前,丽人斜卧在锦褥上,心痛地瞧着日渐憔悴的容颜。

“七年了,这还是你第九次有空为我撑船。”太子妃幽幽开口,自从太子监国,书案上总是公文如山,难得有闲情共赏美景,太子笑着赔罪:“是我食言了,不过今后每天都来,直到瑛儿回来。”

“要撞桥墩上了。”太子妃轻呼一声,太子忙摆正船头,堪堪擦着青石撑出桥洞,自我解嘲道:“我的心事总瞒不过你,是不是又偷偷翻阅公文了”

“以前是瑛儿偷看,回来背给我听,自从去了标营,只好亲自去翻阅了,瞒不过暗卫。后宫干政是皇族大忌,随你怎么处罚。”

太子笑应道:“父王得知都没吱声,我为何要处罚呵呵,多少次遇到难题,还不是你筹谋解决,都怪我软弱,害你累坏了身子。”

“哼,知道软弱,就不会有意挺直腰。摄政七年,你处处让着他母子,人家可不领情,都把瑛儿逼到了绝地。要不多纳几个侧妃,趁早生个龙孙,免得瑛儿替无情的父亲受累。”

“瑛儿去标营,父王还不是听了你的建议,她才十二岁,就孤身一人去了边关。”太子放下船桨,毫无仪态地躺进船舱,一脸轻松地安慰:“分掉权柄也不全是坏事,我正好偷闲陪你。父王临朝视事,遇事不像我处置起来有诸多掣肘,没人再敢暗算边关学兵。”

“原来你都知道啊,害我白担心,咯咯,别太懒散,以免惹得父王生厌。”

“母后去时我尚年幼,不会没留下后手,千万别让她乱来,放心吧,翠华宫管保是瑛儿最好的护身符,如今我越软弱对瑛儿越有利。”

船舱帘幕低垂,无人照管的小船,孤零零随流水飘荡,岸上的侍卫见怪不怪,默默地履行着护卫的职责。

京都城外,一辆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跟随在车后的数十名劲装骑士,男的英俊女的靓丽一个个神采飞扬,浑不理行人诧异的目光。

“师父,姐姐好久没写信来了。”马车内,七八岁的小男孩端坐一侧,身子不因马车的颠簸而有丝毫摇晃,坐在身旁的宫装女子不答反问:“三年不见,你想姐姐还是想礼物”

“姐姐每次写信,都会给我捎来礼物,但我还是更想姐姐。”提起姐姐,男孩掩不住兴奋,有些胆怯地看向师父:“师兄们私下说,姐姐领兵打了胜仗,就要回来了,肯定会带给我好多礼物。”

“姐姐会给你带来天下,天下间最好的礼物,想要不让人抢走,你就好好练武,长大了才能保护姐姐。”

“等我长大,欺负姐姐的人,全杀了,砍成几段喂狼。”

男孩还未完全褪去的童音,提起杀人却没半分害怕,宫装打扮的师父一掌轻拍在他头上:“你一人双剑能杀几个要保护姐姐,除了练武还得,有勇有谋才能像姐姐一样领兵打胜仗。”

马车向着京都奔驰,困倦的小男孩睡了过去,宫装女子细心地给他拉好披风,名镇京都的幻公子,俏脸上全是慈爱。

京都政局变化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向帝国传递,勋戚权贵世家豪门,纷纷召集智囊们商议,猜测老国王到底是何用意,诸王分领政务,去了太子监国名号,但若说太子失势,清辉郡主入主翠华宫又是唱得哪出戏。

最忧心的莫过翔云王,幕僚们各有各的见解,理由都足够充分,商议几天又回到原题,太子与英王,谁更得老国王欢心,结论依旧是众说纷纭,让翔云郡王好几次差点按捺不住性子发火。

“王爷,我们远离京都,只能得知结果,听不到事前商议的声音,所得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不妨问问三王子,他去了京都,多少能听闻些风声。”

提起卓越,翔云王气不打一处来:“问过了,说得很详细,结果还是那句话,跟着郡主走,呵呵,我翔云王府子弟,成了清辉郡主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在积翠关忙他的商会,比对我王府的事情还上心。”

“王爷,三王子能如此做正好,如今局势不明朗,最好两不得罪,就算英王将来上位,三王子还在凌波标营挂着名,军令如山,谁也扣不来罪责。”

“罪责他就算扣来又能奈我何我担心其中另有阴谋,开战前夕,在翔云郡两面,各有上百营精兵暗中集结,秦国公和华国公借口探望孙女,偷偷溜去凌波标营,据我所知,直到王府倾全力支援郡主,两人随后才回了京都,其间军令大臣的行踪无从揣摩,呵呵呵,陛下还真下了血本,想拿我开刀啊。”

“百万大军压境,难道非要逼得郡王府打出反旗,陛下就不怕帝国内乱”

翔云王缓缓摇头:“贵族子弟云集边关,虽说大多不是各家嫡系子孙,但毕竟血肉相连啊,大战一起死伤狼藉,贵族再难拧成一股绳,有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还不定会把怒火烧向王府。”望着满堂亲信将领,翔云王给出了当初果断转向支持郡主的真正原因:“陛下集结部队时,我们将精兵猛将派出应对,而东海王却迟迟未出兵,事后回复说当时正领兵剿杀海盗,得知消息后已来不及策应。”

“唇亡齿寒,东海王就不怕下一个轮到他”

“四家郡王各处边陲,彼此没有利害冲突,数千年守望相助,东海王竟敢违背祖宗血誓”

长史低垂的眉头舒展开来,终于想通了其中关节,等将领们的吵闹声停歇才开了口:“王爷,军令大臣去了东海,陛下是真要动手,我若猜得不错,东海王当时已身不由己了。”

“武圣”

适才的吵闹变成了一片沉寂,军令大臣若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暗算东海王不是没成功的可能,护卫的武宗们稍有疏忽就会让其擒住东海王,外边再多的兵将也唯有放下刀枪。

“东海王受制不出兵,三家郡王联合也能挡住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