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岩壁上面,到时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洞。大的足以容纳一人直立行走,小的则只能匍匐。更小的甚至就只有拳头大小。
“刘梦菲和小牧,貌似也掉下来了吧他们还好吧”
陈沐眯了眯眼睛,站在最大的那个岩洞前,用唾沫沾湿了手指放在洞口,感受了一下风的方向。
洞口有风,说明这个岩洞是通畅的。但是想要离开这里,却是必须向上直行才是。之所以会掉落到地底来,是那个孙悟空直接用如意金箍棒打的大地都开裂,说不定整个西安市都被他给毁掉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找到一条回到地表的道路,难上加难
不过好在,虽然陈沐没有攀岩的工具,但是却还有花蜘蛛手套在手,如果善加利用,找到一个没有完全合拢的大地裂口,说不定就能够直接攀爬出去
这样想着,陈沐干脆就直接抬手对着自己头顶之上的岩壁射出一道蛛丝,顺着丝线爬了上去一看,果然发现在这个没有完全遮蔽的岩层上面,却是被无数碎石密密麻麻的遮蔽着。根本没有一丝缝隙。显然,头顶上的这条路不通。
回到原地,陈沐犹豫了一下,就准备向之前的那个通风的洞穴前进。然而这个时候,他突然耳朵一动,然后停下了动作,站在原地静静倾听了起来。
在这地面之下不知道多深的地方,没有什么杂乱的声音,四周一片安静或者说死寂。所以,在这种地方,任何一点响动就会顺着那些洞穴向着周围扩散,直到被那些嶙峋岩壁完全吸收为止。
在这个地方,虽然陈沐并没有什么增强五感的能力,但是听觉也会被一定程度的放大。于是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汪呜,汪呜”
是小牧
陈沐一愣,然后扭头看向声音传来的一个洞穴。一分钟之后,便看到那个洞穴的里面,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从里面钻了出来。虽然由于地下光线暗淡看不清楚,但是借助着饱腹药剂的熹微光芒,再加上陈沐已经略微适应了昏暗的环境,因此一下子就看出来,那个小东西,正是小边牧
这小家伙从那个刚好只能容纳它的身体的岩洞钻出来,看到陈沐之后,立刻就惊喜的叫了一声,然后跳到了陈沐的怀里。
陈沐摸了摸它的头,然后检查了一下小家伙的身体。于是便发现这小家伙的身上竟然没有半点伤势
不,不是没有半点伤势
向着小家伙的脖子看去,就看到之前还悬挂在那里的“重生十字章”,现在却已经不见了。毫无疑问,在之前那场劫难之中,这小家伙恐怕已经死了一次了。但是由于重生十字章的缘故,又直接复活了过来。然后通过自己的通神直觉,在这洞穴之中竟然是找到了自己
陈沐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来,将小边牧放在地上。
“小东西,既然有你在那就好办了。接下来的路,就由你来带了。”
小牧轻轻的叫了一声,却没有即可带路,而是张了张嘴巴,在这昏暗的环境之下,陈沐立刻便看到它的嘴巴里面,有一颗湿漉漉的散发着荧光的落宝。
“这又是什么东西”
陈沐一拍额头。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这个小家伙从刘梦菲那里偷来了直死之魔眼,然后自己直接融合掉了。
第二次,它又从武当的宝库之中,偷了“重生十字章”,虽然当时没有看出什么效果。但是如果没有那个东西的话,恐怕在刚才的劫难之中,这小东西就已经死亡了。两次出手,这小东西可以说都是给自己带来的了莫大的好处或者是免去了自己莫大的灾厄。
那么,这一次又是什么东西
陈沐带着几分无奈,几分期待的心情,把那枚落宝拿在了手中,然后登时便是面色一变
陈沐的手抖了两下,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才捏碎这枚落宝,于是便看到手中浮现出一枚圆方四寸,上纽五龙缠绕的尊贵玉器来。
这玉器是印玺模样,拿出来之后,即使是在昏暗的洞穴之中,也是闪耀着明亮莹润却并不刺目的光芒,盈盈的仿佛天上的星辰落下,端在手中让人的神情都不自然的肃穆起来。
将这印玺翻过来,于是便看到其下雕刻着八个蜿蜒游龙般的八个篆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由天下共传之宝和氏璧雕琢而成。得之象征受命于天,失之代表气数已尽。持有此玺,便可得一国之气运加持。”
传国玉玺
陈沐扭头看了小牧一眼,这小家伙的目光直直盯着那玉玺,一副享受的模样。
陈沐再次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看向手中的这御玺。
传国玉玺这个东西毫无疑问就是从秦始皇的身上得到的了。
玉玺的前身,乃是号称天下共传之宝的“和赤壁”。
和赤壁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荆山。是一个叫做卞和的琢玉能手发现的。他将此玉进献给楚厉王。厉王命人查看,玉工却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便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
之后,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再次带着玉觐见,武王命玉工查看,玉工仍说这是一块石头。玉石武王又砍下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之后,和赤壁几经辗转,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丢失的和赤壁,被秦昭王所知,甚至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宝玉。并且演绎出日后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的典故。
再然后,秦一统六国,和赤壁还是归了秦国所有。秦王政九年,请当世名匠精雕玉琢将和赤壁雕刻成了传国玉玺。之后这玉玺辗转数代,由秦转汉,由汉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