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00(2 / 2)

放眼望去,整个“萤火号”空间站在5名宇航员外太空持续作业,内部的船员配合下,六个半小时完成了“萤火号”的破茧之旅,六条长达百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异常震撼,这些电池板除了能够吸收一些太阳能之外最大的作用还是为了掩盖空间站的核心能源由从地球带来的高储能紫源晶提供的事实。

否则这么大一座空间站,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又过了几个小时,“萤火号”空间站与美国的“诺亚号”首次建立了通讯,被困在亿万公里的孤寂世界,原本对生的希望渺茫到一度放弃了邓肯琼斯在听到同类的声音那一瞬间,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尽管他知道对方是中国人,但在这里,在此刻并不重要了。

完成通讯连线的建立之后,邓肯琼斯根据指令把“诺亚号”的控制权限转交给“萤火号”空间站,这一点是经过休斯顿宇航中心的首肯,“诺亚号”要完成与“萤火号”空间站的对接,指令就必须要保持一致。

幸运的是,虽然两个人造天体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来自毕格罗宇航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能够早到两者相匹配的对接口。

而与此同时,“火星快车号”正踏上回归的路途,三个月之后,如期抵达地球高空轨道,飞船被安置在了“天宫环轨星港”的停泊口,在“火星快车号”回归的三个月时间里,地球方面的sx与nasa同样在快速着手准备。

飞船进入“天宫环轨星港”停泊口便开始进行物资补给,尤其是能源补给,一个往返的路程消耗了不少的能源,不过能源补给不是很困难,蓄满能源的紫源晶石块早就准备就绪,飞船进入停泊口之后便开始对内部的能源储备仓大肆汇入能量让里边的紫源晶体得到能源补充。

随着“火星快车号”的安全返回地球的消息被公布,全球视野也逐渐从核聚变能源身上转移至太空探索,这一次世界上当前最强的两大太空强国的合作同样备受关注。

自从sx与nasa达成正式的合作共识之后,三个月时间有矩阵科技的帮助,nasa终于可以提前把“诺亚2号”送上太空,届时美国人的携带着的大批物资的“诺亚2号”将会与“火星快车号”完成对接并借助这艘飞行器抵达火星。

10月份,万众瞩目的时刻再次来临。

nasa的专机携带着由一支武装战术小分队、宇航员和科研人员组成的队伍抵达海南国际机场,6人规模的武装战术小分队、4名宇航员及其2名科研人员总共12人。

下午,这批人在nasa总负责人查尔斯博尔亲任领队的带领下正式抵达sx空间基地总部。

经过一天的休整,nasa派来的一支小型武装小分队被秘密遣入其他区域,此次双方的合作对外都是呈现半公开性质,要对火星派遣武装小分队的事情只有双方知晓,对外保持绝密状态。

双方都有各自的武装小队,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即承担火星哨站基地的防卫任务,主要的敌人便是火星土著生物。

第三天,矩阵科技与nasa再次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双方官方代表发言人之外,两国的宇航员也纷纷出席,nasa出席了6名,而sx则是出席了3名,总共9位航天人出席会议。

当然,这些都是对外公布的宇航员或是科研人员,两边的武装战术小队早就通过“弧鹰九号”在昨天被送上了太空,派遣武装小队前往火星的人员肯定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派遣武装部队前往火星要是被外界知道了还不的炸开了锅,而nasa出席的宇航员多于sx是因为对方要补充在火星损失的人。

一张20人的合影很快就登上了各大媒体报社的头条内容板块,9名航天人身在最前列,其余人员则是sx与nasa的官方代表人员,刘宇梁和查尔斯博尔亦是赫然在在列,照片的背景则是代表两国的旗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任鸿并未出席会议现场。

例行的招待会结束之后,这批航天员也将登船离开地球了。

翌日,sx空间基地跑道场外围阁楼区,大量的记者在黎明之际便在此地架起了摄像机,“弧鹰九号”已然停靠在了跑道场上,对于媒体来说,这是sx首次让他们近距离拍摄弧形发射塔的跑道场。

火星救援,举世瞩目。

今天是联合出征之日,自然迎来了全球的关注,各大媒体报社都在进行实况报道,外太空的googe卫星也准备就绪。

7时37分,一干人马的出现立刻让无数的摄像机锁定了他们,赫然便是9名航天员的身影,他们出现在了跑道场上并在向镜头招手,在摄像机的锁定下,“弧鹰九号”的机舱门缓缓打开,工作人员立刻推来梯架,在全球视野的聚焦下,9名航天员陆续登船。

8时21分,跑道场上的工作人员先后撤离。

“你好,我是古生物研究学家,艾斯琳尤顿,很高兴见到你。”

“你好,刘鹏。”

“刘,你也是要前往火星”

“是的。”

“哇哦,老实说我是你的粉丝,估计要有许多人哀嚎了,太空主播不干了。”

“我叫费奇法兰克林。”

“景甜。”

机舱内,双方相互介绍开始闲聊,熟络熟络关系,接下来的相处时间至少要有100多天呢,虽说阵列不同,但毕竟此刻是合作期间,这一次景甜和艾斯琳两个人也是备受瞩目,因为她们第一批登陆火星的女航天员代表,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各单位注意,飞船即将开动”机舱内的语音播报器响起了英语而不再是汉语,没办法,几个老外都不太懂汉语,但所有的中国航天员都懂英语。

众人开始仿佛检查安全带确认吧所有安全问题排查,一名宇航员略带兴奋的说道:“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感觉跟做空客专机一样,哈哈。”

对于这群老美来说的确如此,“弧鹰九号”是完全为了运载人员而设计的,最大荷载量可同时乘坐29人进入太空,和固定在火箭上的座驾不同的是,在“弧鹰九号”机舱内完全像是乘坐空客飞机一样,舒适度自然不是火箭上的飞船能比拟的。

首次体验中国空天运输机的老美对于接下来的事务非常好奇与兴奋,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首次体验。

“21点火”

机舱内的9名航天员在运输机高速前行之际,高额的加速度让所有人的背部同一时间仿佛黏贴在座位上。

“还是那熟悉的感受,难受”

跑道场外,无数的相机锁定着在弧形轨道上高速前进的“弧鹰九号”,不到10秒钟的时间,飞船与发射塔分离,最终一飞冲天,朝向天际而去。

跑道场上的热浪令这些记者印象深刻,相机拍摄飞船所掠过的轨道区域,画面中的场景空气都在荡起清晰的波纹,可见跑道场上此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