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33(2 / 2)

没有人发出声音,只有略显杂乱的脚步触碰遗迹地面的金属板发出的清脆声音。

任鸿环视遗迹内部的基本布局结构,他第一个发出了声音,道:“你们有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像是一进入了一个按照比例被放大了世界一样,而我们却没有被放大”

一众学者听闻,仔细想了想,又切身去体会一下,还真有这种感觉。已经探察到并被列入安全区域的空间面积大概有两个标准主球场还要大一点,任鸿等人来到了一处相对较为平旷的区域,类似于大厅。

“这是座椅”一位学者好奇的看着某处,众人望去,的确像是座椅,因为太像是人类的座椅了,但却非常的大,足以让三个成年人并列做下去而不会产生拥挤的感觉,但若是按照人类的眼光去衡量,这应该是一个单人座椅才对。

任鸿环视周遭的布局,基本上得出了一个论断,他沉吟道:“如果我没有判断错误的话,这个文明的缔造者应该是一个体型大于人类至少三倍以上的智慧生物。”

一群学者默默的点头,想让是支持他的设想,梁教授说道:“就从人机关系方面去考究而言,这里的设施布局正如任先生之前所说那般,仿佛就是一个被放大了三倍以上的世界。”

“我想我已经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任鸿惊疑不定的环视着周围,他愣愣的看向一众学者,补充道:“想象一下,假如我们人类的体型扩大了三倍,或者这里的环境布局按照比例缩小三倍,这处遗迹是不是更像是我们的文明产物”

此话一出,所有人了看向整片遗迹的布局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就如同一层薄膜被捅破之后,这个信息的价值太重要了。

一个学者看着四周惊诧的说道:“太不可思议了,就基于这条信息甚至可以判断出很多东西,这个智慧生物或许跟我们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直立行走、同样是两条腿,甚至跟我们人类的身体轮廓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比我们要大出三倍的体型。”

“巨人文明”

所有人都被这个结论吓了一跳,同属于一颗星球上两个时代下的两个不同的智慧文明,是毫不相干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许人类甚至会因为这个划时代的发现重新省视自身,重新整个地球生命史。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太重要了。

而任鸿再次开口说道:“遗迹内部几乎是无菌环境,或许我们能够找到这个智慧生物的遗体。杨博士,你寻找一下看看周围是否有这个文明留下的文字等具有储备信息的东西,这是我们了解他们的关键途径之一。”

“包在我身上”杨博士点点头。

说罢,任鸿看向了通往遗迹深处的那三条封闭的路口,“我得马上进里面去看看,更有用的东西应该在深处的核心区域”

“路被封闭死了,你怎么进去”梁教授说道。

任鸿微微笑道:“我自然有办法”

说罢,他立即把通讯信号接入万里之外的公司总部,“小白,把我的装备带过来,具体坐标点东经”

远在南中国海域的矩阵科技总部,白桦收到了任鸿的信息反馈,“鹰:初号”在十分钟后飞出基地露天穹顶,在哨位模式下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大西北地区。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25章:新发现

“鹰:初号”抵达罗布泊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若是按照计划在太空中部署几套战斗护甲,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在任意地点降落,可惜的是这个计划还在拟定当中,矩阵科技的太空探索才刚刚起步。好在也不是性命攸关的紧急状况,等几个小时也无所谓。

只见战斗护甲飞到遗迹入口处后像是一个正常人一般,走了进来,在任鸿身边停下并打开。鼎鼎大名的“共和国之鹰”在军队中的名气最为响亮,身在遗迹中的士兵看到这套比阅兵庆典上更为炫酷的战斗护甲,一个个眼冒精光,他们当然认识这是什么装备了。

“你也有一套”梁教授惊诧的说道。

“有了这套装备,安全就有保障了。”任鸿穿上战斗护甲,从内部发出外扩的电子音线。

只见他朝着入口深处走去,来到边缘处的一个封闭口站立不动,不一会儿他伸出右手,一条刺眼的等离子切割射线莫入封闭舱口处。

内部封闭口舱门的厚度小了很多,切割进度快了不少,只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把金属封闭口切开了,任鸿轻轻踹了一脚,金属板倒向内部发出一声巨大的撞击声响。

“小心点”身在后面的梁教授不忘提醒道。

任鸿点点头,迈动步伐踏入核心处,众人看到他很快莫入漆黑当中,再也看不到他的影子。遗迹核心深处没有光源,四周一片漆黑,不过在战斗护甲中的任鸿却是对这里的一切布局一览无余,有着高精夜视仪的辅助,跟本就不需要光线照明。

核心深处的穹顶很高,差不多有20米的高度,身穿战斗护甲的任鸿当下缓缓飞向穹顶,高处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视野,悬空在黑暗的穹顶上,他俯瞰着下方的环境布局,金属地板上的有着清晰可见的纹理构造,这应该是这个文明的文化特征,不过他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此刻的任鸿最想要找到物体无疑是关于这个智慧生物的遗体,那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即便是核心深处也没有人任何身体讯号,这个文明生物除了留下来了这片遗迹,他们本身仿佛在地球上蒸发了一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想要获得这个文明遗留下来的科技,首先就得了解他们,但显然两个毫不相干的族群,单方面的想要了解对方的困难层度可想而知了,就好比一个根本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是不可能读懂中国的文字一个道理。

但是任鸿找到了一个办法,或者说是一种相对可行的尝试,他认为很值得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