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26(2 / 2)

黎佑深吸一口气。他与沈栗、霍霜等东宫老人不同,是后来才到左春坊任洗马的,虽然尽忠职守,却也捞不到冒头的机会。还是这次护卫太子回朝,才入了殿下的眼。今日被召来商量这等隐秘事,说明自己已经得到太子殿下的信任。

“臣等与殿下共进退”黎佑郑重道:“殿下放心,若皇上真的被人蒙蔽,自有臣等为殿下据理力争,决不会容他人觊觎东宫”

太子微微点头。

沈栗轻声道:“殿下不要太过忧虑此时。依臣之见,皇上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有动摇储位的心思的。”

太子微微挑眉。

“殿下乃中宫嫡子,名正言顺。居于东宫多年,从无错处。德行俱佳,深得人心。”

唯独在和亲之事上做了错误的选择,但这个错误是与皇帝及大部分朝臣一起犯的,可以忽略不计。

在大臣们心中,这位太子算得上比较优秀的储君了。

“如今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经局均已成形,殿下羽翼已成。”

靠着太子吃饭的人太多了,想要扳倒太子,问这些人的意愿了吗

“太医院并不能确定殿下寿数。”

太子可能短命,但谁也说不清他到底能活多久。有以皇子体弱为由而不立其为太子的,却没听过因体弱而废太子的。

“皇上与殿下父子情深,皇上不会不为殿下考虑的。日后只要皇后娘娘与殿下谨言慎行,不要违逆皇上,东宫自可稳如泰山。”

说白了,只要太子不犯错,皇帝即使想要废太子,也没有正当理由。而“莫须有”是不能让东宫一系的大臣接受的。

如今的太子可不是想废就能废的。

太子心下稍安,却仍难释怀:“可元瑞”

他自己是没问题了,但若他死的太早,不及登基,元瑞怎么办

沈栗低声道:“殿下近日不妨令小殿下多多去见皇上。”

太子还未搭话,黎佑先惊呼道:“你是说,想让小殿下成为皇太孙”

同太子一样,黎佑等人也想到太子若是死的太早可怎么办东宫一系便散伙吗先前的投入岂不打了水漂说不定还会遭到新太子的打压。

若是能继续辅佐大皇孙

太子心中一喜,继而忧虑道:“吾还有几个弟弟”

皇帝还有几位年幼皇子,能越过他们立皇孙么

霍霜立即道:“我等伺机上本拥立。”

“不好,只恐惹父皇厌恶。”太子摇头道。

沈栗迟疑道:“小殿下应有一些胜算。”

“讲下去”太子急切道。

“还是名正言顺几个字。嫡子嫡孙,不可轻易动摇。若皇上有意在庶殿下中选,那么大家都是庶子,机会是一样的,彼此都不服气,难免争成一团,到时朝堂必然派系林立。皇上一定是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以我盛国现在的状况,也经不起这样的纷争。”沈栗道。

“不错,”黎佑喜道:“若是以嫡庶论储位,大皇孙名正言顺,谁也不用争。”

“而臣等乃东宫属臣,辅佐殿下是本分,连带辅佐小殿下也是名正言顺。”沈栗深意道:“几位皇子殿下并不比小殿下大上几岁,俱都没有到出宫开府的时候。”

父子相继。若太子真有个万一,东宫属臣继续辅佐大皇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推一个皇太孙上位,对东宫一系官员是最好的选择,对大皇孙也是最好的安排。而那几个没有出宫开府的皇子,身边必然没有多少像样的人手,哪有与东宫一系相争的资本。

太子轻舒一口气,仔细盘算。

依沈栗所言,推动父皇立元瑞为皇太孙,未必没有希望。

此事动作要快,便是不能教父皇立时下决定,也一定要让他意识到元瑞也是个好选择,同时也要让东宫属臣们做好辅佐元瑞的准备。

第三百六十一章此事不妥

东宫正在全力筹谋推立皇太孙,皇帝的心里却还挂怀着另外一件事。毕竟太子仍在,继承者的问题还需慢慢考虑,但对北狄的怨恨却令邵英夙夜辗转反侧,难以压抑。

自邵英继位后,虽世家根深蒂固,老臣恃功矜宠,执政时屡屡被掣肘,但总体来说,他在处理朝政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

想要收的军权收到手中了;想要打击世家,以何家和金家为首的世禄之家也渐渐衰落了;想要培养个合适的继承人,太子也确实令他和大臣们满意;想要平复湘州,如今湘州也重回朝廷控制之下。

唯独在与北狄和亲这件事上教他栽了大跟头

市井中百姓对皇室“不靠谱”的抱怨不但太子听到过,手握缁衣卫的邵英也早清清楚楚。

这位一心要超过先皇,做圣贤明君的皇帝如今都不敢想象自己死后会在史书中留下什么样的记载,后世人又会怎样评价他。

满腔怒气闷在心中,邵英思来想去,唯有发兵讨伐,用北狄人的鲜血才能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扭转自己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颇有些急不可待的皇帝便将沈栗等从集松之围中侥幸得脱的几人召入乾清宫,通宵达旦仔细询问北狄人的情况。

刚来时众人还觉得皇帝是想了解一下集松之围的详细情况,但一整夜的时间足够让沈栗等人渐渐察觉出皇帝八成是想起兵攻打北狄。

众人面面相觑,看出彼此眼神中都有几分无奈之色。

沈栗垂目,看来这一场失利令皇帝失去了往日冷静,变得有些急功近利。

如今并非讨伐北狄的好时候。平湘之战刚刚结束不久,朝廷亟待修整,国库也需填充,集松之围的打击令国人陷入沮丧,士气低落。况又面临太子病弱之危,国储之事不解决,朝中不免要再起波澜,而世家仍在苟延残喘

北狄人既然敢翻脸,难道就没考虑过如何面对盛国的怒火对方一定是早有预备。在这种情况下,盛国能够击退北狄入境的军队已是不易,何况反攻

大型战争是需要准备的,邵英为打湘州筹谋多年才敢动手,如今却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对外战争,又是向盛国人并不熟悉的草原上去,胜算着实不大。

而一旦再次失败,皇帝和朝廷的威信必将受到更大的损害。

众人心头都有几分劝谏的意思,然而皇帝只是一再询问,却半点不提心中打算,旁人便是想劝也无从下手。再者,他们是东宫属臣,对这种家国大事,也不好贸然开口。

天色微明时,太子带着大皇孙过来请安。

这是东宫商量好的决定,教大皇孙多在皇帝面前露露脸,以求皇帝真有考虑储位的意思时,能先想到这位时常在膝头环绕的嫡孙。

见到自己头一个孙子,皇帝的脸色缓和了些。东宫属臣松了口气,再过一会儿便是上朝的时候,前头他们不用去,趁着皇帝心情好,赶紧告退。

别人退了,沈栗却偏偏教大皇孙拽住。

大皇孙年纪幼小,被宫人们看得紧,很少能见到外人。沈栗则是少数几个他能接近的外臣之一,更何况沈栗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他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