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罩你的放心。」
张搴随即从帐篷后方钻入账内。入内后扫瞄一番,两张简易木床,一张大木桌,桌上头收拾的干干净净;一旁堆放着七个上锁的大木箱,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多余之物。张搴立即锁定目标,在昏暗灯光下来到木箱前面。每只木箱至少都有一米半长,近一米宽和八、九十公分高,扎实且沉重。
张搴立即掏出挂在腰际的美制童军刀,朝着钥匙孔小心刺了进去。轻巧地试探转动,没一会工夫,便打开第一个木箱。里头放满了珠宝、玉石、金饰及其他价值不菲的宝物,看了几眼,张搴将手慢慢伸入箱中,在里头翻搅一番,确认没有其他可疑东西后,便把箱子重新盖上,锁上锁头回复原状。然后移往第二个木箱,相同的手法打开箱子,里头依然是相同的东西,张搴推测应该是日本人搜括来的财物。没有多耽搁,一路往下查去,直到打开位于最内侧接近帐篷底的木箱。张搴一瞧心中暗叫。
「中大奬了」
第七个木箱中,全是一些古代文书及档案,包括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等不同文字古藉、数据。
张搴大约翻了几下,心中不免赞叹一番。
「没想到日本人搜集文物资料的本领,和搜括宝物一样有两把刷子要不是现在时机不允许,真该把整个木箱搬走足够我研究上好几年。」
当然这只是个奇想,真要这么做,不就摆明明白告诉儿玉,他和江龙的行踪
在微弱灯光下张搴饥渴地翻阅这些资料。资料大多是当时明朝和古里王国往来的官方记录,有官方诏书、贸易协议、互惠条约等等。其中比较特别是一本官方日志。这本古里国史书里头记载着前后数十年间与明朝往来的内容。从郑和于1405年永乐三年冬首次来到古里,之后每次访问古里的各项细节,包括种种细目具皆登载记实。以贸易方面来说:郑和船队带来大批的中国瓷器和丝绸,古里国国王则派掌管国家事务的大头目带领二头目、算手、中介人和明朝官员面对面议价,平等交易,击掌定价,然后书写两份合约,双方各执一份,此后无论货物价格升降,双方都信守合同不得后悔。古里国以六成金币「法南」fana或银币「答儿」tar支付货款。再则古里国富商带来宝石、珍珠、珊瑚等货物议价,为期一到三个月。郑和船队把古里作为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西进阿拉伯海和非洲东岸的中继基地。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后,国王接受了中国皇帝明成祖朱棣诏封的敕书和诰命银印,各头目接受升赏品级冠服。郑和还在古里立石碑亭纪念,碑上刻有「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古书中记载堪称繁实,唯一令张搴不解的是,史料中对于1433年大明船队回航时,指挥官郑和过世的消息,竟然只字未提,无片字片言的纪录。
「这不合常理难不成古里人完全不知道这事还是舰队对这事封闭消息亦或郑和未死」张搴心中疑惑顿生。
方在纳闷之际,帐外传来阵阵密集虫鸣声。张搴知道这不是真正虫叫,而是江龙给他的暗号,警告他人来了。
立即将东西归位,盖上木箱并上锁,从帐篷一角迅速钻出。才钻出帐外,只见藏身于草丛中的江龙,探着脑袋对着他比手划脚。张搴赶紧回到草丛中。
回头一望儿玉正朝着帐篷走来。
帐篷里头虽有两张床铺,但另外一张床却不是为威廉准备。威廉和其他人一样睡在露天的工作帐篷里。除了自己和金枝外,没有允许任何人皆不得入这帐篷。就连里头的打扫工作,全不假手外人。帐篷里头的另一张床,是为金枝先生所预备。虽然迄今未曾造访过营地,但里头还是时时打理得如金枝先生亲临视察的样子。
儿玉每回走进帐内的头一件事,便是走到木箱的旁边,确认木箱的安全无虞。每回进入帐篷都会重新确认一次,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细心、谨慎和坚持。这回也没例外,儿玉来到木箱前面,仔细抚摸木箱的表面及锁头,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儿玉粗实的左手抚摸一个接着一个锁头。一如张搴,他相信许多时候手比眼睛来得更为敏锐。一个不同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其中一只木箱锁孔边缘。儿玉探得一点极轻微的刮伤痕迹。上回查探时,锁头还是完好如初。对于这发现,儿玉没有丝毫的心喜或是惊慌,在昏暗灯光下他露了个浅浅但短暂的笑容。
第41章灵光乍现
更新时间20081515:45:00字数:1811
科泽科德kozhikode1940年
张搴和江龙顶着月光下,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确认和工地有相当的距离,这才停下脚步。
「真是可惜儿玉那家伙回来的真不是个时候。」
停下脚张搴一声叹息。
江龙甚少听见张搴这样的抱怨,马上开口:「是不在里头发现什么重要的线索」
「没有找到直接的线索。不过日本人搜集资料的功夫真不是假的我呀真是恨不得把整箱东西全给搬回来。那些可都是有相当价值的历史文件」
张搴虽没有夸张捶胸顿足,但失意之情全写在脸上。
「这么说,儿玉他们也没有真正可靠的线索」
「我想至少目前是的。方才在里头大略翻阅一下当年的官方日志。说也是奇怪,里头对当年郑和过世的事居然只字未提。」
张搴脸上混杂着疑惑和不解。江龙双手一拍得意应道:「这事简单。我来告诉你大博士。」
「将帅出征过世,本来就是件大事。更何况在海外,对外隐瞒消息,不发丧,也是常情。」
张搴瞪大眼珠子点头,表示对同伴这番不凡见解的意外和惊喜。
江龙咧嘴大笑:「这事呀三国演义里就有,不是我说的。诸葛孔明病逝于五丈原为了避开司马懿的追兵,也没立即发丧。正式的学问我是比不过你这位大博士。可是讲到小说、野史,你可就不是我江龙的对手」
「这说法合理。不过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敌人。古里国并非大明的敌国,而且和大明的关系友好,这事没必要暪着古里国再则,当时另一位正使王景弘,也是身经百战和郑和多次出航的老手,应该没有耽心的必要」
「这」张搴的解释又叫江龙哑口。
张搴虽然同意江龙的推论,但心中无论是对古代的郑和,还是现今的儿玉都有着许多解不开的疑问。
日本人搜集成箱的古文件,在南京和科泽科德两处开挖寻找郑和墓穴,究竟所为何事难不成郑和墓中存着什么秘密关于郑和关于大明舰队亦或是关于大明帝国是否另有隐情成堆成串问号叫张搴面海陷入苦思。
这夜明月当空,在万里无云的月夜下,远处灯火和海上渔火不时闪烁。只是张搴没有心情欣赏眼前美景。他整个脑子沈陷于团团迷雾中。
一旁无聊又搭不上腔的江龙,没打扰张搴,对着海天美景喃喃自语:「也许这事不是为了防古里国,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张搴过于专神,并没有听见江龙这几句话。即便听着,数百年的谜团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寻得解答。
担心打扰同伴,江龙起身在附近四处游走,打发无聊时间。这些天来,只在工地来回,从来没好好打看附近景色。于是江龙便独自在临海小高地上或站、或坐、坐躺、或动来来回回观望远眺。没一会,目光给对面远处的悬崖山头锁住。
驻足再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