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名及汉字标示着坐标方位的日本古地图。
「这是一张江户时代的古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我还以为这是张日本地图。」
金枝没回答儿玉的问题,接着开口:「儿玉。你对丰臣秀吉大将军的生平知道多少」注:丰臣秀吉,toyotoihideyoshi,1536年1598年。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战国时代大将。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统治时期1582年1598年。以他的城堡名称命名为桃山时代,某些学者认为桃山时代直到1603年德川家康接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为止。
「我想应该没有日本人不知道这位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吧我个人最佩服大将军永不服输的毅力,从一个贫穷出身的贱民,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将军。以中国的俗语来说就是英雄不怕出身低。」
事实上,出身没落士族的儿玉自懂事起,便把丰臣秀吉视为自己的偶像。期盼有朝一日,做上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因而毫不掩饰对丰臣秀吉的尊敬。
「儿玉。那你对大将军在朝鲜用兵的事情应该也很清楚吧」
「您是指文禄庆长之役」
注:文禄庆长之役1596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未派人致意,二度遣兵入侵朝鲜。日军盘据釜山,进逼汉城。其后明朝援军入援,日军陷入困境,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于伏见城逝世,享年62岁,侵朝日军在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步撤军。日本称这次入侵朝鲜的战争为文禄a8226;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祸、壬辰卫国战争,中国将其归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金枝摇头。
「事实上,大将军曾经两度征伐朝鲜,文禄庆长之役是后来的一次。第一次在四年1592年之前,但这两次争战,都受制于中国明朝,所以未能成功。大将军对此视为生平的奇耻大辱。所以发誓要挥兵西进,打败中国明朝。儿玉你知道大将军是我们大和民族亘古的大英雄」
「所以在第一次朝鲜战役之后,大将军便展开西进中土明朝的计划。大将军的谋士告诉他,朝鲜之役未能获胜的原因,在于未能阻绝来自中国的明朝援军。如果当时日本有强大的舰队,便可以在渤海和鸭绿江上阻隔跨海前来驰援的中国军队。大将军接受了谋士的建言,明白岛国的日本要能长久占领朝鲜,入主中国,首要之务就是必须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想要达成此举唯一的方法,就是仿效明朝的永乐皇帝,建立一支像郑和所率领的庞大舰队。」
「只是当时明朝已经实施禁海多年,不再建造大型船舶,相关的技术也已经失传。不过,大将军曾经听过某些中国传说,据传郑和出航的大部分资料,其实并未从明朝皇宫中消失。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埋藏在一些神秘的地点。但是安土桃山时代距郑和去世已经超过足足一百五十多年。就连真正的郑和墓穴所在都不能确定。而且关于郑和墓穴真假的传闻也不断。所以,大将军派出大批的死士前往中土找寻真正的郑和墓穴和航海文件的神秘埋藏地点。」
金枝这席话也叫儿玉为之一惊。没想他心中的大英雄不是统一了全日本,还打算进攻中土,不愧为一代枭雄。
「只是终其一生,大将军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当然也没有机会实现他征服中国的梦想。而当年派出的大批死士,多年之后,发现了可能的地点,制作了这张地图。只是大将军已死,日本进入了江户时代,这些死士们回不了日本,只好在中土生根发展」
金枝的故事虽然震撼,但却叫儿玉一头雾水。
「先生。请恕在下无礼。即使根据这张过时的地图,找到真正的郑和墓穴,或是文件地点但是经过了三百多年,当年的造船技术,如今早派不上用场。这对我们未来的战争又有什么帮助」
金枝似笑非笑:「儿玉听过德川家康大将军“观杜鹃”的故事没有」注:传说丰臣季吉、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三人共赏杜鹃鸟,鸟儿不叫。丰臣说:「要它叫,不叫杀了它」。武田说:「逗它叫。」德川则说:「等它叫。」显示三人完全不同的性格。德川家康沉稳的个性,终于开创了江户幕府盛世。
「耐心等“杜鹃”叫。」
「是的要有耐心,儿玉未来这场战争,最须要的就是耐心。」
「是的。先生。」儿玉立即起身向金枝鞠躬致歉。
金枝示意儿玉回座,停了一下开口:「这些留在中国的死士,在找寻神秘地点的同时,无意探知了另一个秘密,就是传说中这些神秘地点里,除了保存着当年的航海资料外,可能还包括着一份有关郑和最后一次第七次,14311433年出航时所企图寻找海外宝藏的相关数据。」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据载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有27550人。
「我也听过这个传说。不过只当是个唬人的故事而已。像这种藏宝传说,无论哪个时代都多的是。」
既然已经话说开了,儿玉更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儿玉,你的看法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当年,中国明朝永乐皇帝死后,他的继任者明朝的仁宗皇帝,以国库空虚为由,停止郑和的航海行动。但九年之后1431年,到了永乐帝的孙子明朝的宣宗皇帝,突然一反常态宣布重启出航的行动。虽然,官方的对外说法是要那些不来朝贡的藩属旧国重新来朝。但这应该只是个官方说法。这种官方说法我最清楚不过。」
「事实上,郑和说服了他的皇帝,出海寻宝,为了充裕国库。中国的皇帝被郑和说动了,同意让他再度出航。至于宝藏据说找是找到了,是一笔惊人的大宝藏,足以支撑当时明朝国库支出至少百年以上。」
「但奇怪的结果发生郑和死在这次的航行中。舰队并未带回全部的宝藏。至于这次航行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仅让中国皇帝改变心意下了禁海令,更在舰队返航后下旨拆卸所有的舰队船只这可是个天大的谜团」
「从此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出航的举动所有的航海数据,也在明朝官方的档案室里消失这中间我推测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我想应该和宝藏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