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能量他与外面这个高能元神灵体都有。
所不同的是,他的是赤黄色的擎天巨柱,充满无尽威严,堂皇正大,仿似代表着人间正道,与半空的郁郁云海连结为一;
而外面这个高能元神灵体的却是清蒙蒙的擎天巨柱,充满虚无缥缈,沧桑浩瀚,将其外缭绕的丝丝华贵紫气和半空的郁郁云海都隐隐排斥在外,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卓然态势,更透着天道般周流不殆却又恒常不变的真意。
“人道天道朕明白了”
宇文邕的精神灵体丝毫动弹不得,却仍忍不住闪烁起来,显是激动不已,“朕是大周皇帝,身具天子之气,与大周气运相连,那浮空云海正是大周万民所聚的人道气运,如今正值昌盛鼎沸,因此郁郁滚滚
而他却是参悟天道的修真之士,超然物外,不为尘俗权位所拘,因此气运既在人道之内,又在人道之外,还沾染着天道的韵味。
但他的绝对力量委实太过庞大,堪称神魔在世,所以单单他一个人的气运,就顶得上朕根植于万民气运而接天连地的天子之气”
如今五德流转、风水玄学大行其道,虽说寻常人均是以讹传讹,不曾真正通晓究竟,但一些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至少,宇文邕就知晓天子之气最常见为内赤外黄,余者众说纷纭,而圣贤、公侯及位极人臣者,则或多或少有着尊贵紫气。
此刻“亲眼”观摩揣测之下,宇文邕能够如此快就辨析明白,亦属正常。
但回过味来之后,宇文邕又忍不禁心情复杂,“难怪朕之前每每功力骤增之后精神意志都会迎来一次升华,原来是人道气运加持的结果
那他对朕如此苦心积虑,恐怕就是奔着朕一身所聚的人道气运而来。
现下他冥合天道,朕浑合人道,而他掌控着朕的精神灵体与人道气运连结为一,浑成天地间最庞大的灵神之体,并沟通天人之道
他的精神意志因此庞大到无以复加,似乎已经得偿所愿了么”
绝对掌控着宇文邕的精神灵体,石之轩当然对其一心一念均无有遗漏,却也并不在乎,自宇文邕放开一切,主动接纳融合其血液中隐匿的那七股温纯能量的侵染和改造后,他的生命就再非他自己所能掌控的了。
须知,那七股能量的来源,正是溶在鹿血中被宇文邕服下的七颗血色药丸,而这血色药丸,除了以石之轩的精血浓缩凝炼的血毒之外,更给石之轩败家子般掺入了和氏璧的玉石粉末,最后还加注阳神之力,精心制成了蕴含庞大精气神能量的种魔媒介。
可怜和氏璧因此又清减了些许
在整个种魔大法里,单以魔媒的精奇层次和侵染效果而论,血色药丸这种魔媒,已然远胜于其余任何魔媒载体,仅次于庞斑妙想天开的那个更为虚缈莫测的以人为媒,以情为引。
而血色药丸的最妙处,正在它是糖衣炮弹,在决战中的生死关头,宇文邕不得不乖乖接受血色药丸的能量用来保住性命,偏偏宇文邕又没有吃下糖衣而把炮弹抛回去的高绝能力。
如此就算是宇文邕的精神体心甘情愿地接受血色药丸里阳神之力的侵蚀和改造,比之其余魔媒的半引诱半强迫地侵蚀宿主,效果实不可同日而语
经由生死关头的一连七次激发之后,宇文邕的身体和精神均被血色药丸配合早已存在的锁魂术彻底改造完毕,成为一具活傀儡。
一具可以寄托石之轩阳神的活傀儡
石之轩特意给这整套秘术取了个动听的名字七血换命
本质上,这活傀儡并非是种魔大法所谓的炉鼎,而仍是一种魔媒,由七颗血色药丸施以七重加持的特殊魔媒,而此次种魔的真正炉鼎则是大周万民所聚的人道气运
以皇帝灵体为媒,以天子之气为引,桥接石之轩的阳神与人道气运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则是石之轩的阳神正式臻达炼神还虚的无上境界,唯有灵心虚无,包涵万物,阳神尽化清虚一气,盘旋天地之间,始能与同样轻灵缥缈、不可捉摸的人道气运桥接共融,在天道与人心虚构的无边神秘空间一齐运转
第四八四章久违酣战
然而此时此刻,石之轩仅仅是刚刚以阳神出窍,凭着与宇文邕这活傀儡的感应,阳神刹那间飞遁重重空间,附着到宇文邕的精神灵体之外,两个叠加的灵体共存于宇文邕的肉窍之内,却由石之轩的阳神当家做主。
虽然他的阳神透过宇文邕的精神灵体和天子之气感应到人道气运,并因此使得宇文邕的精神灵体亦随之“看到”气运轮廓,但阳神终究仍差微薄至乎若有若无的一层隔膜才能真正返还虚空,对庞大的人道气运仅止于看得见却够不着,馋得直流口水
就像两者所在的空间明明只差半个维度,实则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界面,交叠而不交触
好一会儿,石之轩终于不再纠结看得见吃不着的问题,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自己的致辞上,神光湛湛的眸子再次聚集到未竟之战的对手毕玄身上。
“果如所料,中年毕玄只不过刚刚跨过大宗师的门槛,精神境界差不多就是微微溢出炼神还虚的临界线一丝丝”
毕玄定定地瞧着雨点落到“宇文邕”头上半尺许处,立即似被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牵引般,自然而然避过他以飞一旁,没半滴落在他身上。
“丝毫没有护体劲气果然是天人合一的级数”
不用看别人,毕玄就能够确定,在场只有他们两个能够不用丝毫护体劲气亦可滴雨不沾身。
这是人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至境,亦是所有坐忘禅定者追求的目标而且这境界可以有不同的名字。
据毕玄所知,中土及受中土文化影响的周边各国大多青睐“天人合一”的说法,其余还有天竺婆罗门教的“梵我不二”、佛教的“真如不动”,中土慈航静斋的“剑心通明”,波斯明教的“明暗平衡”凡此种种,说的仍是同一件事,随个人的经验、智慧和修为而有异。
武者迈入先天之后,精气神脱胎换骨,便有多多少少的几率偶然触及天人交感;
宗师在平常心下即可随时浸入天人交感,而能否恒久保持着天人交感的状态,亦得看各人的功行。宗师偶然亦可触及天人合一,但往往不能恒常保持;
而大宗师层次,已可随时随地浸入天人合一状态,而能否恒常保持,则仍需看各人的道行。
不过,无论什么微妙状态,天人交感还是天人合一,都需明心见性,意志坚定,才可保持,一旦心湖波荡,什么都维持不住。
在毕玄眼中,此时的“宇文邕”随随便便就恒定在天人合一状态,不可小觑
沉吟好半晌,毕玄忽然道:“陛下是怎样的个人,交手到现在,本人已自诩心中有数。
金子愈磨愈亮,木炭愈洗愈黑,人的性格一旦成形,没有任何人力可加以改变本人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变故,竟可让陛下的性格和气质骤然迥异于之前”
说道最后,毕玄语气依然平淡,可盯着“宇文邕”的一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