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众人在宫内宴饮许久,方才各自熏然散去。
大德殿内,宇文邕一手拿着冰水浸过的毛巾擦拭额头,缓解酒意,一手举着奏折,细细阅览,勤政不怠。
忽见同样面带三分酒意的宇文宪去而复返,神情肃然,似乎有事上奏,一旁伺候何泉连忙也给他奉上一条冰毛巾。
宇文宪稍稍整理仪容,毫不避让的直视着宇文邕惊疑的目光,沉声道:“普六茹坚相貌非常,城府深沉,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邕目光一闪,深深的凝视宇文宪一眼,饶有深意道:“朕自有分寸,宪弟衷心我宇文氏社稷,朕心甚慰。”
心下暗叹:若非宇文宪皇室宗亲的血统太过敏感,凭此智计才具和眼里不容沙子的忠直个性,倒是个上佳的辅政托孤之臣
宇文宪自知此类事历来言多必失,点到即止便可,当即行礼告退。
宇文邕目光出神片刻,却见石之轩同样去而复返,不由心念一转,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口吻:“裴卿来得正好,齐王刚刚密奏于朕,说普六茹坚貌有反相,颇具人主气象,让朕早做决断
裴卿说说,齐王可是疑心过甚,杞人忧天了”
石之轩沉默片刻,方才答非所问道:“微臣今春游览江南,偶闻建康城外栖霞寺藏匿的和氏璧给人夺走,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的诸位圣僧穷追千里,力图夺回和氏璧却未能如愿。”
宇文邕龙目电芒暴射,和氏璧历来象征中土皇权正统,影响巨大,佛门和尚藏匿和氏璧,若非意图建立佛国,便是准备以之充当支持某个野心勃勃之辈谋夺皇位的筹码,换取佛门将来继续大兴之机。
而佛门的支持对象么
宇文邕第一时间想到刚刚自己和宇文宪均挂在嘴边的那“相貌非常”之人。
沉吟了好一会儿,他才故作不可置否的道:“是么,和氏璧流落江湖,不免蒙尘”旋即一转话题道:“太子大婚在即,却仍愚鲁顽劣,不堪重任,朕心甚忧但又无暇亲自教诲。
裴卿之文采武功举世罕见,可愿为太子太傅,代朕教导太子成材”
“承蒙陛下信重,微臣感激不尽,定当尽心竭力,辅导太子。”石之轩知晓,教导太子是假,为太子预备登极理政的肱骨之臣是真。
看来,宇文邕已在未雨绸缪,做好了随时牺牲自己抵消佛门反噬从而延续宇文氏皇权稳固的心理准备
第四百三十七章生个大圣
“宇文邕确是智虑深远,能人所不能,或许他在军事上的天资比之宇文宪略有不如,但在权术机谋、坚忍果毅上则又强过宇文宪不知多少倍。
二者恰如刘邦、项羽之别,谁更适合做皇帝,更能做好皇帝,其实不言自明”
出了皇宫,石之轩一边思绪翩跹,一边信马由缰,施施然去接收自己的豪宅。
宇文宪察觉到杨坚有异心且勾结佛门对宇文氏的威胁与日俱增,便迫不及待的想要除去杨坚,实则颇显冲动和浅薄。
而宇文邕显然想到了更深一层,杨坚之生死关系重大,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
佛门讲究大智若愚的“圆顿”,换到政治属性上就成了“圆滑”,可以捏着鼻子忍受皇帝的拿捏敲打,例如暂时性的禁佛,寄希望于这阵风波过去后可以卷土重来,重兴佛法,因而能够暂且隐忍不发,再三观望。
可一旦宇文邕诛杀杨坚,就等于向佛门宣告:朕绝不容忍你们有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
看不见希望的人往往就会采取最激烈的反抗方式
佛门在忍无可忍之下,只能在刺杀宇文邕和推翻宇文氏之间二选其一,不论哪个,均会造成北周朝野动荡,宇文氏的统治地位不稳,动乱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宇文邕如今但求将佛门的反弹尽量拖延,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吞灭北齐南陈,一统天下,而稳住杨坚,也就是稳住其背后的佛门
“踢踏踏”
轻快的马蹄声临近,一骑从侧面不远处的十字街口飞驰横截而来。
石之轩不动声色的拱手招呼道:“原来是齐王。”
来者正是宇文宪,一队十余将校在其后数十丈不远不近的跟随着,该是心腹护卫及部属,各个气息沉凝、目光锐利,俱非庸手,其中就有石之轩的老熟人高颎。
石之轩不由暗暗点头,久闻宇文宪颇善驾驭部属,征战多年自是羽翼丰满,由此十余人便可见一斑,无怪乎遭宇文邕猜忌甚重。
宇文宪策马与石之轩并驾齐驱,意味莫明道:“果然不出本王所料,裴将军也会独自滞留宫内,入见陛下。”
石之轩笑了笑,“吾等臣子各司其职,心照不宣罢了”
宇文宪给截住了话头,不由皱了皱眉,幽幽道:“陛下对裴将军推心置腹,恩宠有加,但裴将军似乎对陛下有所保留,辅佐陛下时屡屡避重就轻,不愿尽心竭智。”
石之轩故作讶然,“齐王此言从何说起想来是对在下有所误会”
宇文宪冷冷道:“河东裴氏人才辈出,文武兼具,裴将军当世俊杰,怎会不深通兵法韬略
然而去岁伐齐,裴将军一直表现平平,最多依仗卓越武技护卫陛下亦或斩将杀敌,却极少为陛下出谋划策,破城掠地,仿似不通兵法
未知裴将军何以教我”
石之轩微笑依然,语气却带着若隐若现的疏远,“看来齐王果真误解在下了。在下资质愚鲁,于兵法一道不过浅尝辄止,又是初历战事,表现平平才是正常的吧
须知,不是人人都如齐王一般天资横溢,气量早成,年纪轻轻便已身经百战,用兵如神”说着他双腿一夹马腹,“请恕在下无礼,先走一步了”
马儿吃痛前冲,载着他扬蹄慢跑起来,唯余宇文宪驻马原地,神情阴沉。
待得高颎等部属驱马赶到身旁,宇文宪才恢复平淡,沉吟问道:“文举怎么说,同为裴氏一族,他该知晓裴矩此人的底细才是”
高颎苦笑一下,回禀道:“文举兄直言不便与齐王殿下来往过密不过,他倒是提过,自裴坨以降,及其子裴让之五兄弟无不博学多才,人品清正,裴矩幼年丧父,为大伯裴让之抚养,最多少年早慧、心智深沉,但人品理该无虞。
且裴让之为官方正,得罪权贵,遭小人诬告而被高洋无辜赐死,裴矩遂与北齐不共戴天,或因裴让之前车之鉴,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宇文宪抬手打住,叹道:“裴矩此人确是城府甚深,令人捉摸不透,明哲保身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