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从他翻译的无数经书中找出武学道理或许难之又难,可从他屈指可数的绘画、雕塑中悟出武学精髓却是颇有可能。
依据石之轩这些年深入接触的佛门辛密来看,这大石寺五百罗汉姿势中所蕴含的武学真谛,很可能已是中土最为原汁原味儿且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学。
天色渐暗,夜幕朦胧,月色掩映,明暗交辉。
寺内众僧皆已回房参禅,唯余石之轩盘膝千手观音座下,微妙灵觉舒展开来,将五百罗汉的奇姿妙态、繁杂手印一齐映入脑海,无一遗漏,无分先后,亦无分主次。
然而一开始,石之轩却并未开始参悟这五百罗汉中蕴含的瑜伽姿势及印诀,反倒是重新回忆参悟天竺武学基础,于有意无意间沉浸入天竺武学的纯粹世界,而尽量避免中土武学干扰。
天竺的内功修练体系,有为法基础在于“气、脉、轮”,即为五气、三脉、七轮。
五气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气,指的是内气外气行经三脉七轮的途径。
三脉是中、左、右三脉,中脉由海底至头顶,以脊髓连接,等若中土的督脉。
左、右二脉均起自睾丸宫,与中脉平行,贯通七轮。
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由上而下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和海底轮,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阴穴。
此间说来繁复,实则与中原武林的奇经八脉异曲同功,亦迥然有别。
天竺正宗内功,便是循序渐进的通过修炼“气、脉、轮“,而把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梵我合一,夺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测。
当然,此间激发生命潜力的说法比较靠谱,而所谓梵我合一、夺天地之造化,则是各具缘法,个凭悟性及造化,对于天竺绝大多数修炼此法的僧众亦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可望而不可即
与中土道家罕有人臻至天人合一妙境乃是同一道理。
至于如何修炼“气、脉、轮”,激发生命潜力,主流正宗便是瑜伽术,心法则是梵我合一,亦或佛即是心。
所谓梵,万物有一个最高的本体梵,其实跟道家的天道一个概念,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
当然,这是天竺的原始体系,之后在密宗发展,细分为“身、口、意”三密修法,手印为“身印”的重中之重,通过双手十指与内外的贯连为经,修练体内的“气、脉、轮“为纬。
所谓三密,众说纷纭,可在瑜伽修行上,旨在有相、无相二种。
有相三密,佛与众生互融,入于瑜伽境界,众生身结印身密、口诵真言口密、意观本尊意密,此即有相三密。
而无相三密,众生所有身、语之行为、内心所思考者皆为三密,此即无相三密。
基于有相三密,佛之三密加护摄持在众生之三业上,称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相应融合,称为三密相应三密瑜伽。另如修者与本尊一体化,当身即可成佛,称为即身成佛。
这里的“佛与众生互融”、“意观本尊”、“与本尊一体化”,其中“佛”与“本尊”非是具体某个信仰佛陀,而是精神象征,其实就是“真如”与“本心”。
臻至“本性真如”,成无上正觉,便是即身成佛。
这与中土的“天心”与“我心”,天人合一并无二致。
当然,无论是天竺还是密宗的修行体系,都跟中土道教一样,在真正的修行方法里可劲儿灌水,灌的正是招揽信徒的宗教思想。
就如道家的修行可用追寻天人合一来概括一样,佛门的修行也可用追求即身成佛来标志,舍此之外,其余的什么信仰往生、磕头烧香都只是建立宗教势力的手段,不足取信。
此间差别,便是修道与信道、修佛与信佛,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
修道、修佛,只是认同道、佛文化流派的宇宙观、人生观,并藉此踏入修行之路,追寻宇宙生命的真谛,窥测永恒。
任何既定的道法、佛法终究只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师门”,在初始时颇具借鉴意义,而在更深修行之时,个凭造化,各依本心。
而信道拜神、信佛许愿,则是凡夫俗子的空虚迷茫时的精神寄托,往往遭人愚弄、丧失思想而不自知。
所谓宗教,说到底是一帮既愚人又愚己的弄权者组成的势力,凭借特意灌水、篡改的道法、佛法经典来宣传教义,吸引信众,聚众成事
此间种种,修行者犹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否则只是进入宗教为道奴、佛奴,而非修真者。
这是石之轩早已有所明悟的事,当然,其实世上大多修行有成者皆明此理,只是为了宗教发展计,而口不应心罢了。
第三百零三章集道、佛之长
在石之轩看来,剔除宗教灌水的弯弯绕之后,所谓佛家三密,也就是为身、口、意,实践与思维并重,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身等於口,口等於意,意等於身,名虽分三,实为一如。
此间身、口、意三而一,一而三,切不可得其身而失其口,取其意而弃其身。
总而言之,人的肉身乃渡世的宝筏,内中蕴含天地之秘,佛家诸多瑜伽心法、真言手印,正是通过三密,藉由人体瑜伽境界,明心见性,激发生命潜能与智慧,而与宇宙沟通,达致天人合一之境,即身成佛。
当然,依三密瑜伽修行者众,而真正能够与宇宙沟通乃至天人合一者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只能止步于明心见性,开启生命潜能与智慧罢了
也就是如此世的四大圣僧一般,心神意境深湛如渊的佛门圣者,比之世间最顶级的大宗师或许稍有不如,可对于大宗师以下的任何高手来说,他们都是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谓比下绰绰有余。
即使如此,也没人可以否认佛法是人类探索生命存在之意义,追求天道永恒的康庄大道之一,足可与道、魔两宗并列为人类最高智慧结晶。
石之轩自己在道门金丹大道上的造诣,已不输于此世任何大宗师,纵然长生诀、黄天大法当面,也只是稍作借鉴罢了。
魔门天魔策的精华尽在道心种魔大法、天魔大法,前者最擅魔种炼神,后者最擅修炼魔气,可惜石之轩现在一个都得不到。
唯有这大石寺五百罗汉蕴藏的佛门无上瑜伽,才是石之轩唾手可得,又最能与他的元始真法及拳术相辅相成,恰合无间之法。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是石之轩谋划了十多年的,自从听闻宁道奇之名,判断出这个世界的具体时间段后,石之轩就将这五百罗汉所蕴的无上瑜伽奥秘列入必得之物。
而他之所以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才来,并非是受限于身外牵绊,而是取决自身的修为进度据他猜测,这五百罗汉所蕴的无上瑜伽,并非是在五气三脉七轮体系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修炼法门,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