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5(2 / 2)

如果说丹尼尔等逃出生天的联军战士庆幸的话,指挥那晚夜间突袭行动的刘铭传就是欣喜若狂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次夜间突袭便解决了窥视已久的三千英法联军后勤辎重部队,自身伤亡还不足二十,这样的战果足可以让他爽歪歪好一阵了。

等到天亮之后,看到联军临时营地里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以及清军急缺的大堆枪炮弹药的时候,他顿时乐得嘴都差点合不拢。

忙活了大半夜的两江轻骑们依旧精神熠熠,一个个在各自小队长的带领下策马奔驰,以战场所在小村子为中心,将方圆五里以内的所有地头全都搜寻了一遍,揪出逃散在附近的联军后勤辎重人手。

搜寻落单联军俘虏的工作一直忙活到大上午才粗粗结束,接下来又是烦琐而又忙乱的战俘和物资清点工作。

一直忙活到下午夕阳西斜之时,战后清点工作才终于告一短乱。

此战刘铭所部两江轻骑可以说大获全胜,夜架的突袭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只是几百枚土制手,榴弹扔入英法联军后勤辎重人群之中,结果引发极大骚乱差点直接让联军炸营。

已经惊慌失措的联军后勤辎重部队哪还有抵抗之心,就连外围负责警戒的那上千联军战士都被大撒了个措手不及瞬间溃败,更不要说内里那两千专门负责运输物资的民夫青壮了,简直就像一群待宰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可以说,除了开头之外三千英法联军后勤辎重部队是自行溃散的,跟本就无需突袭的两江轻骑动手。缴获的物资粮草也极为丰富,就是他们想要将之全部搬走也得费不少功夫,幸好半夜偷袭之时没有大开杀戒,俘虏的近三千联军后勤青壮正好派上了用场。

可是,看着这些大部分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联军青壮,刘铭传忍不住轻皱眉头心中很是不爽

第492章大清苦力

话说军队打仗,需要雇人干苦活儿,运送弹药和伤员什么的。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需要的人手就越多。

因为交通工具的缘故,列强来到远东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他们每次有所行动都要雇佣不少大清之民用做劳力。

来到列强军队中干活的大清子民,有话钱雇来的,也有强拉来的,但也按时支付一定工钱。

这些人,统统被朝野上下视为清奸,只要被逮住一律杀头。

但是,越到后来尤其是这几年列强增兵远东势力膨胀,愿意应聘受雇的大清子民就越多,因为洋人给的雇工钱相比此时百姓的生活水准而言算是很高了。

当然有些奇怪的是,朝野当这些人是清奸一流,可洋人却很少担心他们做朝廷细作,打入他们内部为朝廷和官军打探情报。

而自从咸丰六年英军突袭广州开始,广州已经成为英法联军北进的后方基地。

因此,招募大清苦力,基本上也就在这里进行。

而招募随军的每个苦力,每个月的工钱为9美元。这在此时的大清简直就是天价了。

只是这些随军雇工的工钱不会按月付,而是一般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一次性发给。

在英法联军方面,他们主要担心招募到的清国苦力领了工钱半途溜走,而在被招募的大清苦力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欺骗,这样高的工钱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疑心给雇工带来麻烦。

因为,在当时广东有一种传说,说是洋鬼子招募大清苦力,不是用来干活的而是直接参与打仗,而且还是逼他们打头阵。

所以,无论负责招募劳工的联军后勤官员怎样解释,广州和香港两地的正经人家,都绝少有应募的,最后招上来的人,大抵是社会上的无赖和流氓,其中更是太半为帮会成员。

这些人,平时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偷盗抢,劫,受雇杀人,无所不为。

联军开的价钱,似乎比平日受雇杀人的还要多,都是一些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的无业游民,自然不少光棍的打算信一回洋人鬼子的话,冒一次险赌一把,赌赢了自然最好就算赌输了,不是还能在洋人军队中吃上几顿免费军粮么

况且,这帮人很多都是大烟鬼,在联军做随交军苦力,可是有免费的大烟供应啊,这样的福利已经足够吸引很大一部分大烟鬼了。

就这样,受雇而来的大清苦力,被联军后勤部队编成若干苦力队,统一发给特别的号服,号服上用斗大的阿拉伯数字,标明他们编号的连队号码。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顶斗笠,斗笠上写着三个字母:c,广东苦力队的英文缩写。

而每队的头目,都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当任,但队里也有机灵的清人做副手,这样的人大抵会几句洋文或者英语,而每个副手袖子上都有专门的袖标。

苦力队伍编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就跟着联军大部队出发了。

而在训练时,每个招募的苦力都很害怕,因为这样的训练内容,似乎证实了此前的传说,但他们人已入队已是身不由己,想返回就是自寻死路。

让人感觉好笑的是,苦力队跟随联军主力登船出发之后,香港的居民十分高兴,因为这个小岛上的人渣走了个十之七八,境内治安环境一时大好不说,连常见的小偷小摸都几乎绝迹。

等到联军与清军真的开战了,这些招募而来的大清苦力们这才发现,洋鬼子并不用他们打头阵,只让他们在旁观战,打完了才用他们上去抬伤员,不仅抬鬼子有时也抬受伤的大清士兵。

还有,后勤物资的运输基本上都靠他们出力,至于上战场的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出动。

这个发现,让雇佣来的大清苦力们心中踏实下来,同时也非常高兴。怎么说作为联军随军苦力活计其实不重可工钱却不少,这样的好事以前哪轮得上他们

更不要说,收拾战场的时候,还能顺手捡一些洋人看不上的挂落,有高昂工资又有捞外快的机会,这样的工作简直太过幸福。

他们兴高采烈地看着洋人与清军打得不可开交,无论中弹倒地的是洋鬼子还是大清士兵,他们都兴奋得一阵欢呼雀跃,好象看大戏般兴高采烈。

只是比较起来,大清军队死得人要多得多,可这却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捧场喝彩的热情。

当僧格林沁手下的骑兵玩命冲锋,在英法联军的优势火力下竞相倒地的场景出现时,却是让这些雇工感到格外过瘾。

在他们这些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看来,这可比刑场上看杀头的场面惨烈多了。

不仅如此,这些感到安全的大清苦力,只消过足了大烟瘾,替联军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

不仅抬担架卖力,挖战壕卖力,有时甚至站在齐颈深的积水里,用肩膀和头顶着梯子,让法国军队从上面踩过去。

那场景,在洋人看来,确实令人感动。这些大清苦力似乎觉得还不够,既然洋鬼子没有让他们打头阵,那么工钱的事儿也就是靠谱的了。即使为了这些钱,他们也该好好给人家干活。

真是讽刺的一幕,洋人在前头肆意屠杀被围的清军将士,而为联军负责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