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5(1 / 2)

建校,得他们自己来

有特别需要的时候,咱可以小小赞助。

不过这个事情说急不急,说不急也急唉到时候再和龙五爷商量商量,以他的名气和威望或许能加快这个建校的时间吧而且我也不日就将离开百川,这事我可也监督不来

刘婆婆的第二个愿望其实和第一个愿望也息息相关,有了好学校,家长自然也多了让孩子读书的念头,那么自然也可以多读书,将来或许也就可能更有用。

其实我也特别理解刘婆婆的这个愿望,因为我大姑也有这种愿望。大姑曾经不止10000次地对大表哥或表姐们或我说过:“因为我没有读过书,我知道没文化的苦,所以我就拼命地赚钱,也要支持你去读书,不要像我这样做个睁眼瞎,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个山窝窝。”

大姑教育完她的儿子女儿,对我这个关家的独苗要求也自然严格之极,因此她支持我读书的热情似乎比望子成龙的老爸还要高上几分,还好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学习从来都是顶呱呱,也没有让她失望过,只是后来出现了那档子事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这第二个愿望可有点大啊

这和那个谁的那个梦差不多:有一天一个家伙梦见了上帝,上帝说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于是他拿出地球仪说要世界和平,上帝说太难了换一个吧,这家伙拿出他的照片说要这人变得更漂亮一点,上帝沉思了一下说拿地球仪来我再看看。

咳咳咳刘婆婆小孩读书的事也就罢了,他们将来有没有用这个还真不归咱们管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多么诗情画意的诗句啊,可是你们这里居然连小桥都没有,这要是让当年的老马骑着瘦马看见了,如何做得出这等千古佳句

那条小河我也知道,其实平时水流确实没什么,在水中垫几个石头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完成轻功水上漂,可要是暴雨来了、山洪暴发上有无数的山沟流水汇聚于此,水流哪能不急、高、大那个时候别说人了,就是牛下去也得被冲走。而那种时候人们还想要过河,就得绕到几公里下面的一条农用天桥才能过河了。

这个也是民心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

而且听说建桥和修路现在国家都积极扶持,好像是国家支持一半,村民自己集资一半,那样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难题啊可是为什么这些人唉怎么觉悟竟比不过我们可敬可爱的刘婆婆呢莫非别人做事做人用眼用手,而刘婆婆却是用心

至于养老院么这个可是大事情啊非群众和政府万众一心不可,个人能力还真是无能为力,要知道我们青山镇那么大,现在也还没有这种养老机构呢

这事我就负责传达,不负责完成。

至于有需要特别帮助的地方,我就让老爸表示关注并看着办,关键的时候尽尽心意就成,要想以一己之力完成这些“丰功伟绩”,谈何容易多少上亿几亿的慈善家,都不敢想干啥就干啥呢咱这区区小钱,哪能干嘛

至于刘婆婆其他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来自有人处理吧我也没必要一一交代,只是那钱虽然不多,但也是刘婆婆的毕生积蓄,她说干嘛那就干嘛再说建校要集资,修桥要集资,要是能以刘婆婆的这种精神来号召,说不定成功的希望还能大增呢

刘婆婆罗哩罗嗦,但现在化为鬼魂的语速极快,也得亏我四级听灵完满,对她的话语句句清晰入耳,才不至于漏失。等她还在重复罗嗦,我也就不再倾听,找来龙五爷和那几位五里屯村的头面人物,告诉了他们刘婆婆的最后愿望,至于要不要做,该怎么做,我一个外人自然不会指手划脚。

其实这些问题也不是刘婆婆独具匠心、别具慧眼才发现了的,只要不是死人,谁能看不到呃刘婆婆是死人,但看这些问题却很透

头面人物们沉默了

龙五爷也沉默了

我只是一旁带着,不作建议

好一会龙五爷才打破沉默道:“老伙计们或许我们趁着还有时间和精力,是该做些什么事情给后世的子孙瞧瞧了”

五里屯村的头面人物们继续沉默

第227章打完收功

龙五爷见他们还默不作声,脸色一沉,大声道:“刘婆婆一个老妪尚且如此用心、关心,身死了还如此惦记着这些造福后世子孙的事情,她为了谁为了自己我们这些大老爷们难道就比不过她么”

龙五爷越说越激动,唾沫横飞,声音高昂,甚至把不远灵堂的的村民都惊动了。

呵呵呵,龙五爷做法事大家都佩服你,可是要说这伟大的平凡心肠,不是我小看你,你还有他们,还真比不过刘婆婆

不过后知后觉总比不知不觉的好,哪谁不是说了吗知错能改,善大莫焉

可是这几个五里屯村的头面人物啥意思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不表个态,在扭扭捏捏地大眼瞪小眼,这是干啥呢不说要你立个军令状啥的,起码弱弱也要呼应一下啊就这么让龙五爷资格唱独角戏,真的好么

大事当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些人明显又比龙五爷差了一个档次

难怪你们这里连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连条小桥都没有怎么那些小孩不是你们的小孩都是捡来的、石头崩出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或许这五里屯村和平顶坡村还有这某些特殊的其他原因在影响着这新学校的建立吧可是不管怎么地,总是要有人行动起来,才能打破这僵局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步走出来了,而后面的事情还不顺理成章

而刘婆婆的临终遗愿,可不就是一个很好借坡下驴的下墙梯吗

我不知道你们具体有什么历史渊源一直如此怠慢学校,但是在这个“知识就是力量”的年代,建好学校,学好知识,这他么还需要考虑的吗

马丹看到这些所谓的头面既然如此反应,我也心里哇凉哇凉的,难怪刘婆婆临死都放心不下,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挂牵,想必她生前也无数次跟这些人反应及劝说了吧只是那结果看看五里屯村的现状也就知道的了。

龙五爷似乎对这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激动了一下,反而也冷静了下来,“这样吧事后我们两村全体开会讨论是否建立新的学校,到时候邀请教育组的领导也过来参加,我们集体表决行,就干向国家申请资金补助、两村人头分摊、个人捐款自愿同时进行;不行,就拉七八倒我瞎操那么多心干嘛怎样”

那几个头面人物听了这话到反应迅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好吧你们的事你们具体解决,我也不操那闲心

至于那个小孩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之人,这个其实也就和美好祝愿差不多,大家也就笑了笑,表示了感激,就准备听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