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1(2 / 2)

紧接着刹那间,这一幕让叶云霎时心神一震,口桥不下,死死盯着那踏空而来的僧侣

阴风轻轻袭动,吹散了僧侣脸上的雾气,让其全身都显露了出来,随后雾气又轻轻飘荡,一瞬间又将他的面目尽数笼罩。但是叶云却真实地看到了方才地景象,虽然仅仅是匆匆一瞥,却清晰无比,竟然是他自己

这僧侣与他长得一摸一样,无丝毫差异。若真要分辨,那便是后者有一泄如瀑的黑发,而前者则是光溜溜的六点戒疤头。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黄衣僧侣双手十合,显得飘逸出尘,神圣无比。这实在太诡异了,尽管充溢着仙佛地气质,但却让少年感觉有些恐惧。

黄衣僧侣似谪仙一般轻灵,与叶云交错而过,却无法踏上奈何桥,径自踏波而去。但是,不过短短地半刻钟他又折返而回,再次追至桥尾。如此几番往复,总是在古船地周围漂浮着。

在这一刻,他地气质虽然空灵脱俗,但是给人地感觉却像是幽灵沉浮,且有太古灯相伴,似鬼魅无影,很难让人有正面地联想到他是一尊真佛无限未来全文阅读。

忽然,叶云打了一个激灵,背后冷气飕飕,猛的再探向那僧侣,却再也见不到了,此刻他已渐渐淡出,消失在了黄泉之水,一种莫名的诡异之感爬上他的心头。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他沉思琢磨着,方才仔细聆听到了佛音,正是反复的这两句。

此几句畿子却是他在何处见过,很是熟悉,转眼稍作思量之下,赫然惊醒,这两句乃是佛经中的经文。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得无相尔”

这是佛经内一段经文,而那僧侣所念叨的自然是此中两句,叶云猛然一震,喃喃道:“莫非他便是佛经的创始神僧”

应该有燃灯古佛的佛力加身,一些关于佛的故事叶云也是知晓一些。

此神通乃远古年间一位得道僧人所创,其为一名苦行僧,终日颠簸度化世人。而后集毕生所悟注之于三指之内,其中韵无边佛法奥义,难以揣摩。一指谓过去,定前世;二指化现在,续今生;三指拟未来,造轮回过去、现在、未来乃三相,三指定三相,如是尔。

传言,神僧丰神如玉、惊才绝艳,却甘为苦行,自愿度化世人,出自禅宗。佛门于远古之初方才形成,当以释迦牟尼佛为祖,意为一切义成就者,而后被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大彻大悟之人。佛门分出有一禅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佛法分九乘,自古至今,九乃数之极也。然禅宗即是教外别传之第十乘,其他九乘皆属方便为究竟之法门,唯独禅宗属于究竟为方便法门。禅宗又名佛心宗摄持一切乘,即没有佛心摄持的佛法即是行尸走肉。

“是了,怪不得我方才见他真容之时乃是见到我自己的面孔,这无相神僧倒可谓真乃无相啊”叶云颇为感慨,心自明了。方才自己心中的想的是自己,故而在那黄衣僧侣皮囊之上所呈现的乃是自己的容貌。

但,令人扼腕的是,如此救世人于大苦大难之中的一尊神僧却成了一缕神魂永驻这九重之幽,黄泉之上,真是可惜可叹

第四百七十四章西佛地19

再次回顾,已然未见其身影,想来是真的消去了。

前方的景象渐渐清晰,依旧是一片荒凉,断石颓磊,昏蒙蒙的天如锅盖牢牢的将这方天地紧紧遮盖住,罪恶佛土便如同那囚笼,永不见天日。

“这奈何桥可真不好渡”叶云摇头苦笑,须知上临奈何无去处,下落黄泉径自中,这其中凶险也唯有他自知。

下了奈何桥,瞥眼间便见到其边倒插一块黄色石碑,走上前去仔细观摩才发现竟然与彼岸那块石碑是浑然一体。也便是说,一块石碑断裂成两块,而后被人分插两岸,到底是何人敢于黄泉之畔做这等骇人之险事

叶云为之震撼,这其中到底有何辛谜,并不会有人以此取乐,若是那般倒真叫人无言以对了,想来其中必有文章。他靠近石碑,想要细细观看,而这半块石碑似乎有先前的那块不太一样。围着它踱步一圈,隐约能看到其背后亦有几行模糊不清的字眼,却仿佛有阻力一般令他不能将探知究竟。

他将小东西唤出,“嗖”的一声小家伙凌空而卧,而它的玉瞳则是一眨不眨的紧盯着石碑。霎时,似是陷入了某种幻境,眼神尽是恍惚迷离。见状,叶云想要强行将之阻断,几番之下却不为所动,心下大惊,一时也焦急不已,不知所措。凝神而视,瞳孔豁然一缩,这居然是要用神魂方能测得,其上赫然有两行太古文。

时下,神魂仿佛陷入了泥潭不可抽出,如同被拘禁了一般。他看到了,两行太古文在不断变换,最后形成一段诗文。因受了金鳞的神魂拓印,倒也认得:火照之路泪成河,忘川河岸骨冷彻;三生石前望三生,奈何桥上叹奈何。

做了一番揣摩之后,叶云脸色巨变,怔怔望着石碑一动不动,似定格了一般

火照之路泪成河,忘川河岸骨冷彻;三生石前望三生,奈何桥上叹奈何双生美人蛊:魅颜天下全文阅读。这两句诗文到底是道出怎样的真实画面。

他想起黄泉的冷彻,奈何桥上神秘存在的叹息,乃对应了“忘川河岸骨冷彻,奈何桥上叹奈何”,如此说来,这黄泉也叫忘川河。却不知“火照之路泪成河,三生石前望三生”这句又是何意。

突然,他神魂一颤,如同被拘禁一般,随即前方显化出朦胧的画面:苍茫的大地,连绵如游龙般的山脉,万丈崖涧如天堑横切天地。蛮龙伏地咆哮,苍龙腾空盘踞,凶兽昂首吟啸。

霎时,一道伟岸的背影缓缓浮现,顷刻间,天地为之一震,山河为之一顿。他只是静静的负手站立,看不见真容,触不及思绪。顿时,万兽匍匐,万籁俱寂,他放佛是这天地间的主宰,似拂手间可抹去千万生灵。他始终没有回眸,只是几步踏出便消失于天际

叶云恢复了行动,神魂重获自由退回了肉身,却如同失了三魂一般愣着,低喃道:“三生石前世今生”

这半块黄色石碑居然是传说中的三生石

他也有所知:相传神母女娲心善,因大巫共工触不周山后破天,她便炼神料五色石补天。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漠的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蛮荒初始,且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也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神母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神母施大神通,将石封住。后,心想自造人后,独缺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神通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

眼前的半块黄色石碑,赫然有一道神纹,起初还以为是裂纹,不想却是那神之道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