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3(2 / 2)

“喏。”

两人刚要退下,赵祯又说道:“且慢。”

不能召。

自己身体差,这宫中乱了,刘氏前面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后面满京城都在宣扬,若不是韩绛说出来,自己还一直蒙在谷里。

自己只要马上召见这个少年,同样会迅速传出去,莫明其妙从边区召见一个少年郎,皇上是要干什么呀一打听,估计王巨祖宗八代的事都会被打听出来。

若是平时也罢了,关健延州那几桩轰动的案子都与这个少年有关。

自己能理解,史旰回来说了,石黄回来说了,边区百姓如何的苦法。但自己也没办法啊。就象十几年前自己想免邛州一千贯盐务,结果那年邛州增加了一万多贯的支出。因此只好装作不见,否则难道下诏免延州的兵役力役吗,下诏鼓励大家私盐吗

只有不痛不痒地诏书程勘务必宽赋于民了。

但能有几个大臣理解相信经过他们折腾后,还不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如女儿的遭遇。若非那少年出了主意,最后说不定就让司马光他们弄得身败名裂

召可以,必须等这风头过后再召吧。

于是说道:“你们确认后,莫急着让他进京。这样吧,听闻他在读书”

“陛下,不错,似乎很学问。”史旰道。

“那么你们明天走,今天朕会亲自替他挑一些书,你们带上,对他说,是朕送给他的,让他努力读书,秋闱解试高中,朕在京城等他。不过此行你们务必保密,不得泄露,也吩咐他不得泄露,此乃口旨,也是秘旨。”

两人离开,同时赵祯也默许了程勘收留王文谅。山遇兄弟也是他心中的痛终于后知后觉,不算太迟,正是这个收留,嵬名山才投奔宋朝。不过宋朝也没有用好王文谅,还以为他是山遇兄弟呢,结果又闹出大事

第五十六章苦逼的丁家上

“小郎,羊卖掉啦”

“恩,想拜张公为师不易,早点卖掉好安心读书,准备最后的冲刺。”

“是啊,小郎,我给你带来一样东西。”朱欢打开后面的袋子,里面装着三四十斤雪白的细盐。

它还非是标准的精盐,甚至同样还是有毒盐,不过卖相确实好看。

“它出来了,你的功劳最大,所以让出两成契股给你。”说着朱欢从怀里掏出一两百贯交子,放在桌子上。

王巨盯着这一叠交子,眼中露出为难。

他手中有了钱,如果不考虑到寨子可能会有风险,今年他的收入比他想像的要好。不过他依然缺钱,进了城,一家三口什么都得要买,连住房子也要付租金。但他的剑技术也全部交出来了,人在继续分红,人不在了万一有人闹将起来,难道他特意回来争

然而朱家这个钱拿得很烫手。

“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赏罚分明,才是治国治军的准则,小郎,这个道理你懂的,”朱欢以为王巨耍骨气,不想收。

“东翁,你买了几钞盐”

“五十钞。”

这五十钞盐是意思意思,解盐抵达延州达到了三十多文钱一斤,青盐在延州一斤也得售三十几文钱,但解盐味道如何与青盐相媲美

况且何必要在延州买盐,延州青盐市价是三十多文钱一斤,然而私盐过来成本只要二十几文钱。

当真买钞用解盐做精盐,脑子坏掉不成

“东翁,我不知道一盐细盐你家售价几何”

朱欢要说出来。

王巨摆手制止:“我也不想知道,但有一点我肯定是知道的,若两百贯是二成红利,那么这两个月东翁从盐上就得利了一千贯,但无论售价几何,五十钞盐肯定赚不到近千贯的利润。”

朱欢点点头。

“东翁,君子耻利,我以为不对,如果耻利,干嘛国家盐茶酒矾全部实行榷法,又有那么多官办的坊场坑渡朱家乃是商家,趋利而行,更是合情合理。并且这种盐与其他盐不同,它有一个再加工过程,中间可能会产生三四成以上的损耗。按照朝廷制度,买一钞盐就有权售一钞盐,仅是这三成损耗就有着无限的操作空间。”

朱欢再次点头。

他在家中就计算过这件事。简单的,我买来一千斤盐,但经过提制,只有六七百斤盐,那么就有权利再售三百斤私盐,而且是合法地售这三百斤私盐

“不过它眼下是独门生意,利润惊人,眼红的人会很多很多,高处不胜寨,但众矢之的比高处不胜寨更危险。”

“小郎,那么老夫怎么做”朱欢问道。这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实际赵丁等家族发起壮大之时,朱家还只是一个小商人,朱家正是在朱欢手中渐渐崛起的。这可能是王巨的幸运,换别的商人,未必会立即欣赏王巨。但也有可能是朱家的幸运。

“延州一半用解盐,其他地区全部用解盐,并且延州另一半青盐朱家不得参与私盐过程,全部从其他大户人家购买。”

“这个”

“朝廷不是缺盐,几十年前广南东路因为囤积了六十年的盐量,被迫将广东数盐场一起关闭。除了西南少数交通困难地区外,宋朝大多数地区不缺盐,而是如何卖更多的盐,卖更多的官盐。比如解盐,只要是真正的钞盐官盐,一转手朝廷最少一斤能获利十五文钱。因此东翁买的钞盐越多,朝廷会越高兴。东翁再从其他大户人家手中购买一半青盐,那么其他大户人家便会获得这一半青盐的私盐之利。大家得利了高兴了,也就不眼红了。而且朝廷若追究,朱家是买回来的盐再加工,并且有钞盐盐政的那个空子可钻,那么也不违反朝廷盐法了。这才是久安之策。”

“但是”

“我知道,这样会无形增加很多很多的成本,管理更麻烦。但是人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一点,工于心计未必是贬义词。如果眼光短浅,贪占小便宜的工于心计,说不定是自取灭亡之道。然而眼光放得长远的工于心计,又学会舍得,有舍才有得,那就是大智慧。东翁,眼光何不再放得更远更远。”

“更远更远”

“不一定非得在延州,这种盐技术简单,早晚必被人仿造出来。但它一出来,必然引起大家的惊奇轰动。”

朱欢再次点头。

当朱家第一次卖这种盐时,将大家一起吓傻了。然后朱家仆役让客人用手指头醮着尝了一尝,迅速就被轰抢一空。

“所以必须用最快速度抢占更多的市场,延州、鄜州、坊州、庆州、坊州、耀州、同州直到长安,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谋取暴利。因为朱家用的全部是朝廷的钞盐,甚至额外多用了钞盐,也在等于替朝廷拼命地赚钱,官府也会乐于其见,乐于其成,甚至会主动帮助你家,小子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商贾之术。”

当然了,若是这样,王巨这份分红拿得也不会烫手了。

“醍醐灌顶哪。”

“不过东翁,适度二字乃是做事的真正标准,小子虽有功,然而这二成分红太多,不如按照寨中桃溪剑的惯例,我依然从中抽取百分之二的利润。”说着王巨拿起二十贯交子,余下的全部眼神坚决的全部推给朱欢。

这也是一种舍得。

没有他的启发,恐怕得再过八九百年,才能出现这种细盐,当然那时的细精比这个质量要合格得多。

但王巨所谓的功劳,不过就是动了一下嘴巴,连研发都没有参与,经营成本全部是朱家所为。虽然朱家想笼络他,但真拿了二成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