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08(2 / 2)

长久与中亚的宗教领袖和部族贵族打交道,马天理很清楚这些人的愚昧。整个阿富汗,他最最欣赏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青年阿富汗的创始人,因为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说了一句道破天机的大实话绿教的传统教育不是知识,知识必须包括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这句话让马天理对塔吉尔引为知己。他就可惜的慌,这样的头脑、理念、才华没有缺陷的人怎么就是阿富汗人,而不是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人呢他要是在中国的官场里,绝对是中亚地区和梁王万分紧缺的高才大能

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现年四十二岁。出生于阿富汗加兹尼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古拉姆穆罕默德是阿当汗贵族政权中一位要人,以擅长书画、诗歌而著称。塔吉尔是他发表诗歌时用的笔名,后来这个名字也就成了他儿子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的名字了。1884年,古拉姆在阿富汗贵族政权的争权夺势中失利。被迫流亡国外,先到伊朗后至叙利亚定居。

在叙利亚,塔吉尔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掌握了多种外国文字,并在诗歌写作方面显露了超群的才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塔吉尔更多地受到了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影响。开始关心社会问题了。他的诗歌兴趣也开始转向政论文章。在他的第一部著作三大洲旅行记中,用流畅、感人的手笔,倾述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探讨了阿富汗落后的原因。这部书在塔吉尔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1892年。二十七岁的塔吉尔同一位叙利亚姑娘结婚。

1901年,塔吉尔得知父亲的政敌阿卜杜尔拉赫曼国王去世,就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1903年,他来到了喀布尔。当时阿富汗的新国王正是哈比布拉。哈比布拉汗上任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力图改变阿富汗闭塞落后的局面,这正符合塔吉尔的心愿。因此,他多次向哈比布拉汗建议,吸收皿煮思想和先进技术,改革阿富汗的内政,加速阿富汗的世俗化。在塔吉尔的影响下,哈比布拉汗倒是真的开始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如安电话、建电台、架桥梁等。塔吉尔还被任命为国家翻译局局长,负责介绍引进外国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技术,成为国王改革的主要顾问之一。然而,哈比布拉汗改革的主要兴趣却是放到了宫廷内部,十分有限的资金被大量地浪费在皇室的衣食住行“现代化”上。这使塔吉尔感到仅仅依靠国王来实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利用自己翻译局长的有利身份,在阿富汗人民中间进行广泛的启蒙宣传。

1905年,塔吉尔创办了光明新闻杂志,并担任该刊物的主编。在这个刊物上,塔吉尔发表了大量的社论和评论文章,唤起阿富汗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抨击英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要求获得阿富汗的完全独立和进行现代化改革。对中国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及,但敌对感很单薄,因为塔吉尔创办杂志的背后有着中情局的身影。

在宣传和评论有关国内政治生活时,塔吉尔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尽可能保持光明新闻这个合法的宣传工具。但是随着哈比布拉汗政府的日益和哈比布拉汗本人的昏庸荒、淫,塔吉尔在几篇文章中,不指名的批评了哈比布拉汗,这使得哈比布拉汗十分恼怒,两人关系骤于紧张状态。哈比布拉甚至声称,如果塔吉尔再敢攻击国王,就要查封光明新闻,把塔吉尔处以死刑。然后时间就走到了英阿接触的时间点上,然后光明新闻因为抨击哈比布拉汗的外交政策而被直接查封,哈比布拉倒没把塔吉尔本人怎么着了。由于塔吉尔的正确办报方针,使光明新闻在阿富汗国内和周边诸多地区都有很大影响,在印度的西北地区,在中亚,在波斯,光明新闻以后会永远被记录在绿教的历史上的,这份杂志在整个中亚绿教徒的世俗化进程当中,在传播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塔吉尔在阿富汗国内多年的努力已经让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立志改变阿富汗贫穷、落后面貌的仁人志士。刘暹不希望百年后的阿富汗依旧是极端组织的温床,而要改变这一点,与其用杀和铲除宗教势力的血腥法子,不如让阿富汗变得富足起来。阿富汗虽然没有中东地区的石油,但它本身就是世界金属矿藏储备的奇迹,整个阿富汗国土下埋藏着令全世界感到颤栗的金属资源

只要阿富汗走上开发利用的道路,即使光卖矿石,也能让阿富汗从一片穷乡僻壤变得富的流油。

而只要阿富汗富裕起来,极端思想的温床就没有了。就像后世的中东那群大富豪们,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支持极端思想,但最多是用钱和精神,除了拉灯,自己可没有披甲上阵的。

而阿富汗的极端、组织为什么令世界各国头疼,还不是因为阿富汗复杂的地理如果换成别的地方,只要下定决心,哗啦一下就可以推倒。危害性完全不在一个等级。更别说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那么的重要了。

这片土地整体上讲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的交汇处,属中亚国家,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老早就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印度在历史上遭遇的多次外族入侵,一大部分都是阿富汗或是经由阿富汗土地进入的其地理优势是几千年的时光证实了的。英国人几次三番的渴望主导阿富汗,原因也在于此。

纳什鲁拉并不是一个多么有才能的人,用志大才疏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但志大才疏不等于脑残,马天理说的话很在理的。而纳什鲁拉自负自己拥有中国的支持,贾拉拉巴德的贵族和宗教领袖再是反对,也不敢真的掀桌子。他的身边可有一支精锐的卫队,由一百名中国士兵和二百名阿富汗人组成,而距离他的王宫不远的中国大使馆,也有一百名中国士兵在。这股力量至少能保证他的安全

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丧失了贾拉拉巴德地方势力的支持,但纳什鲁拉背后还有中国人,有钱有枪有炮,跑出去后用不多长时间就能拉出一直不弱的军队来。他还怕什么呢

上位者不怕底下人乱,而怕底下人铁板一块,贾拉拉巴德的贵族和宗教领袖不就是铁板一块么。

“傀儡”

“摆设”

“平衡和裁决”

一个个词汇在纳什鲁拉的脑子里翻滚着,马天理看着脸色渐渐严厉起来的纳什鲁拉,心里面笑起来。

第八百一十六章有仇就报

“张兄,我等你都等得可是望眼欲穿啊,天天算着日子呢,今儿个总算是把你给盼来呢”身为贾拉拉巴德军的总顾问,段祺瑞对张和的到来显得很热情。

要知道张和这一来,来的可不是一个人,或是一小队教官、顾问,而是一支由一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为主力的近两千部队。这些人全都是中亚面孔,100信奉绿教,是中亚军区特意抽调出来的战士抽出来的。也是中国对纳什鲁拉汗最直接的支持

贾拉拉巴德现在的局势有些动荡,塔吉尔的到来令纳什鲁拉原先的基本盘起了敌意。风波吹到前线军中,段祺瑞这些日子视察军队的时候,都感觉有锋芒在背

正估摸不定呢,张和带着队伍终于到了,段祺瑞,乃至整个军中的中国籍教官和顾问,一下都大松了一口气。自从贾拉拉巴德的局势紧张来之后,段祺瑞暗中下令所有军中的教官和顾问,小心行事,夜间千万别出门,背静的地方不准去,俨然是把整个贾拉拉巴德军的土著都当做了防备对象。

可现在两千人到了,贾拉拉巴德的人要再敢咋呼,老子一挥手全灭了他段祺瑞内心此刻是何等的畅快啊。这两千人的到来是定海神针式的,不是能极大的缓解他和马天理乃至纳什鲁拉的压力,而是直接的解决掉这股压力。

张和也是面带笑容,客套道:“段老弟这些日子里受累了。”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