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96(2 / 2)

你要说这明着诬陷是勋,其实剑指向我的阴谋,只是一个落魄士人魏讽,跟一个小小的丞相司直陈祎的主意,打死我也不信哪,身后必然有人挑唆。那么你们猜此人是谁在安邑的咱们都是自己人,我绝无丝毫疑心天晓得,而在许都,现在还敢摆正车马跟我放对的朝官,也就只剩下一个孔融啦。你说怎么那么巧,孔融从益州回来之前,就没出过类似混蛋事儿,他才回来,事儿就不断此必孔融所使

钟繇心说从来改朝换代,必有那心向故主的,想要彻底风平浪静,完全不现实啊。其实孔融归来之前,类似苗头就显露出来不少,只是我们怕你因疑而杀,所以事儿不大就私下处理了,未敢禀报而已。再说要不是你先罢了旧相,把是宏辅赶回老家去,能出今天这档子事儿吗

他想要为孔融说几句好话其实也不能算好话,曹操之忌孔融,路人皆知,他钟元常哪敢跟孔文举扯上丝毫的关系不过分辩一下孔融未必是幕后主使,希望曹操不要擅兴大狱而已真要是扯出一位二千石来,想把案子做小都不可能呀

可是他才要张嘴,却被身后的华歆用笏板轻轻一捅腰眼,给制止了。随即华子鱼起身踱出班列,举笏朝向曹操:“孔融妖言惑上,诽谤大王,必严惩之,然后可正人心,齐风俗。然大王若今杀孔融,恐无识者目之为龙逢、比干也”

丧乱之世,必生忠臣,虽然身死,也能流芳百世。你不是讨厌孔融,必要除之而后快吗可是如今因为此案而杀孔融,那些心向刘汉之人,都要把他看做不畏强权的忠悃之士啦你就乐意虽斩孔融,却给他留个好名声下来吗

这话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曹操当即一咬牙关:“异日必杀此匹夫”就暂且把孔融给撂下了,随即传诏,杀魏讽、陈祎等人,而对刘伟、张泉等却网开一面,只是流放或者苦役了事。

终于未因此而掀起泼天大狱也就砍了几十个脑袋,加上被流放或做苦役的,统共一百挂零,在这年月就算小case啦荀、钟等人全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而且下来就称赞华歆:“子鱼真智者也。”钟繇尤其深深一揖,说多亏你阻止我发言,我要真想给孔融洗地,非致魏王勃然之怒不可你这算救了我一命。

华歆连声谦逊,不敢居德,然后当晚就悄悄地跑去觐见曹操。曹操问他:“子鱼何所来耶”华歆表情愕然:“非歆欲来,得非大王欲见歆乎”

曹操“哈哈”大笑,说子鱼你真是个聪明人,随即收敛笑容,低声问他:“吾今不杀孔融,为如子鱼所言,不使其传名也,可有污而杀之之计否”

华歆摇头:“臣不知也。”曹操闻言皱眉,心说你既然没有好主意,干嘛巴巴地黑天半夜跑我这儿来,还装得神神秘秘的,你耍我啊未完待续。。

第七章、不忠不孝

华歆劝说曹操,不要以反曹为理由诛杀孔融,曹操接受谏言,同时不禁想道,那我又该以什么理由来弄死孔融呢料华子鱼必有以教孤也。

可是谁想到华歆真这么敏,察言观色的本事世间一流,当天晚上,曹操尚未传诏,他就主动跑过来了。于是曹操就问啦,你有什么好办法,“可有污而杀之之计否”华歆摇摇头:“臣不知也。”但紧接着就又说:“臣昔在许都,与郗鸿豫善,鸿豫与孔融旧友,而生龃龉,水火不容。若大王欲杀孔融,何不问鸿豫耶”郗虑最了解孔融,也最恨孔融,相信他一定能够找出足够佳妙的借口,好除去您心头之恨。

于是曹操就派军谋祭酒路粹前往许都,去与郗虑密商。随即,便在魏讽、陈祎之案尘埃落地的一个月之后,路粹上奏,弹劾孔融,并且句句诛心:

“光禄大夫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刘备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这是连泼三盆污水,要一棍子把孔融的名声先彻底搞臭啊。

第一盆污水。是说孔融不忠。有谋逆的言行。这事儿就远啦。是说他还在当北海相的时候,就曾经召聚亡命之徒,意图谋反那时候各州各郡都在私招兵马,或者卫护疆界,或者扩充势力,孔融自然也不能外,至于是护国还是叛国,那还不是由着旁人说嘴

据说孔融曾经扬言。说我是大圣人孔子的后裔,合该称王称帝,谁说有天下的一定得是“卿金刀”也即“劉”姓啊。

第二盆污水,是说孔融无礼。他曾经跑益州去跟刘备混,多有讪谤朝廷之语骂曹操也就等于骂朝廷啦。而且身列九卿,却竟然不穿官服而到处乱蹿,不遵朝仪这点倒并非向壁虚构,孔融本就有一定的狂士范儿,再加上不满曹操专权,经常会口出惊人之语。做些怪诞之行。

第三盆污水,是说孔融不孝。据说他曾经跟祢衡说过。老爹跟儿子有啥可亲近的不过是使然,才造个儿子出来罢了;老娘又跟儿子有啥恩德那不过是生儿子的一个容器罢了,儿离母体,自然就无关啦。

而且他还跟祢衡二人相互吹捧,祢衡夸他是“仲尼不死”。这一般人,你要是把他类比祖宗,那肯定要谦逊几句,连称不敢啊,但孔融竟坦然接受了,还反过去吹嘘祢衡,夸对方是“颜回复生”。

这不忠、无礼、不孝三顶帽子一扣上去,那孔融这人还能要吗搁乡间是要开宗祠除籍的,搁帮会要开香堂三刀六洞的,搁朝廷上,则必罹重罪也。

其实真说起来,这些事儿空穴来风,也未必无因,因为孔融本身就是个志大才疏,外加管不住嘴皮子的家伙,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说出什么胡话来都有可能。只是这些事儿旁人未必知道,只好胡编,郗虑曾经跟他是契交好友,多多少少是听过一些传言的,略加修饰,那孔文举就百口莫辩啦。

有了这份劾状,郗虑等人便即胁迫刘协下诏,先褫夺孔融的官职,下狱论处这审断高官显宦的权力本就掌握在御史大夫郗虑手中,则孔融焉有活路所判罪在不赦,斩首弃世时年五十九岁。

是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啦,孔文举要比原本历史上多蹦跶了两年才挂。

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