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就定在了步骘到来后的第三天。当日早晨,卯时才过,双方便各开营垒,将帅士卒列阵而出。曹操派曹仁率领部分兵马留守本营,并且朝向西方防御黄祖,以免西陵城内的江夏兵突然杀出呼应周瑜,犄角夹击,蹈乱己方阵列。他则亲自率军来战周瑜。
南郡四万、北军六万,庞大的阵列缓缓靠近。曹军既众,即排布锥行之阵,以大将夏侯惇为正中突阵之锋锐,乐进在左、李典在右,偕行而前。江东兵马数量较少,则排布密集阵形孙膑兵法中称为“数阵”周瑜在中,周泰在前,韩当、黄盖遮其两翼,程普合后。密集阵形易守难攻,但比较容易被敌军包抄后路,四面围困起来,好在江东军背靠长江,水师在后,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两军对面行至一箭之遥,各自弓弩手射住阵脚,重新整列。这年月平原对战,最讲究阵列完整,但士卒的训练水平和后世的近代国家军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即便号称“百战精锐”,又有能将统驭,走着走着也容易散架,必须不时地调整步伐。
曹军中还推出一量临时装备起来的礟车,不过并非用来远程伤敌,而是当做曹操的瞭望车、指挥塔使用当年攻打邺城的时候,是勋就曾经爬到礟车顶上去远望敌势,曹操觉得这法子不错啊,便即学了过来。不过主将既要上礟,自然必须预做防护要是曹老大一个腿软掉下来,那可就不战而败啦不但挂上了绳梯,还预先设置了扶手。曹操与荀攸同上礟车再多人也站不下手搭凉篷,远远而望,不禁点头:“敌列甚整,士气亦高,周公瑾果当世之杰也。”转过头去跟荀攸说:“若得周瑜,何虑江东不平”
荀公达心说老大的人才搜集癖是越来越严重啦,可是你真以为谁都肯为你效命吗周瑜受孙策厚恩,据说情同兄弟,江东不平,估计他是不肯投入曹家阵营的,而真等江东平了,再收他又有啥意义虽然腹诽,表面上却仍恭敬点头:“丞相所言是也。”
眼瞧着本军整列完毕,各部到位,于是曹操手持一面小旗,连挥三下,曹阵中当即鼓声震天般响起。夏侯惇列在阵头,长槊高举,双腿一夹马腹,便即率军向前方杀去。不过战马只是便步而已,现在还不到突阵的时候,并且他部下只有亲卫部曲百余骑,其余都是步兵,也不可能甩下大队独自冲锋。
江东军排列密集阵形,第一线长矛如林,同样缓步向前。两军各前二十步,略缓一缓,再整队列,同时弓弩手朝天而射。箭支呼啸声中,陆续有小卒中矢跌倒,号呼不已。夏侯惇一见时机到了,便即开始加速,他身后的部曲也急忙催马跟上,当先破入敌阵。江东的长矛兵挺矛攒刺,夏侯元让将马头略侧一侧,长槊挥出,便有十多矛杆折断,随即曹军的矛手也到了,两军顷刻间便厮杀到了一处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阵前车悬
长矛手乃骑兵之克星,但这生克却并非绝对的。首先矛军松散则无效率,密集则不易转动,很容易就被骑兵冲了侧翼,甚至是抄了后路。倘若四面皆为长矛手呢那行进迂缓,骑兵既可以骑射对之,又可以带着你转圈、遛弯,跑不上几百步,长矛方阵就必然混乱,从而露出满身的破绽来。
除非当面都是具装甲骑,不配弓弩,唯一的攻击手段就是冲撞,外带主将也只会冲撞那矛阵之克骑兵,主要责任也全在骑兵将领身上。这年月的甲胄水平逐渐提升,防护范围也越来越大汉军而着筒袖,两臂皆护,这在前代是从来没有过的但还出不了具装甲骑,理论上就算铠甲最高级的,也处于轻重骑兵之间而已,随身必配弓弩。不仅如此,骑槊普遍长近两丈所谓“丈八蛇矛”是也,比步兵用矛要长得多了,即便正面相敌,只要不故意把马脑袋往人矛尖上撞过去,也未必就落了下风。
便如同夏侯惇此时一般,没想着就靠自家这几百骑马部曲直接冲入敌方矛林真要那么搞,那他死定了,并且必留下愚将之名一近敌阵,他先就把马侧过来了,然后横槊扫击。随即曹兵的第一线矛阵也已杀到,双方各以长矛攒刺,当即便血花飞溅,躺倒了十数人,各自阵列都有所动摇。
就趁着这个机会,夏侯惇这才指挥骑兵寻隙杀入敌阵,力图撕大缺口。长矛兵后面,一般都布列着刀盾兵。不过刀短盾小。无法与骑兵正面拮抗。想要拦阻夏侯惇继续向前,便只有靠将领对战啦。
于是周泰周幼平挺槊而出,直接迎上了夏侯元让。
两将马打盘旋,顷刻间便相交了七八个回合。夏侯惇心说果然不愧是重创高行的江东骁将,武艺精熟,虽为南人,马术也还瞧得过去。这要是单独对决,夏侯惇有信心三十合内便战败周泰当然啦。以周泰之悍勇,打败他容易,打跑或者击杀他,或许难度不小但如今是两军混战,二人又皆为前阵主将,须得防备敌方小兵,也须随时掌控战斗节奏,都只能拿出五分力气和精神来马上对战,故而胜负正不易分也。
前阵开始了残酷的厮杀,这时候曹军两翼也逐渐摆了上来。江东兵数本来就少。又布密集守御之阵,正面宽度远不如曹军。故此曹军阵形逐渐从锥形变成横阵,又自横阵变成雁行,两翼张开,箭如雨下正如孙膑兵法十阵中所云:“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江东阵内自然也以弓弩相还。因为阵列排布紧密,一具盾牌可以同时遮护三名士兵,故此曹军箭雨虽密,对于敌军的损害却并不甚大要就这么射下去,恐怕箭都射光了,也破不了敌阵。所以乐进、李典便指挥部众逐渐压近,开始配合夏侯惇从两翼白刃攻敌。
曹操站在礟车上瞧得很清楚,虽然给两翼布置的是相同的任务,二将对局势的把握也几乎相同,但两人的应对之法却迥然有差。乐近是猛将,他跟夏侯惇同样,一骑当先,直薄敌阵;李典素以谨慎见长,冲势虽然不够猛烈,但是显得非常沉稳。于是侧过头去问荀攸:“二子谁先建功”
荀公达回复道:“若面疏阵,或敌非精,文谦胜也;然以今日之势,曼成是也。”对于布列密集阵形的精兵来说,光靠猛冲恐怕是收获不大的。
果然,前阵夏侯惇为周泰所阻,难以破入敌方阵列,一侧的乐进也是如此,率先冲击了两三回,都无法动摇江东军的阵势。他所面对的正是江东老将黄盖黄公覆,终究年岁大了,出马与乐进交了几招,深感难敌,于是退入阵中,号令部下:“但长矛密集,以弓矢射之可也。”
相互间又斗一阵,乐进所部中箭的数量越来越多,阵列竟然有些涣散。黄盖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突然派骁将董袭展开反击,长矛如林,瞬间便将乐进所部逼退了十余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