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62(2 / 2)

韩耀赶紧撇清:“吾非辽东旧臣,唯寄居韩忠门下耳,何有爱于公孙氏况公孙氏不能识人,何如是公耀愿追随是公。建立功业。垂名竹帛。不愿归辽。”

是勋摇了摇头:“先生大才,惜乎未有远名,吾处池浅,难纳蛟龙。若先生归辽,能使公孙氏御我,则吾便可荐先生于丞相,以展长才,异日名位不在勋下也。先生毋虑。公孙氏缶底游鱼而已,即用先生,亦终难脱覆亡之途。先生但归无妨”

是勋是临时起意,语言组织得不是很好,这故意把人放走,让他为公孙氏所用,再来抵御自己,放在小说里真是惺惺惜惺惺的好桥段啊,真在现实当中,怎么听怎么别扭对方能够相信吗自己是不是太过低估这韩耀的智商了

然而事实证明。对于某些人的智商,从来只会高估。而永远不可能低估再怎么不合理,架不住人家会脑补啊韩耀恍然大悟地道:“是公莫非欲使某为间乎”

对对对,是勋赶紧顺杆爬,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先生闻弦歌而识雅意,果天下才智之士也

那么大一个官儿,那么著名一个人物,不住口地恭维自己,听得韩耀不禁满脸飞花,全身骨头都自觉轻了三分。一时间,仿佛有一股热气自丹田而起,直冲顶门,即便明知为间者危险万分,也忍不住就一口答应下来:“是公有命,耀安敢不从然”这人倒还并非彻底的废物,突然间想起一事来,就又突然间泄了气:“便吾有千条妙计,公孙家不用,奈何”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啊,也就您慧眼识英才了,公孙氏君臣可没有这份好眼力啊,我是回去了,他们不理我可怎么办

是勋继续灌迷汤:“先生身处局中,难免障目乃以先生之智,此易与耳。今我将韩忠印信,交还先生,先生可回报公孙康,云韩忠不用先生之计,乃至蹉跌。大敌当前,公孙康必然求贤若渴,先生即将本可于昌黎城下尽覆我军之计告之,彼又岂有不信用之理”

韩耀一听啥,我有可以覆灭幽州军的计谋我怎么都不知道啊不禁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是勋。

是勋微微一笑:“我命韩忠将舟船献出,本可献其半数,并凿其舟底,而以黏胶覆之,簇然若新。待我舟行水中,黏胶化开,自然沉覆,韩忠趁机驾舟杀出,则败我不难也。”

韩耀恍然大悟地一拍腿:“原来还有此等计谋”

是勋心说哪有此等计谋,你以为在船底挖窟窿这么简单啊,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而且我傻的啊,敌人交付的船只,不仔细检查就肯上去然而世间很多计谋本便是如此,大道理总能说得通,具体细节问题么士大夫们一般不会去考虑。他紧盯着韩耀的双眼,语速放缓,语气变得低沉,就跟催眠似的,一字一顿地说道:“即此计,以先生之智,亦必能得。奈何韩忠不允献舟,先生乃未深思也;若其允时,先生难道不可得之乎”

以你的智谋,你应该能想得到啊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这计策就在自己脑子里,就差一点点契机,所以才没能向韩忠献言

韩耀本来就已经飘飘然了,再听是勋这么一说,仿佛果然,这计策以自己的能耐,就断无想不出来道理。只恨那韩忠不纳良言,以至身死城破他活该

是勋忽悠完了韩耀,把韩忠的“辽东属国都尉印”交还给他,还给了他一匹马、一条船,以及所需干粮、盘缠,亲自送他上路。等到返回营帐,天都快要大亮了,估计昌黎城中的残敌也都清得差不多了,于是吩咐,进城补觉去

诸葛亮跟在身边,终于逮着机会询问是勋了:“先生此计,乃可售乎吾观韩耀,妄人也,恐难为间。”

是勋撇一撇嘴:“公孙康若用此人,不必为间,自然挫败;公孙康不用此人,于我亦何伤耶吾料若柳毅在,或能见其妄也,今阳仪用事,未必无隙可乘。”反正我也是临时起意,想要变废为宝,不是真经过仔细筹谋的,成与不成,都没什么害处。

就此进入昌黎城内,是勋自去补觉,属吏们黑着眼圈处理善后事宜,只待主公睡足了,便即启程渡河。其间自然也难免审讯俘虏。虽说对于公孙度去世之事。俘虏们大多一脸的茫然。只是众人先入为主,都没往心里去如此大事,襄平暂时封锁消息,前线的小卒尚未听闻,也在情理之中啊。

再说那韩耀乘船渡过大凌河,一路打马扬鞭,不日便抵达襄平,请守门小吏帮忙通传。说昌黎已失,韩忠之弟韩之昱怀印逃归。其实当日城破之际,逃散的兵卒亦不在少数,迟早会有人将消息传回襄平城内的,问题他们都没有是勋赠与的舟、马,所以韩耀第一个跑回来。

襄平城内,自然是阳仪用事,正忙着整备物资,调动兵马,陆续往大辽水畔开拔呢。闻讯忙唤韩耀来见。昌黎失守,本在意料之中。韩忠殉难,对于阳仪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问题幽州军数量究竟有多少,兵质如何,想要得到第一手情报,还必须得询问前线逃归之人啊。

韩耀整顿仪容,涤尽风尘,又索要了几口酒吃,即以酒意壮胆,来见阳仪。见了面阳仪就是一愣,心说这人跟韩忠的相貌差得很远啊,怎么说是兄弟了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远亲,相隔在三代以上。

当下细问昌黎的战事,韩耀在途中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开口便道:“幽州军总势不下十万,战兵半之,旌帜蔽天,来攻昌黎。于城下歇兵仅一日也,便推出六十架礟车,并冲车、云梯无数”干脆把敌人的数量和武器装备全都翻了一倍,还把在城下整备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阳仪闻言大惊,心说根据情报探查,是勋最多只能拿出三五万人来啊,怎么就能有十万了“其曹操自冀州益其众耶”是曹操从冀州给他派来了增援的兵马吗韩耀随口答道:“公言是也,料必如此。”

接着韩耀就说啦,韩忠见敌势太大,不敢出城应战,只得固守,结果仅仅半日,城池即至陷落的边缘。是自己献上妙策,并且主动请令前往是勋营中,欲行缓兵之计至于献印云云,则干脆不提。

阳仪也不傻,当即皱眉:“是勋多智,此计恐难诓之也。”韩耀本来还想夸口,说自己怎么把是勋给唬得一愣一愣的,突然听闻阳仪插嘴,赶紧临时改词儿:“阳公明见,是勋果以我为诈也,即欲斩之,是某故仰天大笑三声,是勋多疑,乃复问之”

在韩耀嘴里,自己的形象是绝对光辉闪亮啊,就如同后来去曹营献诈降书的阚德润一般当然啦,那是后世小说家语,韩之昱是从未听说过的。他“哈哈哈”大笑三声,嘲讽是勋不过如此而已,是勋便命士卒将其领回,重新审问。韩耀就说啦,君若允降,既能得辽东人心,又可避免士卒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