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勋微微而笑:“此吾亦熟思之也何不任其关中”
此前蓝田刘雄鸣破蓝田、杜陵而围长安,又有屯田客吕并聚众陈仓,其余贼寇,不下二三十股,导致关中大乱。曹操正要挥师北上,与袁绍决战,暂时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只好分关中为雍州,以严象为刺史,并遣曹豹督军往镇。不过曹豹手底下兵不多,若再无援,基本上也就能够保证长安等几座大城不失而已,还真平不了关中之乱。曹操的对策,就是拖着,派兵堵塞桃林塞,关中你们爱闹就闹去,不影响我征讨河北就成,等我先灭了袁绍,腾出手来,再去收拾你们。
所以是勋就说啦,不如派沮授去关中。一方面,以他的能力足可安定一县,甚至可全一郡;另方面,桃林既塞,而且桃林以东就是河南,有钟繇坐镇,这千里迢迢的,他就没可能再逃回河北来归投袁绍。
曹操闻言,又再皱眉,说关中之乱,此必袁氏遣人煽动也,当初你们几个谋士商议,说此必沮授之计。如今要是把沮授给放到关中去,他会不会跟刘雄鸣、吕并等人合流,把乱子闹得更大啊是勋摇头笑道:“沮授向在河北,关中之事,不过遥为之使而已,必非亲身往说刘、吕也,则其与刘、吕何恩,安能相合主公多虑矣。”
沮授是只给袁绍出个了主意,同时煽动青州、关中作乱,想牵扯咱们的脚步而已,他就不可能亲自跑去跟那些乱党联络,所以那些乱党是奉袁绍之命,不是奉他沮授之命。袁绍随便派个人去,都不可能真正收服了刘鸣雄、吕并那些乱党,更何况朝廷正式任命为县令的沮授呢
是勋想说的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但可惜这句话这时代还没有,他只好跟曹操说:“只须攻克邺城,袁绍必北蹿也,乃不为患。则关中之乱,指日可定。”
曹操顺嘴就问啦,邺城虽然失了外援,为困守之势,迟早可克,然而审配守御颇为得法,就不是一两个月能够拿下的。为啥我听宏辅你的口气,好象可以很快就攻克邺城呢
是勋闻言,不禁“哈哈”大笑:“主公明见万里。克邺之计,勋适才便已献上矣”未完待续。。
s:最近这几个月稿债实在多啊,导致文魁的存稿数量越来越少话说连载了这半年多来,风雨无阻,我还从来没有断过更呢,不过估计往后一段时间就有点儿玄了尤其是十一,我这种专一写作的人最讨厌过节啊,过节的日子反而俗务缠身,难以专心创作了。实在抱歉,我虽然尽量努力,但估计十一期间是难保全勤啦,还请读者朋友们多多谅解
第三十一章、玩弄人心
是勋说攻克邺城的妙计,其实我刚才就已经给你献上啦。曹操听得一头雾水,就问:“莫非沮授与卿言及城防之疏漏乎”难道是邺城的防御上有什么大漏洞,沮授已经跟你透露过了
是勋微微摇头:“沮子辅归汉而不降曹,为不背袁也,岂能与臣言及邺城之防况审配善守者也,即有疏虞,亦有应计,不可用也。”说着话一指曹操的案头:“克邺之计,只在此间尚须召公仁董昭并计。”
曹操拿起是勋刚献上来那两篇奏章,翻来覆去瞧了半天,又想想他干嘛要召董昭来一起商量,而不提荀攸、郭嘉呢最后终于明白了,不禁拍案大喜道:“若此计得售,此征河北,宏辅为第一功也”
于是当即下令,遣人押送沮授前往许都,觐见天子请罪,并且把是勋为他拟好的奏章抄写一遍,再加上自己对处罚沮授也即贬于关中治县的建议,一并带去。同时命人把正在后方黎阳催督粮草的董昭给叫到前线来。
破袁之后,曹军休整了三天,然后继续攻城。刘晔又造了一大堆的攻城器械出来,轒辒、冲车、撞车、云梯,等等,拚了命地往城下堆。然而审配守御得法,曹军百计莫克。
好在很快,董昭就应命来到军中。曹操光拉了是勋、董昭、荀攸和郭嘉四人开小会商议,是勋这才把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
他说:“吾前与沮子辅言,已尽知其家中内情矣,并诓得其手书”你以为我干嘛要沮授写下那份儿根本派不上用场的上奏来那是为了拿来给董昭当写假信的范本啊
“即请公仁摹其字。伪作沮授书与沮鹄。使为内应。”
原本历史上。邺城之克,就是因为内部起了纷争,有人主动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入不过那不是沮鹄,而是审荣。是勋当然不可能跟曹操说,可以说动审荣背叛其叔审配,那小年轻自己一面都没见过,就说他生有异心或者脑后反骨。谁信哪别说他了,连郭嘉都未必能得着这种情报。
所以是勋把目光转向了沮鹄谁让那日审配派沮鹄和审荣二将出城来袭营呢,要不然是勋还真未必想得起沮鹄来。史书上对这个沮鹄唯有只言片语,说他为袁尚守邯郸,后被曹操攻拔至于沮鹄是降了是死了是逃了,则并无所载。
邯郸为赵国国都,在邺城之北,所以理论上,曹操是在攻克邺城之后,才去打邯郸的。沮鹄撑到了袁家彻底败亡的前夕。
是勋所以动开了沮鹄的脑筋,首先因为他知道。袁家班很不团结,三心二意之人很多。象辛毗、审荣等就不必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袁尚是派苏由和审配共守邺城的,结果曹操还离城五十里地呢,苏由就起了二心,带着兵跟审配在城里打了一大仗,战败后出城归曹。等到曹操正式攻打邺城的时候,又有审配部将冯礼为内应,开突门放进曹军三百人,幸亏审配发觉得早,应对得法,才没有丢城。
虽说苏由、冯礼等人降曹,可能起因是袁家兄弟的内斗,搞得人心离散,与今日之局势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如今袁绍还活着就连番败北,此前修仁战后,邺城中就有数百人逾城来降,根据审讯所得,城内人心惶惶,起异心的绝非少数。是勋就觉得,咱可以尝试造个苏由、冯礼出来,最好更造个审荣出来嘛。
故而他在劝说沮授降曹的时候,假装扯闲篇而特意套话,把沮授家里的情况探了个底儿掉。沮授一妻一子,相互间关系非常和睦融洽,沮鹄尤其孝顺是勋不禁心说,孝顺好啊,沮鹄孝顺,自己就有机会,这才考虑以沮授的名义,去劝沮鹄为内应。
当然啦,沮授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真要是开了口,说不定老先生一怒之下,连归汉都不归了,一心求死。所以是勋特意诓了沮授一封上奏过来,给董昭当范本你不肯写信招降儿子,没关系,我找别人帮忙写。
计策提出来,荀攸和郭嘉都沉吟不语是勋知道他们在顾虑什么,也不说破,只是仪态沉稳地微笑以对。最终忍不住开口的是郭嘉:“此计颇妙,然而如何将伪书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