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徐定城内,有原本惠王麾下将领孙临执掌兵权,与周边乱军交战中,整个徐定都处在关闭城门的状态之下,就连李方唯都无法进城。
孙临是在李方唯投靠萧旃之后,由惠王萧翎所亲命的徐定太守,但因孙临本身为武将,按照道理来说他是不能以太守之位执掌地方文政。可在扬州暴乱之后。岭南及闽浙一代相继有乱军为乱,甚至有地方的农民军起事,使得各城都自危,在孙临的领导下,徐定一地闭城门不与外界太多联络,城中军民反倒上下一心。对孙临这个新太守也算支持,这对远道而归的司马藉和李方唯来说,并非好事。
司马藉本想与李方唯兵不血刃,拿下徐定的军事控制权,以徐定地方兵马为后盾,发起勤王号令。
眼下徐定城进不去,惠王萧翎又在浙南发起勤王的天下告文,到此时,就算司马藉和李方唯能进到徐定城内。最多也只是控制徐定,无法形成南朝的一面旗帜。
八月十四,在司马藉和李方唯抵达徐定后的第三天,司马藉以释放烟雾的方式,让李方唯派出“使者”领惠王密函及女皇手谕进城,司马藉亲身犯险,终于入徐定城内。
因金陵周边形势混乱,谁都不知金陵城如今谁为主。萧翎发出勤王告文后,天下人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但因司马藉曾在闽浙一代巡视军务,深得军中将士拥戴,他的到来,连徐定太守孙临也不得不重视。
司马藉拿的密函与女皇手谕,皆为其伪造,本身子虚乌有。司马藉进城后。暂时住在城中驿馆之内,暗中联络李方唯的旧部,试图在与孙临相见之时将孙临行刺,趁乱拿下徐定的控制权。
八月十五当天中午,孙临在与其部下商定后。亲自到驿馆面见司马藉,孙临本身对于司马藉的身份怀疑,但其毕竟曾在司马藉巡视军务时曾有机会见面,他认得司马藉,在见到司马藉后,他方消除疑虑,对司马藉也算恭敬。
驿馆之内,司马藉藏兵不到六十,皆是李方唯原本的家奴和死士,司马藉以丢杯盏为号,随时准备刺杀孙临。
但在孙临进内与司马藉密谈半个时辰后,孙临随司马藉出了驿馆正厅,随即孙临下令开城门迎接原本太守李方唯进城,孙临在关键时候选择对司马藉投诚。
并非孙临贪生怕死,而是他在关键时候审时度势,以孙临在徐定城的地位,尚且不能做到安民,更勿谈做到领兵勤王甚至是发出勤王号令,司马藉在惠王体系中就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智谋远非他孙临可比,在女皇当政之后,司马藉曾在朝中贵为右相身份,孙临是将司马藉当成是救命稻草,在司马藉进城后,将军政大权相托付,也是减轻他自己肩膀上的压力。
但其中也有司马藉陈述厉害,徐定城在闽浙一代并非大城,各地农民军和乱军四起,徐定暂时可与外界切断联络,但长久之后徐定必然自乱,以孙临的本事和他的号召力,就只能安守一隅,等于慢性死亡,早晚会为其他军事势力所吞并,就算来日朱同敬或者北朝兵马杀至,因孙临曾为惠王属下,孙临和他的部下也无法在朱同敬和北朝朝廷中有一席之地。
孙临从最开始对司马藉防备,到之后虚心求教,司马藉指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继续效忠惠王,相助惠王夺得帝业,同时将北朝大军赶出境内,这与之前孙临与部下所商定之大方向相吻合。随后孙临以司马藉为号令,决定将城内兵权交出,迎李方唯进城,名义上李方唯为太守,而孙临为领兵将领,都以司马藉为尊,发勤王号令。
八月十五当天,李方唯进徐定城,得到城中百姓夹道欢迎。
李家经营徐定有三十多年,就算在政绩上很一般,但在国破山河在的大乱面前,百姓需要李方唯来作为主心骨,加上这次李方唯又是与惠王及女皇“使节”司马藉一同到徐定,徐定城就好像是整个南朝的军事和政治核心一般的存在。
当晚由李方唯和孙临牵头,在城内举行中秋宴,宴请城内士绅百姓,全城百姓皆都赴宴,徐定城本就不大,数条街道人满为患。
宴会结束之后,司马藉随即以天子名义发勤王令,令各地兵马整合,接受女皇及惠王的军事指挥,向北发兵勤王。
司马藉发出这道勤王令,在声势上远不及萧翎在浙南发出的勤王令,司马藉仅仅是以如此的方式来整合闽中及岭南地方上的兵权。
司马藉派出各路使者。拿着由司马藉所伪造的勤王手令去各地征调兵马,本来岭南及福建之地就在遭遇兵灾,各地守将要么参与了暴动,要么对于暴动持观望状态,因北方金陵城的军事巨变,使得地方上好像无头苍蝇。司马藉的手令等于是给地方太守及守将一盏明灯指引。
在司马藉的勤王手令发出五天后,就有徐定周边三座城池的太守亲自派人往徐定来接洽勤王事宜,这些地方太守皆都非想成就帝王大业的野心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安守己身,就算有的参与到兵乱中去,也是受朱同敬及手下将领挑拨,等他们冷静下来,知道女皇都可能在徐定城内,马上意识到自己是在玩火。
与此同时。江北的战场也爆发了一场大战。
江都的兵马浩荡南下,韩健两万轻骑开路,不到三天大军就已陈兵扬州城下。齐朝在江北各城池,除扬州之外,其余城池皆都望风而降,还未等北朝大军到城下,城内守军就已开城献降。
北朝兵马以江都为出征起始点的六万兵马,在八月十四全书抵达扬州周边六十里之内。韩健的中军大营更是距离扬州城不到三十里,随时可对扬州发动攻城。
在另一路。朱同敬人马于八月初九渡江南下,同样是兵不血刃南下数座城池,楚地地方守军将士人人自危。苏廷夏的恶名他们早就有所耳闻,在苏廷夏发兵楚地后,并未又太多地方城池献降,但都是闭城不出。连之前南朝朝廷所制定的城池联防军事体系也荡然无存。
八月十三,江赣地方勤王兵马往金陵城靠拢,先头兵马距离金陵城不到二百里。
南朝军事已经陷入到彻底的混乱状态,之前萧翎派驻去江赣的十多万散兵游勇,相继从江赣之地撤回来。打着勤王的旗号,但其实根本前后失顾,没有任何组织性。但若被这各路人马将金陵城围困,以朱同敬在金陵城周边人马,仍旧无法一战。
朱同敬主动出击,在八月十一提前派出六千骑兵偷袭江口数座城池,江赣回调的勤王大军,未等兵临金陵城下,或者为乱军所偷袭,或者干脆自乱阵脚军不成军。
朱同敬趁机收拢惠王旧部人马,本来出征六千骑兵,到八月二十,已有不下三万惠王旧部投靠朱同敬。
随即朱同敬发兵浙南之地,要将萧翎身边仅存的数千地方守备人马也彻底扼杀,萧翎问询后仓皇南逃,南朝朝廷的第一次勤王令被朱同敬轻易瓦解,萧翎所指望的十万勤王兵马要么溃散而逃,要么被朱同敬收编,南朝版图,从江赣沿着江水到金陵一代,全数为朱同敬所掌控。
萧翎以为大势已去,身边的亲随越来越少,甚至有人想将他杀了把首级送到金陵城去邀功。
就在他南逃之时,从南方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