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23(2 / 2)

才刚说完,韩健还没来得及告辞,却是之前负责出城安置渤海国移民的林恪带着人进宫来找杨瑞奏报进展。

杨瑞稍微整理了一下妆容,笑道:“看来夫君倒是先知先觉,难道是知道林侍郎这就要进宫来,才说有时间”

韩健心说就算林恪来了又如何以前在这里“胡作非为”的时候,还管外面有没有大臣在候着反正是皇帝的地盘,只要杨瑞没征召,哪个敢靠近烨安阁一步

杨瑞换上正襟危坐的气势,好像变了个人一样,这才让门外的小太监传召林恪进内说话。

韩健原本要走,这时候林恪来了他倒想听听林恪的奏报。

林恪出城几天,回来时候也不觉疲态。倒是林恪身后跟着的随从官员,一个个都好像身心疲惫一样,来面圣也没有应有的精气神。

林恪将安置之事大致一说,他的安置,既没有以杨瑞的意思,直接将女眷分配给有功将士,也没有说像韩健所想的那样,将人都归拢安置起来,等渤海国壮丁都迁徙过来之后,不打散原本的家庭结构。

林恪是直接将所有的渤海国迁徙之民发配为奴,然后分配到洛阳周边,交给地方上的官府来处置。这么一来,倒是符合杨瑞的意思多一些,可杨瑞那阴晴不定的神色表明,她也不领林恪的情。

“林侍郎,你倒是挺会办事啊”杨瑞语带讽刺,还有些发怒道,“朕给你派的差事,你不想做,便直接交给地方了。可是觉得,有了地方衙门,朝廷衙门也就不用设了,什么事都转呈给地方便成”

林恪显然没料到自己苦心筹划出来的事,被杨瑞抨击的如此体无完肤。

“臣知罪。”林恪紧忙行礼倒。

“你知罪看来你不知,渤海国百姓,同样也为魏朝之百姓,你对百姓连一点仁爱之心都无,看来,你这吏部侍郎做的也不怎么称职。从明日开始,你便去东王府门前,好好反省反省,没有朕的准允,就在那反省一辈子好了。”

林恪大惊,这么说来,岂不是被罢官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北方问题

林恪做这些事,也不过是想讨得杨瑞的欢心,却未曾料想做的再多也是君王无情,现在他不但被罢官,还被勒令去东王府门口“思过”。

想到自己家门面前成天有个人在那“静思己过”,韩健想想也觉得恶心一些。

杨瑞说完,却又看着韩健问道:“东王,对朕的决定,你如何看”

“臣不敢妄加议论陛下之决定,不过这个思过是否有些处罚过重了”

杨瑞白了韩健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你还说什么不敢妄加议论,那还说什么

“东王觉得是处罚吗”杨瑞道,“朕倒觉得是给林侍郎一次静思己过静修己身的机会。东王你要是觉得不妥的话,朕觉得你也有思过之必要。”

韩健知道杨瑞是在刁难他,便行礼道:“陛下决定英明,臣附议。”

杨瑞这才满意点头,道:“林侍郎事情做完,便可去交接一下,明日便到东王府前思过朕有些累了,今日不再见朝臣,也不许什么人再来打搅。”

杨瑞说完,便好像是下了逐客令。韩健和林恪只能是先出宫去。

出宫路上,林恪一直跟在韩健身后,却有意不靠近前来。林恪也知道自己的处境,现在是两边难以为人,这官当的也没意思。要是杨瑞不罢他官,他都想自己请辞了。可现在官丢了事小,反倒是去东王府前谢罪他有些接受不了,在宫门前思过那也算是“皇恩浩荡”,可去东王府前思过,则根本没什么道理。

林恪不主动靠前来,韩健更懒得跟他废话。

出宫了,韩健连头都没回。直接上马离开,老远还能听到林恪在对一些同僚唉声叹气。

林恪原本在朝中势力也算庞大,可经过这么几番折腾,他的人,要么被调职要么被罢官,已经没几个还能在朝廷的要害部门任差。韩健想想中间也不过才四五个月时间。帝王无情,在这点上体现最为明显。

军所衙门里,韩健接到了北方前线的战报,说是苏廷夏所部已经攻入了渤海国腹地。

跟以往一样,这次苏廷夏仍旧取的是化整为零,将兵马分了各部一路向东北挺近。这时候渤海国的皇族贵族在见不到鲜卑援军后,又知留下必死,都已经仓皇北逃或者是东逃。一部分往北进入到大兴安岭一代,还有部分直接是往长白山方向逃去。

本来渤海国境内便政权有些不稳。到了遇到外敌,这情况更严重一些。

从皇族逃命的两个方向,韩健便得知现在渤海国境内存在两个大的势力。其中一派自然是渤海国的国王,还有一个是渤海王的兄弟,在渤海国境内也是很有势力。

这次两边人都是各求庇护,他们指望不上鲜卑人,只好跟新罗和高丽人去打交道。

这么一来,苏廷夏进兵更加容易。原本行军还有些缓慢。可因为渤海人本就没有恋战之心,才几天下来。苏廷夏就已经占据了近乎整个辽东,隐隐他已经成为新的渤海王。

而后韩健得到的情报便有些令人琢磨的意味。鲜卑人居然派了密使前去苏廷夏军中,似乎是要与苏廷夏密谋什么。至于苏廷夏是否见过鲜卑人的密使,从前线情报上还没传过来。

韩健感觉出,这是鲜卑人有意在扶植苏廷夏当新的渤海王,来跟中原朝廷为敌。

本来韩健认为。苏廷夏不敢反,因为他知道没有中原为后盾的情况下,留守在渤海境内只是等死。可到如今状况,韩健也不敢确信心中所想。

苏廷夏在魏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将领。这次作战也是令他一举成名。可终究他这次北上进军途中做了不少杀戮之事,回到洛阳是否被追究,苏廷夏心里恐怕也没底。在这种情况下,鲜卑人的示好再加上手上权力的剧增,也可能会令其蒙蔽头脑而走上铤而走险的道路。要真是这样,韩健不但要失去一部分人马,还要面临一路大敌。

相比于鲜卑人的凶悍,苏廷夏最大的特点是狡诈。令人防不胜防。

过了几日,到九月下旬,北方那边还是没有苏廷夏军中的最新消息。好像苏廷夏有意与朝廷断绝了联系,这令洛阳方面很是不安。

虽然说前线的战俘和渤海国百姓还在内迁过程中,可因为苏廷夏前线上的消息不再回传,使很多人对这个本就不是东王府和朝廷出身的人失去信心。原本洛阳中很多士族阶层就对苏廷夏对百姓的劫掠是杀戮之事颇有微辞,现在趁着苏廷夏自断消息的机会,洛阳城中对其中伤之语也就更多了一些。

与以往相同的是,东王府包括韩健在内,关于苏廷夏的事近乎是从不去评论。甚至连苏廷夏这个人,东王府都有意不去提,几次杨瑞会见朝臣,问及北方的战事,韩健只是提了关于林詹所部进兵之事,苏廷夏的问题也被他刻意回避了。

越是如此,外界对于苏廷夏叛国的消息传的越甚。杨瑞更是以为韩健有什么事隐瞒,几天都对韩健没个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