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81(2 / 2)

杨瑞白了韩健一眼道:“那也是的,知道现如今还需要他出来稳定朝局。非要跟他说那些话,让他跑朕这里来瞎嘀咕。是觉得朕心宽,能听他那些唠叨”

韩健笑了笑,没说话。近来杨瑞抱怨的话也多了,在韩健看来,这是杨瑞没得到爱情上的滋润,拿他这个“始作俑者”来撒气。但凡有机会便要稍微动一些肝火,把心中郁结的气给发出来。

韩健道:“陛下顺了他意思就罢了,也显得陛下宽仁,陛下说是也不是”

这次轮到杨瑞不说话。

在听到韩健说及之前与林恪见面情节的时候,她也想了。林恪这人用不用都无所谓了,干嘛要为这么一个人影响她的心情还有跟韩健之间的关系但听韩健这么一说,却好像韩健想让她来收买人心。

“夫君这是何意”杨瑞突然阴阳怪气问道,“一边不想用,却让妾身来重用,这不是自相矛盾”

韩健道:“随你怎么想,现在朝廷既然缺不得他,也让他有些危机感,不如便让他做朝廷的忠臣,与东王府势不两立,这样也可。反正到头来得益的也是朝廷,不是东王府不是”

杨瑞笑了笑,韩健这遗体很有意思。让她收买一个对东王府有成见的人为忠臣,来跟东王府对着干,这不是自找麻烦

不过她再一想,这么做也挺有趣。韩健之所以会这么建议,也是因为韩健自己没有与她争夺之心,否则怎会容林恪这种两面三刀之人继续为朝廷效力。

“妾身留他在朝廷,夫君不会动怒,因此而疏远了妾身”杨瑞问道。

“瑞儿你自己看着办吧。”韩健道,“反正从我知道他派人去游说顾太傅的时候,便知道此人做事有些不择手段,可用而不可大用,也只是现如今朝廷别无他人能出来主持大局,暂且先对他委以重任,到合适时候,再替换下来便是。”

杨瑞这才放心点点头,韩健说到这种程度,她也能理解过来。韩健对林恪不爽,却让她看着用人,也是不想因此而令他自己的决定左右了朝局的用人问题。韩健提拔了一个宁原,已经令杨瑞颇有微辞,现在杨瑞不想用宁原,而韩健不想用林恪,折中的办法,就是林恪继续当他的首辅大臣,宁原继续在朝廷收买人心为将来接替林恪做准备。

“夫君,妾身要说的事,已经说完。”杨瑞突然站起身,走到韩健面前,手却伸出来拉住韩健的手道,“不知夫君能否今日破例一次,进宫来陪陪妾身明日郡王妃便要抵达洛阳,怕是有些时候见到夫君人了。”

刚才还是一副伤春肃然的君王做派,一转眼,却好像个深闺寂寞的妇人,在对他求欢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三章卖身为奴

到四月,天气已彻底转暖,洛阳里春光不错,可终究韩健事忙,没有时间出去走走。在洛阳他毕竟属于异乡人,很多人情事他都不能兼顾,在这种前提之下,但凡有时间,他还是选择更多陪陪家人,尤其是在韩松氏抵达洛阳之后。

韩松氏从江都过来,看似是不顾江都那边的政务,要过来与韩健这面一家团聚。其实韩松氏也是有过来督导韩健的意思,韩健在正式接掌东王府之后,做了不少大事,这些事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将东王府立于众矢之的。韩健的这些姨娘,都怕他再做出什么事,将而今朝廷暂时还算平稳的格局给打破。

在忙过一段时间后,韩健发现自己的繁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很多事他都可以先不理,放下等日后处理。不过勤奋和懒惰通常只有一线差距,他知道稍有懈怠,东王府便会上下一团糟。他毕竟年轻,没有太大的威望,是靠对军队的掌控加上一种近乎威权的管制,才令东王府上下看似一片协调。少了他出来顶着大梁,下面很多人都会反,都不用朝廷那边的人过来挑唆。

四月十二,一天的小雨。韩健很晚才出门,到军所之后也有些闲暇,看了一些前线上奏报过来的战报。苏廷夏派出的六路兵马,进军速度不同,但大抵都已经受到北王府一边的牵制,暂时进军不得。

北王府在经历了战事初期的协调不稳之后,到四月里也开始集结起兵马,从北川向南,沿途驻扎了几座坚实的堡垒,借以阻碍苏廷夏所部的继续北上。

不论是苏廷夏,还是韩健。都清楚而今苏廷夏手底下那些兵马太杂乱,加上临战经验少,不适宜长时间作战,要么是快刀斩乱麻一举攻下北川,要么就只能是寻求撤兵。总的来说,苏廷夏这次进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令北川兵马在气势上弱了,不能举兵南下,便已经能维护洛阳的稳定。这时候召苏廷夏回来,也是最好的时机。

可还是出了一点问题。

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苏廷夏从进军开始,虽然在不断通过军方密函的方式呈递前线上的战报,可这种战报也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苏廷夏有意在与东王府和朝廷这面疏离。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苏廷夏从出兵时候带着两万兵马出去。到现在手底下已经有近十万的作战兵马,可说是羽翼已成。这是有背主自立的意思。

在临近中午例行的军事会议上,便有军将提出这一点,似乎对苏廷夏近来的表现颇有微辞。不过到而今,苏廷夏进军势头虽然暂时被压制下来,但东王府的军将和谋士也大概知道这个人将来可能成为东王府军方重要人物,军职会在自己之上,也没人敢真正多非议什么。只是对韩健作出了一些适当的提醒。好像很忠君为主的模样。

“这两天,前线还算安稳。没什么事的话,就先散了。”韩健适时结束了这次会议,他还要趁着中午之间进一次皇宫。

在韩松氏抵达洛阳之后,韩健变好像个“乖孩子”一样,每到天黑便要回家,能陪杨瑞的时间也只有中午。韩松氏等人再怎么提防。也没想到韩健会趁着中午进宫去向杨瑞奏报事情的时候去与杨瑞私会。这时候韩健和杨瑞的“奸情”也打的火热。

不过韩健刚走出门,便停下脚步,他觉得好像是忘了什么事,仔细想了想,才记起宁绣言那边。他上次去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些事,好像是关于宁家一些人要从军的事。

这些事大概是宁绣言回娘家的时候,宁家的人特地让她母亲转达给她,再由她来跟韩健说的。总的来说,是宁家的人想借着韩健这棵大树,从朝廷和军方两面打开缺口,把人渗透进来。

本来对于此,韩健是不准备接受的。他也不知为何会想起这个,也许是这几天他觉得身边没什么值得一用的大将,林詹不在,苏廷夏也不在,而曾经跟他比较亲近的张行,现在却已经是被发配回江都。身边这些人,没一个有大将之才,至少在他看来,都有些中庸了。

他不准备用宁家人,但不代表他不可以用别人。想了想,招募人才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科举,文科与武科,在魏朝太平的年景还是很固定的,但因为这两年朝廷不景气,连这些事都荒废下来。之前也曾有大臣对杨瑞提过恢复科举的事,被杨瑞直接给延后了。

进到宫中,已经过了午时,雨仍旧没断。韩健先到了烨安阁,却得知杨瑞已经进到寝宫。杨瑞知道他会来,终究还是留下话,让他进宫后直接进寝宫去找。

韩健走出烨安阁,雨又下的大了些,本来他没撑伞,这时候也不得不拿过小太监递上来的雨伞,举着伞往皇宫的方向走。却还没到內苑,便见到有人举着花伞出来,似乎是宫女,却又不像,因为后面还跟着人。

韩健停下脚步,氤氲水汽有些朦胧,便在韩健觉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