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5(2 / 2)

有了杨苁儿这个帮手,韩健可以弥补很多军事理论知识的不足。

韩健也心知,自己根本不懂什么行军打仗,他所学的军事知识,要么是纸上谈兵,要么是头脑灵活想出来的。真正上了战场,很多事不是靠投机取巧能解决的,杨苁儿军事理论丰富,足够当个古代行军作战专业的教授,韩健在她面前只能算是个学生。

韩健很乐得让杨苁儿来教他,而不是找个将领来教。韩健毕竟要顾自己的面子,他是东王,要有足够的威仪,而让别人来他也不放心。只有杨苁儿,才会诚心实意来帮他。

一家人,好办事。

之后几天,随着北方形势的紧张,洛州防线进一步告急。

洛阳军队已经接连拿下洛州周边的几座郡县,形成对洛州的两面包夹之势,而且洛阳军队之后,还有北王军虎视眈眈,令洛州战吃紧。

为了应付来势汹汹的洛阳军,洛州一线的守军只能暂时撤往洛州,困守孤城,而放弃了洛州周边一些还算坚实的要塞。

也好在,洛阳军队进入到县城之后,没有大肆搜刮,令地方百姓保持了太平。不过这也令前线的战事往恶化的方面发展,洛阳军以收拢人心为主,会令江都将士产生懈怠之心,不会死命反抗。

在江都方面,韩健先派出一直先锋军,从侧面斜插,准备对洛州形成支应。也令洛州守军知道,在自己的后方有军队能提供支援。

但这支先锋军,毕竟人数太少,只有三千骑兵,关键时候能援救上,却也是杯水车薪。

而更多的援军,韩健已经筹备好,是由张行和一些江都地方上的老将来负责,率领一支两万多兵马的军队,步步靠拢洛州,一边沿途构筑城池之间的联防线,一边对洛州形成援助。

但有心人能看得出,东王府并无心在洛州形成苦战。洛州虽然地处江都之北,是江都北方的要隘,但洛州也太过险恶,自古以来兵家为了洛州也多有研究,对其地形以及城防和城中巷道情况甚至都了如指掌,这种情况,洛阳兵马显然是有备而来,若是要坚守,东王府的支援线又太长,很容易被切断粮道。

韩健对舍弃洛州的想法,跟杨苁儿不谋而合。

杨苁儿也认为,洛州虽然是这次战事的焦点,却也并非是决定胜败的地方。这次洛阳军南下,只有深入到腹地,才有机会将其一举击退。在她看来,杨余这次登基,人心不稳,是想用一场战事来树立威望,同时证明他是江北之主。

问题是,杨余这次出兵也算是很仓促,前后准备时间不过两个月,很多军备物资都也是临时拼凑出来,很多还是跟北王府“借”的。这种情况下,洛阳军步步为营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若是东王府在洛州坚守,那势必将主战线定在洛州一代,这对东王府不利,其中有补给上的问题,还有北王府支援明显要比豫州支援轻松许多。因为洛州距离豫州至少有上千里,南王府对此可是鞭长莫及。

一旦洛州经过苦战之后失守,就进入到杨余的盘算中,杨余可以步步为营,以洛州为据点,顺势扫荡江都境内的残余兵马,进而进逼到江都城下。因为江都兵马在洛州苦战中损失惨重,在江都防御战中也形不成有效的阻击,江都城破也是迟早的事。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坚守洛州的基础上,等杨苁儿分析完,韩健觉得她分析的很有道理。

若是放弃洛州,将主力回调,在江都以北,仍旧有不少的城池可以形成防御,有效阻止洛阳军进逼江都城。这时候,洛阳军的补给线就会跟着拉长,而江都主力无折损的话,那洛阳兵马将会步履维艰。适时的。江都可派出一路兵马袭击其背后。断其粮道,战事就会往对东王府有利的方向发展。

韩健把杨苁儿的建议跟韩松氏等人说了,韩松氏对韩健放弃洛州的看法表示了担忧。

韩松氏觉得,没有哪个将军。会在开战之前置自己的百姓于不顾。要是放弃洛州。让正在洛州准备坚守的军民知道,那会何等失望。

韩松氏分析了利害,认为韩健就算是不准备在洛州坚守。也要作出一副死守的模样,只有如此,才会令东王府上下觉得是因为战事不力,才不得不放弃洛州,而不要一开始就放弃,令整个东王府上下都感觉韩健是不顾道义。

“二娘,你说的有道理,可我们做到怎样的程度,才会令别人认为,我们不是不战自溃,而是不得不退”

韩健的问题也把韩松是给难住了。

韩松氏虽然经营东王府多年,但也主要是打理账务和军需上面的事。这些年江都之地风调雨顺,连与南齐的边境纠纷也很少,南齐在这些年将军事重点都放在南王府那边,可说是对东王府一边不顾不问。她根本也无行军打仗的经验,所能倚重的,也是韩崔氏和韩昭氏两个能披甲上阵的姐妹,韩健的问题也把她给问住了。

“健儿,你这是不准备听二娘的话”韩松氏蹙眉道。

韩健正色道:“我只是听二娘说的这么头头是道,还以为二娘已经有了好的建议。既然二娘尚未想好,我也会回去想办法,试着按照二娘你所说,顾全大局的同时,还要令江都上下一心。”

“你能这么想就好。”见韩健将走,韩松氏再提醒道,“但健儿,你千万可别意气用事,二娘现在就怕你再像以前那样,做什么事都是率性而为,要是你离开江都,江都彻底要乱套”

“行了二娘,你真啰嗦。”韩健嘴上说着抱怨的话,心中却对韩松氏多有感激。

说到底,韩健和韩松氏根本无任何血缘关系。但韩健从出生开始,这个二娘就唱着黑脸,既要栽培他,还不能太宠着他,有时候甚至还要来罚他。这种亲情,也令韩健感觉到这个家的温情,再世为人,要是没有这一家人,他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连他自己都不敢想。

很快,韩健和杨苁儿商议过,便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洛州的坚守,只能持续到开春,而且在开春之后,必须要舍弃洛州,不能再继续坚持。

作出这样的论断,主要从双方军力的对比以及粮草物资的供应上。

江都若是要对洛州形成不断的支援,就要损失不少的粮食和物资,是运输途中的折损。这条补给线越长,折损率越大,而能形成有效的援救几率也越低。

洛州在战事一开始,就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首先是洛州周围郡县相继失守,再是洛州通往江都的主要要道被不断骚扰,而且令周边的援军,一时不敢靠近洛州防线。

这样的补给线,在开春之后,会更加孱弱,要是不能在开春之前将洛阳兵马击退,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要放弃洛州,令洛州自生自灭。

而在之前,主要做的也不是支援洛州,而是打着支援的名义,在洛州以南二三百里的范围内,构筑起防线。以一些城墙稳固的州郡城池作为依托,再以骑兵形成骚扰,构筑江都的北防线。

这条防线,大概需要六七万兵马,其中有四五万为地方守备军,这点不用东王府太操心。而东王府索要派出的,也仅仅是两三万的正规军。只要有了这些,洛阳和北王府的十几万联军,想在半年之内攻下来是极为困难的。

不过这也是建立在理想的状态之下。不排除杨余或者是杨科还有厉害的后招。

但韩健料想,杨余和杨科在这一战上都不想久拖,久拖生变,因为西王府一边,他们暂时还无法应付。要是他们在江都一战中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只会令西王捡了便宜。

所以在设计战术上,韩健有意把杨苁儿往“自损一百,敌损八十”的战略上引导。

按照韩健的想法,就算是兵马配备不足,就算是军事素养差,就算是军心不齐整,也可以靠一些“蛮力”来完成这种不顾后果的自损战。

反正江都是以逸待劳,坚守城池不出,就算是洛阳兵马来攻,便让他攻,一时之间可以不援救,或者是象征性援救。这样会令杨余和杨科的联军举步维艰。

他们要一步步攻下一座座城池,才能杀到江都城下,损耗何其之大。若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