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平静如常,各方都保持了克制,似乎谁都不想打破局面上的平衡,好像谁先出兵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般。
江都兵马在此时不会主动出兵,一旦出兵,可能会被南王府有机可趁,到时退路一断,很可能会全军覆没。黄义成带来的援军也基本同样的想法,要是南王府先出兵驰援,可能会被江都兵马断后路。
至于西王军,本来就占据有利地形,而且他们还在主动围攻黄仕琅的兵马,令黄仕琅的兵马寸步难行,这时候他们放弃有利地形攻出来,只会令南王府和东王府的兵马一同出兵小河口。
本来是来往援的两方,东王府和南王府的兵马却也都在小河口以南四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说是援军,却到了援兵而至不援的状况。
西王军是不急不慢,他们补给充足,而且占据有利地形,只要东王府和南王府的兵马不救小河口,西王军可以继续保持对黄仕琅所部的压力,逐步蚕食这支南王府最精良的兵马。黄义成方面,此时也很着急,一来黄仕琅的兵马的确是南王府的精锐,损失不得,二来黄义成毕竟是来带兵救父的,可如今兵马援救到了,却迟迟不能出兵,黄义成心中也很着急。
相反,东王府一方倒很平静。虽然江都兵马孤军深入,有补给上的难题,但因为这次行军准备充足,粮草方面可以应付很长时间,因而江都兵马也不着急援救。援救之事,本来就该是南王府做主动,不论是韩健还是韩崔氏韩昭氏,甚至是江都军将,都认为要是南王府自己不出兵援救,那东王府也没有出兵的道理。
几方在小河口周围僵持不前,南王府方面最是着急,仍旧是一天派出好几拨人过来催促出兵。
每次南王府使节来,都是韩健接见的。毕竟南王府和东王府之间的盟约是韩健订立的,韩健出面也是最为妥当。韩健的意思也很清楚,东王府既然出兵到小河口,就不会背信弃义,若是杨洛川和黄义成不相信,继续这么僵持着,损失的是豫州的兵马,而不是江都兵马。
韩健就是排人告诉黄义成和杨洛川,南王府不出兵,东王府坚决观望。
随着时间推移,援兵抵达小河口也超过十天,北方黄仕琅的刘万大军逐渐面临严峻寒冬和粮草不足的考验,到此时,南王府也终于按耐不住,出兵援救。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过家不回
豫州兵马出兵打破了僵局。僵局一打破,很多事都顺理成章,江都兵马也并未坐视,也作出一副要强攻的模样。随之,西王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日,到第二天,西王军便开始逐步撤离。
镇南侯黄仕琅也是被压抑的久了,趁着西王府撤兵,他老当益壮,亲自率兵追赶了一下,不过也是象征性鼓舞军心的,到最后,这场仗基本是不战而结束,几方人中损失最多的还是黄仕琅的人马,不过好在黄仕琅人老而持重,将近一个月下来,也并无太大损失,基本保留了南王府的精兵强将。
小河口解困,主要是南王府自己出兵往援,东王军在此战中也功不可没。战事一结束,豫州军营那边便派来使节表示感谢。韩健对于这些感谢的客套不想多听,他还是更关心南王杨洛川是否会履行盟约,与他一同往江都去。
随之而来的是撤兵。江都兵马孤军深入,后续粮草供给上已经很困难,到了不得不撤兵的地步。豫州兵马这次帮镇南侯所部解困,也必须要撤军回豫州。因为少了西王军的心头大患,两方撤兵时都保持警惕,不过到江都兵马撤回到豫州一线往南,两方仍旧相安无事。
很快,豫州城中有了消息,杨洛川亲自派出使节到江都军营这面,除了表达要效忠陛下勤王的意思,杨洛川还写了信给韩健,约定了两方一同往江都的日期。
此时已经到十一月下旬,天气寒冷。韩健在接到杨洛川密函之后。回信表示了自己的意思,随之便开始阻止江都兵马撤出豫州地界。
江都兵马撤出豫州范围之后,南王府由杨洛川亲自刷令一支大约一万骑,从后跟随,两方一同往江都方向而去。
对于这支兵马,韩崔氏和韩昭氏很不放心。这次江都兵马本来是要取豫州城的,最后却是两方和气收场,且还订立盟约,两人对杨洛川都有成见,认为杨洛川为人太奸诈。不可信。虽然杨洛川带的兵马不多。只有一万骑,不过却也是精骑,骑兵善于平原作战,若是被杨洛川偷袭。江都兵马也可能会损失惨重。
韩健特地将韩崔氏和韩昭氏找来。对她们说明了杨洛川的用意。是要去江都对女皇“表忠诚”。
“要效忠勤王,需要带一万兵马随行”韩崔氏得知后一脸不屑道,“分明是要向陛下施压。到时他恐怕连江都城都不敢进”
韩崔氏的预料很准确,之前杨洛川就对韩健说过,这次去向女皇效忠,他是不会进江都城的。杨洛川现在是怕女皇“秋后算账”,在女皇偏安江都之后,他没有马上出来表效忠,而非要到江都兵马兵临豫州城下之后,才过来表示要效忠。女皇要铲除南王府的意图已经很明显,杨洛川本身也犯不着进城去犯险。
韩健道:“三娘,南王是否进城,与我们无干。现在要考虑的是,到时我回去,如何在陛下面前自处。”
韩崔氏和韩昭氏对望一眼,她们自然明白韩健说的,与之前她们代为转交的女皇的那封信有关。
女皇在信中已经以后母的身份对韩健表示亲昵,但韩健跟女皇之前缺乏这种亲情的感觉。本身韩健也是东王,现在东王府的范围,也就是魏朝正统的范围,女皇不管怎么说,也不会任由韩健继续安稳当他的东王,权力斗争之下,韩健进城,同样也会有诸多麻烦。
“健儿,你怎么想”韩崔氏问道。
韩健坦然道:“我的意思是,回到江都,我也不急于进城。”
韩崔氏怔了怔,道:“你不进城陛下那边如何交待”
韩健道:“难道我做什么事,都要向陛下交待现在在我江都之地,我选择何时进城,难道还要别人来批准”
韩崔氏有些急,她一急,有些话就说不出来。一旁的韩昭氏道:“健儿,你三娘不是这个意思。陛下也很关心你的安危,如今你回来,不进城,总归是不好。”
韩健道:“可是九娘,你该清楚,我现在进城就可能要当笼中鸟。我一而再违背陛下旨意,陛下还会何事都不计较”
韩崔氏道:“陛下怎会计较她唉”
“既然健儿主意已定,还是由着他。”韩昭氏说和道,“回到江都后,我们先进城去见陛下,试试陛下的口风也好。”
说完,韩昭氏便拉着韩崔氏离开,韩健看得出,这两个姨娘对女皇还是极为信任的,若非如此,她们也不会帮女皇带兵讨伐豫州。不过现在她们也必须清楚,要在他和女皇之间作出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