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4(2 / 2)

“王司徒此话差矣”

看着在刘协面前展开激烈辩论的百官,李肃沉默不语的站在一旁。刘协也对这些百官没什么好感。当初自己受董卓欺负的时候一个二个不见人,如今董卓被除了,又一个个跳出来以功臣自居,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要不是眼下可用之人太少,刘协真有意让李肃把这帮不要脸的官员全部抓起来。可也正是因为手上无人可用,刘协也只能暗自忍耐,任由百官争论,等他们争出一个结论,自己认可也就是了。

只是还没等百官争出个胜负,就见有人急匆匆的冲了过来,低声对李肃说了什么,随即李肃脸色突变,急声对刘协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城外西凉军得知董贼被诛以后担心朝廷不会饶过他们,此时已经聚兵来到城外。”

听到大军兵临城下,刚刚还在跟王允争论的郑泰等人当即哑巴了。让他们说可以,但真让他们去跟别人真刀真枪的干,一个个又变成了缩头乌龟。王允鄙视的看了郑泰等人一眼,出声问李肃道:“李将军,城外是何人领军”

“李李阿大。”

“他可曾提什么要求”王允又问道。

“这个,李想要请陛下下旨赦免西凉军上下,他们想要返回凉州。”李肃低声答道。

“不行。”出乎众人预料,提出反对的竟然是刘协。就见刘协沉声说道:“西凉军若走,何人拱卫长安。李卿且随朕去城头,待我见过城外之人再做计较。”

刘协的想法很简单,如今董卓已灭,西凉军正是自己争取的对象。虽然西凉军军纪散漫,但好歹也是一军。而自登基至今,手中掌握一支听命与自己军队已经成为了刘协最大的愿望。更何况西凉军若是返回凉州,那迟早会被远在张掖的皇兄吞并。对于张掖王刘辨,刘协比任何人都要警惕。落在别家诸侯的手里,至今好歹还能当个傀儡皇帝,可若是落到刘辨的手里,恐怕自己就要退位让贤了。

一想到刘辨如今在张掖混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刘协的心里就忍不住羡慕嫉妒恨。若是自己又刘辨如今手中掌握的力量,又何惧董卓

为了保住皇位,刘协不惜颜面的想要拉拢西凉军,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的刘协手中除了一堆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官职外,半点拉拢人的资本也没有。而西凉军是很务实的,绝对不会被一个个空头的许诺打动。

在刘协来到城头与城外的西凉军许诺的时候,被打动的人极少。李冷冷的看着城上的刘协,忽然打断刘协的话道:“陛下所言我等不敢相信。这朝堂之上尚有小人存在,陛下的许诺能否兑现,我等实在心里没底。”

“李将军多虑了,朕身为天子,所言一言九鼎,何人敢驳”刘协微笑着说道。若是没有董卓的存在,刘协所说还能唬弄一下旁人。可作为亲眼看着刘协被董卓给欺负的不要不要的李,刘协的话跟身体中后偏下部爬出来的话没有丝毫区别。

“陛下既然如此说,那李某倒要问上一问,若是王允王司徒欲要诛杀我等,陛下会作何打算”

“王司徒怎会”

“王司徒,你不要想不开”城头忽然有人大叫,打断了刘协还没说出口的话。

就见城头之上,郑泰以及董承等人正在拉扯王允,而看那架势,似乎是王允准备从城头跳下去。

“混蛋放开老夫”王允怒声喝道。什么自己想要跳下去,分明是郑泰这些混蛋试图趁人不备将自己给推下去。

王允年事已高,不是郑泰等人的对手,没有几下就被簇拥到了城墙边,刘协见状暗叫一声不好,当即就要命李肃前去拉开众人,却没想到此时李肃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刘协不由一愣,也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工夫,王允终于“跳”下了城头,摔死在城下。

刘协深深的看了李肃一眼,而在王允“跳”下城头以后,李肃也恢复了常态,毫不畏惧的与刘协对视。

“李将军,如今你所担心之人已死,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协开口对城下的李说道。

“回陛下的话,末将已无可担心的事情,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安置我等”达到目的的李开口问刘协道。

站得高,看得就远,身在城上的李肃看到李的后军忽然发生了变故,急忙开口询问李道:“李,你的后军是怎么回事”

“唔”李回头望去,果然就见后军方向烟尘四起,不多时就得到回报,说是有人正在攻击后军。

“郭又多是怎么回事”李又惊又怒。

“将军,攻击我军的不是郭将军的人,而是西凉铁骑以及以及并州军。”

第116章汉帝欲出走

董卓死了,但在刘福听完手下的报告以后,眉头便皱了起来。但不是惋惜董卓的死,而是在刺董的整个过程中,与刘福所知的历史有所出入。刺杀董卓的人变成了李肃而不是吕布,把持朝堂的变成了李肃跟李,却不是李跟郭汜。董卓一家也没被杀绝,李儒一家就活了下来,随同吕布一起败走河内。

当并州军突然杀到的时候,李军大乱,但随着长安城中的李肃出兵,再加上白波贼郭太的突然加入,兵精却人数处于劣势的并州军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不得不退走。李肃、李掌握了长安,身在长安城中的刘协以及文武百官落在了二李的手中。

刘福虽然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现会导致历史出现改变,但却没想到会出现的如此的快。不过由于早就料到会出现,真等到出现以后刘福倒也没多沮丧。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如今自己要忙的是消化刚刚被吞并的西域,只要将西域经营好了,凭着手中掌握的力量,倒也不是没有与天下群雄一争高下的机会。至于眼下,随他们闹去吧,反正迟早要对上,真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还是要靠拳头说话。

如果说对董卓之死感到最后悔的,恐怕就属身在长安的刘协。以前董卓在的时候,虽说董卓瞧不起刘协,但在生活上却并没有亏待过刘协,刘协的日常所用都有保障。可随着董卓的死,刘协的日常所需就出现了问题。不管是李肃还是李,都对刘协不管不问。朝中百官还好说,凭着家中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度日,但刘协就不行了,如何解决一日三餐成了他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坐吃山空,纵然是家中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光出不进的消耗。更何况自洛阳来到长安以后,宫中的进项就一直被董卓把持,而随着董卓的死,宫中的人就只能自谋生路了。有点关系有点门路的人都找机会离开了皇宫,如今诺大的皇宫内,就只剩下刘协以及上百个无路可去的宦官宫女。

人一饿极了,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填饱肚子,宫中器物被偷出去卖掉的事情屡见不鲜。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