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2(2 / 2)

“康成公此话何意韩文约食汉家俸禄,自然是汉臣。”韩遂正色答道。

“既是汉臣,你为何与同是汉臣的马寿成刀兵相向”郑玄又问道。

“康成公不知,非是韩文约要与马寿成不和,而是他马寿成欺人太甚。”韩遂连忙将去年开始的那场交兵的前因后果对郑玄说了一遍。郑玄听后连连点头,抚须说道:“此事倒也真怪不得你。不过因为韩马两家交兵,百姓流离失所,文约可想过两家罢兵”

“想过,只是不知马寿成有没有想过罢兵。”

郑玄闻言又道:“既然这样,文约何不去请张掖王前来居中调停”

韩遂这下听明白了,敢情眼前这老东西是在想替张掖王谋算。有心反驳,可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也就在韩遂考虑说辞的时候,就听窗外传来一声暴喝,“老头你胡说八道什么请神容易送神难把张掖王请来,那金城郡日后还是我们韩家说了算吗”韩进怒不可遏的翻窗跳了进来,伸手一揪郑玄的脖领,咬牙切齿的叫道。

“孽畜还不放开康成公”韩遂大惊失色,怒声喝道。

“父亲,这个臭老头很显然是没安好心”韩进大声辩解道。

“住口滚下去”韩遂怒声喝骂道。韩急忙上前拉开韩进,将韩进扯到一旁。韩进不服气的瞪着郑玄,一副要咬人的架势。

郑玄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服,重新坐好后看着韩遂,没等韩遂开口请罪,开口对韩遂说道:“文约,方才老夫问你可是汉臣,你说是。既然是汉臣,你当知这天下姓刘,而不是姓韩。”

“康成公恕罪,文约教子无方,冲撞了康成公。”韩遂歉意的说道。

“无妨,老夫还不至于与一小儿计较。只是文约,扪心自问,你韩家能否抵挡张掖王兵锋,一旦远在西域的张掖王回军,韩家是否还能守住金城”

“”韩遂沉默不语。郑玄见状也没有再劝,只是轻声说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郑康成言尽于此,文约自己回去好生想想。”

话说到这份上,韩遂也实在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命令驿站的驿卒好生伺候,自己则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父亲,孩儿今晚就带人去宰了那个老穷酸”韩进一脸激动的对韩遂叫道。

韩遂闻言大怒,一巴掌甩在了韩进的脸上,怒声骂道:“孽畜你还嫌给为父添的乱子不够大吗”

韩进捂着挨打的脸颊,一脸的不服。一旁的韩见状轻叹一声,上前问韩遂道:“父亲,今日若是没有哥哥出面打岔,父亲是否就准备应允那郑康成,投靠张掖”

“这个”韩遂一时语塞。

“父亲,你甘心吗”韩又问道。

这句话算是问到韩遂心坎里了,要说甘心,韩遂自己都不信。为了出人头地,自己年轻时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连反贼都干过别看旁人都说自己是凉州名士,可背地里,谁不说自己是个反贼出身要论出身,自己根本就比不上马家那个马寿成。

要让他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实力拱手让与他人,韩遂不甘心,说什么都不甘心。可不甘心又如何,郑康成的话问得很实际,当张掖王率军返回张掖的时候,一旦兵发金城,自己又要如何抵挡拿什么来抵挡

第114章刘福的野心

郑玄的到来令刘福很开心。时隔一年,郑玄终于带着他的徒子徒孙到达了张掖。一行数十人,最让刘福喜出望外的,就是这些人中除了有管宁、邴原这一条龙中的两位,还有孙乾这个内政人才。而刘福手上如今缺的就是内政人才。

西域的战事已经接近了尾声,刘福留下乞活、游奕两军继续扫荡西域的残余抵抗势力,自己则带着解烦跟自己的直属亲军返回了张掖。但打下了如此大的地盘,总要有人去治理。那些受刘福资助正在张掖官学苦读的学子,眼下还派不上用场。所以郑玄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刘福手中内政人才不足的尴尬。这也是刘福为什么对郑玄来到张掖感到很开心的最主要原因。

郑玄,字康成,汉末经学大师,他就如同一面鲜亮的旗帜,他的出现,就意味着大汉境内的诸多儒生在考虑出仕的时候会考虑刘福这边。张掖地处偏僻,地广人稀,想要自己培养人才,短时间内是办不到的,想要尽快发展,唯有借助外来人才的帮助。

管宁、邴原等人很快就被刘福安排与步鹫、阚泽等人一同入官府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政。这三个月不需要管宁这些人为张掖的将来出谋划策,只是为了让他们这些人可以尽快熟悉官府的日常运作,免得将来上任以后不知该如何行事。

对于刘福的这个安排,郑玄感到很满意。在接到刘福的邀请信以后,郑玄考虑了很多,印刷机固然是郑玄要来张掖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郑玄希望可以为自己的那些弟子谋划一个出路。袁绍、陶谦那些人,说实话郑玄看不上。说得好听是汉臣,但心里又有几分还念着汉室的好。一次诸侯讨董,已经让郑玄看清楚了袁绍等人的真实嘴脸。在郑玄的嘴里,中原的各路诸侯都是乱臣贼子。与其让自己的弟子助纣为虐,倒不如将这些人托付给在西域大振汉室雄风的张掖王刘辨。

张掖王刘辨兵指西域,耗时一年有余,灭西域四十九国,所占领土接近雍凉两州总和。在中原大地陷入诸侯混战的时候,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那些依然心向汉室的有志之士在不经意间将心中汉室振兴的希望放在了刘福的身上。

凡事总是需要对比的。人比人得死,与张掖王刘辨相比,生活在长安的当今天子就显得令人失望了许多。朝堂被董卓把持,自身懦弱无能,许多人不由想,若是当初继承皇位的是大皇子,如今的大汉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当然刘福没兴趣跟身在长安的倒霉刘协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个在外人眼中懦弱无能的当今天子不是那种甘于寂寞的人。说心里话,刘福挺同情那个刘协的,虽然是出生皇家,但出生的年代不好,自登上皇位以后就备受董卓的欺凌,好不容易除掉了董卓,又要受李郭汜的继续欺负,等鼓足勇气从长安出逃,要不是当时的曹操出兵来迎,保不齐就要死于野外。可等到了许昌,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又要被曹操挟持,而且一挟持就是几十年,临到老了,还被逼出演了一出禅让的闹剧。

这倒霉孩子的一生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不过同情归同情,让刘福帮这个兄弟,刘福是绝对不乐意的。抛开皇位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刘福看出刘协是个为人刻薄,自私自利的人。用得到你时好话说尽,百般笼络,一旦用不到你,那就对不起了,弃之如敝履。王允那种除董的大功臣,在李郭汜兵临城下的时候说放弃就放弃,这未免叫人感到心寒。

刘福可不想在自家后院里安放一个随时可能要自己命的不定时炸弹。

远道而来的郑玄受到了刘福的热情欢迎,但郑玄似乎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在欢迎宴结束以后,郑玄立刻迫不及待的拉着刘福要参观印刷厂。对于郑玄的这个要求,刘福自然不会拒绝。亲自带着郑玄以及他的徒子徒孙来到了命人建立的印刷厂。

虽然已经不是头一次来,但蔡邕看着那些被印制出来装订成册的书本,心中还是忍不住一阵阵的激动。趁着郑玄还没来张掖的那段时间,蔡邕除了帮忙处理张掖的政务,剩余的时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