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隋军连绵数里,朝着孟津渡赶去,杨侑之所以不走小平津,是因为孟津渡地势更加开阔,从此地北上,可以直接抵达河阳。与李靖夹击李元吉。大军一路上速度并不快,一日后,方才抵达孟津渡。
沈光得到消息,立刻出关相迎,孟津渡背靠大河,历史上又叫盟津,乃是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后来北魏又置河阳三城于南北两岸及河中沙洲上,历代为洛阳北面之要津。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隋军占领了南方的关隘,而北方则被李元吉牢牢掌控,杨侑登高一看,只见大河北岸,哨塔林立,虽然不是五步一岗,三步一哨,但防备的确十分森严。看来这一次。李元吉吸取了教训,变得格外谨慎。
杜如晦看着,不免捋捋胡须,道:“陛下,听闻这一次随同李元吉出兵的,是薛万钧和魏征。”
杨侑凝视着前方,脸色如常。李元吉虽然有了准备,但杨侑已经智珠在握,因此信心满满。
“可惜薛世雄一世英名,却出了薛万钧这个混蛋。”杨侑轻轻摇头,叹息一声。当初,他从高句丽北伐归来。一路南下,薛万淑变成残疾,而薛万彻却战死沙场。薛氏兄弟是薛世雄的后人,而薛世雄忠心为国,最终忧国忧民而死,杨侑一向念及忠义,自然会爱屋及乌。对薛世雄的后人另眼相看。
那个时候,薛万淑镇守幽州,是敌人,变成残疾,只能说是各为其主,怪不得旁人。而随后,杨侑带着薛万淑亲自拜祭薛世雄的坟墓,并勒命幽州将领加以修葺,足以抵消一切。杨侑也是希望能招揽薛氏兄弟,但随着薛万彻的战死,更加坚定了薛万钧与大隋作对的想法,以至于他投奔伪唐,为李建成效力。
而魏征,这个在后世有着赫赫名声的谏臣,在李密势穷的时候,没有选择大隋,而是投靠了伪唐。两人不同的遭遇,却选择了最后的效力对象,让杨侑唏嘘不已。
“陛下,薛万钧虽然不识趣,但观看此人布防,极为严整,不可小视。”杜如晦说道。
杨侑微微颔首,薛世雄是大隋名将,而他几个儿子中,以薛万钧和薛万彻最为出名,其中,薛万彻是勇武出名,薛万钧则是智谋。对于薛万钧带兵的能力,杨侑丝毫不怀疑。此人先随柴绍击杀梁师都。后随李靖攻灭突厥、吐谷浑,战功赫赫,官至左屯卫大将军,潞国公,绝非浪得虚名。
“李元吉本身就十分骁勇,这一次有魏征这个谋士,更有智勇双全的薛万钧,这河内郡,便是硬骨头,十分难啃。”杜如晦又道。
杨侑一抬手,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唐军军旗,道:“此处应该便是河中沙洲,虽然不大,但却扼守大河渡口。不拿下此地,很难渡河。”
杜如晦点头,道:“正当先取此地,才能一鼓作气,拿下河阳。”
“传令下去,大军暂且休息两日,朕另有妙计。”杨侑缓缓说道,顿了一顿,又道:“函谷关那边,一旦有什么消息,立刻来报。”
“喏”杜如晦应着。
函谷关。李世民皱着眉头,听着斥候的回报。
根据可靠消息,隋军在一日前,大部队拔营而起,朝着孟津渡赶去。隋军杀奔孟津渡,其含义不言而喻,那就是挥师攻打河阳,意图将李元吉赶出河内,以解后顾之忧。
刘弘基、殷开山在李世民身边,各自低着头不说话,两人在河北被擒之后,杨侑意外地将两人放走。两人对杨侑的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感谢杨侑不杀之恩,但另一方面,也明白这是杨侑的计谋。
自从回到关中之后,大唐皇帝对两人的恩宠日减,怀疑两人暗通隋军。两人虽然问心无愧,但也毫无办法,毕竟帝心难测,两人惶恐不可终日,生恐刘文静的遭遇,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这一次李世民出兵,千求万恳,方才征得唐皇的同意,带走两人。就李世民的心中而言,对两人也是愧疚的,他希望通过这一次出兵,一方面证明两人的忠心,另一方面戴罪立功,重新获得唐皇的信任。
听了斥候的回报,李世民咳嗽一声,道:“杨侑小儿一向诡计多端,这一次在极大的优势下,竟然只留下了两万兵马,守卫上清宫,而他却气势汹汹率兵杀奔河内,诸位,你们怎么看”
刘弘基和殷开山相视一眼。互相看出了心中的顾虑,于是低头不语。
尉迟敬德捋了捋袖口,朗声道:“殿下,既然隋军撤走,这是一个好机会”
“哦尉迟将军,你说说看。”李世民眯起了眼睛。
尉迟敬德见李世民鼓励他,施礼道:“殿下。如今齐王屯兵河内郡,就像一根鱼刺一样。卡在杨侑的喉咙里,咽不下,取不出,让杨侑不能全力进攻洛阳。如今他整兵北上,摆明了要攻打河内。既然隋军大部队已经撤退,那么上清宫必然空虚,卑职以为,若能趁着这个机会,出兵偷袭隋军。隋军必定自顾不暇。”
李世民微微一愣,尉迟敬德这话,有几分道理。趁你病,要你命,这个道理,他十分明白。对待敌人,不能客气。
身边。房玄龄抿了抿嘴,沉声道:“秦王,如今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
“为什么”李世民抬头问着。
房玄龄说道:“秦王,杨侑北上,与齐王交手,看似有机会。但双方一日不曾开战,杨侑随时有可能挥师南下。殿下莫要忘了,杨侑小儿擅长诡计,多次伏兵于后。这一次,或许同样是如此。”
李世民默然不语,他几次栽在杨侑手上,都是犯了冒进的错误。这一次一定要稳扎稳打。
房玄龄又道:“河内郡多山,更有河流纵横其中,齐王抵达河内之后,一直在修建堡垒要隘,就算不能进攻,至少也能自保。杨侑利欲熏心,竟然去攻打河内,卑职猜测,没有一年半载,恐怕不能成功。殿下只需要等,等到杨侑力竭,殿下再挥师杀出,才是上策啊”
李世民闻言,又点点头,房玄龄的话也有道理。虽然李世民恨死了杨侑,但为他人嫁衣的事情,李世民不会去做。如今看来,任由杨侑北上,才符合大唐的利益,不,准确地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