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是陛下的心腹大将,似乎也没犯什么大错啊,要说欺男霸女,在这乱世中,最是平常不过了。女人嘛,是一种资源,有了更多的金钱和权利,就能享受更多的资源。
骨仪只觉得额头上大汗直冒,他有些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是说还是不说陛下呀,你这是做什么不管含义如何,至少要事先通个气,好让做臣子的有个准备呀。
骨仪身上全是汗水,但杨侑显然不肯放过他,脸上冷冷一笑,道:“怎么,骨爱卿,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杨侑咄咄相逼,骨仪心理的防线顿时就崩溃了,他偷偷瞄了一眼侯君集,见他黝黑的脸上有些苍白,心中不由长叹了一声。
“启禀陛下,在去岁十月,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过由于侯将军的小妾突然放弃了,并做出了一定赔偿,此事最终平息了下来。”骨仪用最简短的话说了出来,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渊盖苏娇之所以退回田地,并补偿实际上是因为萧瑀的干预。只是这话不能说罢了。
当然,这个时候大部分的臣子非常明白,所以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萧瑀目光一抬,他有些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杨侑微微沉吟,扭头看着侯君集,道:“侯爱卿,你有什么话可说”
侯君集目光中带着疑惑,此事在襄阳的时候,陛下不就是知道了吗为了这事,还将自己臭骂了一顿,搞得侯君集还以为自己失宠,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郁闷非常。
但是此时的侯君集已经开始动了脑子,在一开始崔毗迦弹劾他的时候,他就在想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侑问着的时候,侯君集心中有些明白了,陛下常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个时候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做,侯君集就没有使用的价值了。
侯君集“噗通”一声跪下了地上,连连磕头,道:“陛下,此事是千真万确,不过微臣事后已经做出了巨额赔偿,那户百姓也表示既往不咎了。微臣知错,还望陛下宽恕。”
杨侑忽然一拍龙椅,喝道:“他不追究,朕可要追究”
杨侑说着,站了起来,目光扫过群臣,“自从天下大乱,朕无时无刻不在担忧,不在思索。大隋立国不过四十余载,为何天下骤然大乱”
群臣震撼,陛下提起这件事情,做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天下大乱,祖父的确要负上责任,可是,若没有那些个拥兵自重之人,天下不至于如此迷乱。”
“大业十一年,黄河大水,冲垮两岸良田无数,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粮食可吃。祖父知道之后,立刻下令沿途郡县开仓放粮,尤其是汲郡的黎阳仓,更是必须开放的粮仓。”
“可是身为汲郡太守的元宝藏,却拒绝开仓放粮,以至于黄河两岸,难民蜂起,也就是那个时候,瓦岗崛起,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诸位,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裕,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可是,某些人的做法,却是对不起百姓,对不起朕,对不起江山社稷啊。”
“荀子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话,想必诸位爱卿必定有所耳闻吧”
“如果大隋的臣子,都像元宝藏一样,阳奉阴违,拿着大隋的俸禄却做出损害百姓的事情,那么朝廷养你们何用”
“一旦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就很难转变过来,这个道理,侯君集,你不懂吗”
杨侑最后又将目光放在了侯君集的身上,鹰隼一般的眼神让侯君集战战兢兢。
萧瑀和窦璡这时恍然大悟,他们终于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说是敲打侯君集,其实是敲打群臣啊。两人垂手而立,沉默不语,静观事态变化。
侯君集连连磕头,道“陛下,微臣知错,还望陛下恕罪。”
李仁政走了出来,道:“陛下,侯将军虽然有不对之处,但亡羊补牢,也未尚晚,还望陛下从宽发落。”
“陛下,侯将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请陛下饶过。”姚思廉也道。
杨侑略略沉吟,正要说话,礼部尚书张启文站了出来,道:“诚如陛下所言,这是关系到大隋生死存亡的大事,微臣认为,此时绝对不能草率处理。”
“那么张爱卿有什么好的意见”杨侑淡淡的问道。
张启文脸上浮起一丝笑意:“陛下,国无纲常,则理不顺,只有乱世重典,才能兴复大隋。”
杨侑眯起了眼神,鼓励道:“说下去。”
张启文受到鼓舞,继续口若悬河地说着,比刚才杨侑说的还要严重,而且他充分发挥了口才,声情并茂,就连杨侑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良久,张启文停了下来,有些口干舌燥地笑了笑。
杨侑站起身来,踱步思考,片刻后,赞道:“张爱卿果然忠君爱国,你说的对,此事必须要严惩。”
“来人呀,将侯君集拖出去,砍了朕要以儆效尤。”杨侑的话让群臣更加吃惊,不少臣子脸色变了。
命令传达下去,几名庭殿武士从外面跑了进来。
侯君集脸上带着愤愤之色,狠狠地看了张启文一眼。
锋利如同刀锋的眼神让张启文心中忍不住一惊,身子也抖了起来。但他突然想起,这厮立马要被处死,怕他做甚想到此,腰杆挺的笔直。
庭殿武士已经靠近了侯君集,这时,萧瑀急忙站了出来,拱拱手道:“陛下,侯将军虽然有错,但罪不致死,还望陛下从宽发落。”
萧瑀这话说出,窦璡、姚思廉,韦云起等人再度附和,大家都是关中人,自然互相帮忖。
李仁政更是说了,虽然他弹劾侯君集,可是毕竟侯君集最后及时改正,做出了补偿,如果这样就处以极刑,是不是不好犯了错,总要给人改正的机会呀。他之所以提出来,是想让陛下重视而已。
有人挺自然有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杨侑仔细观察,发现大部分挺侯君集的,都是关中人,或者和关中有着莫大的瓜葛。
而赞成对侯君集严惩的,多是巴蜀人士,其中以张启文为代表。不过王守信没有参与过来,王、张两家,因为那事儿,已经不可能再站在统一战线上了。
群臣争辩不休,杨侑冷冷地看着众人,眼中带着一丝讥讽,忽然,他一拍龙椅,喝道:“安静”
杨侑的声音有着极强的穿透性,群臣闻言,纷纷停止了争论。
杨侑冷笑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