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目光炯炯,他在思考着,怎么办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李靖的脑海中浮现,但他发现一时之间,没有好办法。
就在这时,李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一挥手,几名士兵随着他走下山坡,不远处是一处密林,足有两里宽,树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地面上积满了厚厚的落叶,战马沿着小道向前,缓缓的走着。
夕阳最后的余光洒在树间,有着一片金黄,在一片金黄中,几匹战马出现在李靖不远处。那是敌军的装束李靖身边的士兵按住了横刀,就要拔刀出鞘
李靖冷冷的目光看向前方,那人一张年轻的脸上,本来带着喜悦,此时却有着惊讶,但惊讶过后,却是讪笑,带着浓浓的讥讽之色。
居然是李世民他来到此处,是要做什么李靖想着,这时,李世民突然带着骑兵退了回去,双方都是骑兵,人数又差不多,要是打起来,多半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李靖一挥手,道:“走”士兵们缓缓退了回去,李靖回头,见李世民依旧骑在战马上,脸上带着讪笑的表情,李靖一咬牙,道:“走”
大部队在五里外,但战马的速度很快,不多会,李靖就赶到了,他一挥手,率领南下。
鄠县。
李秀宁忧心忡忡的负手而立,杨侑两度欺骗他,这让李秀宁深感忧虑,何潘仁的浮桥被烧毁,意味着武功县危在旦夕,可是李秀宁空有三万大军,却不敢率兵支援。
想必隋军已经做到了种种准备,在半路上伏击自己,最大的可能是在建设浮桥的时候,率兵杀出。就算半路上没有伏兵,一旦鄠县空虚,鄠县可能就要失去了,如果那时候武功县又丢失,那么李秀宁几乎就要无家可归了。
这让李秀宁很纠结,如今的局面进退两难,该怎么办才好如果这时候,有马三宝在身边出谋划策,李秀宁觉得当不至于如此心烦。可惜,鄠县一战,马三宝为救她而死。
这时,门外响起脚步声,杨梅在外面说着:“小姐,我做了咸蛋瘦肉粥,你吃一些吧”
不说则已,被杨梅这么一说,李秀宁顿时感到腹中有些饥饿,明日还要出战,还是吃一些的好,想到此,李秀宁道:“你进来吧”
杨梅走进屋中,将碗碟放在桌上,道:“小姐,还有些烫,可要小心些。”
李秀宁答应着,坐了下来,只见咸蛋瘦肉粥带着清香,让人有了食欲,李秀宁吃了两口,道:“想不到你还有这手艺”
杨梅傻乎乎的笑了笑,道:“在家里的时候,没有什么吃的,只要这样煮粥。”
李秀宁笑道:“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吧”说完,她心里忍不住叹息一声,恐怕没有几天,这鄠县就要被隋军夺走了。
杨梅十分乖巧的说道:“多谢小姐”说着,就要跪下,李秀宁急忙扶住她,道:“小孩子,哪来这么多规矩。”其实她比杨梅不过大了四五岁而已。
杨梅起来,道:“我看大户人家都是这样的。”
李秀宁呵呵一笑,道:“我这里与旁人不同,你不必拘束”
杨梅点点头,她额上黑漆漆的一片,将清秀的脸庞染黑了,手指尖上也有些黑泥,想必是煮粥弄脏的,李秀宁心中叹息一声,不知道怎地,她忽然想起了腹中的孩子,他忽然觉得对不起柴绍,即使她对他没有太多的感情,但不管怎样,两人是夫妻,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一日夫妻百日恩啊她的腹中曾经怀着他的骨肉,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她的脸上露出戚戚之色,顿了一顿,她反应过来,收敛了神情,坐下来,将那碗粥吃尽了。杨梅拍手笑道:“吃完便好了”
李秀宁笑道:“你做的粥,很好吃。”
杨梅开心的笑道:“小姐若是喜欢,我愿意天天为小姐做粥”
李秀宁忍不住莞尔一笑,道:“哪有天天吃粥的”
两人正说着,李仲文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大总管,不好了”
第七十三章突如其来的大火
隋军大营,杨侑已经用完了晚餐,实际上他只是略略吃了一点,冯翊郡的局势骤变,完全打乱了杨侑的计划,通过杜如晦的言语,两人均猜到这一次龙门失陷,是因为房玄龄的缘故。
书生有时候很可怕,他们只需动一动脑子,就能杀人,而数量绝对比侯君集这等猛将要多。有时候书生也是惹不得的,不然某一本书上就会出现你的大名,让你遗臭万年。
“先生,如今该怎么办”杨侑问道。
杜如晦沉默,半响之后,回答道:“殿下,以我之见,让李靖在冯翊郡与李世民周旋,而我军速速拿下鄠县,活捉李秀宁”
杜如晦的意思,杨侑懂,这是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然后腾出兵力对付李渊,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部分的兵马还在鄠县以北,此时杨侑手上只有五千人,要拿下鄠县,一点也不现实。
杜如晦心中在微微叹息,他也明白杨侑将事情告诉他的含义,据说诸葛孔明喜欢用这一招,然后观察他人的反应,试探此人是不是可用。不过杜如晦知道杨侑不是试探,而是龙门渡真的出了事情。
在杨侑将隋军的兵力部署一一给杜如晦说了之后,杜如晦也皱着眉头苦思,两面受敌,不是好事啊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在帐外说道:“殿下,鄠县有情况,城内有大火,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
杨侑听了,站起身来,快步走出大帐,朝着营门小跑而去,远远地,就看见鄠县城中,居然火光冲天。
鄠县城内,李秀宁一张秀脸阴沉,李仲文已经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其实事情很简单,但也谁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以至于到了这种地步。
因为杨侑慷他人之慨,使得城中粮食不足,李秀宁又不肯向百姓要回,生恐引起百姓的不满,此时李秀宁算领教了杨侑的无耻,她害怕城中可能有奸细,趁乱挑拨百姓,引起民心哗变,所以默认了那些粮食归百姓所有。
李秀宁的考虑很周到,可是他没有想到,因为军中粮食不足,她就减少了粮食的发放,可是士兵们哪管这些,这几日连着出兵,人困马乏,军中又多是食欲旺盛的壮汉,那里吃得饱
几名士兵吃不饱,又喝了一些小酒,脑子就热了起来,满大街的乱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