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2 / 2)

史万宝对此信心满满,纵然他猜到大兴城的隋军不会坐以待毙,但他的身后还有李秀宁亲自率领的两万精锐士兵,段纶之败绝不会重演,而史万宝也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大量的斥候分布在大营之北,每隔五里就有一小队的斥候在探查消息,而蓝田县的四周也布满了斥候,所以史万宝觉得在这样的情形下,还会溃败的话,那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不,是李秀宁的无能了。

就在史万宝带着士兵大肆制造攻城器械的时候,蓝田县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士兵和民夫将檑木、礌石摆放在城头、城墙下,死囚们在城墙下架起了几座油锅,一旁柴薪整齐的码放着。

为了防止反贼冲破城门,尧君素将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城门用沙袋堵上,只留下了北门,而北门并非无险可守,尧君素令人在大门内侧挖了大坑,里面浇满了菜油,此外还埋藏了木桩,在大坑上,则用泥土掩上了。在大坑的旁边,尧君素准备了数十个沙袋,随时备用。

随着天色逐渐变黑,隋军也点燃了火把,继续做着准备。

“尧将军,已经按照你的布置完毕。”李袭誉忙完一切,向尧君素禀告着。

尧君素点点头,说道:“李将军,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袭誉道:“府库之中的东西已经全部取出,钱粮已经奖赏给有关将士,就是民夫也有相应的犒赏。末将一时想不起了。只不过,我总觉得北门疏而不堵,是不是有些不妙”

尧君素哈哈一笑,道:“无妨”

黄昏时分,无论是蓝田县,还是李神通的大营,均是灯火通明。而李秀宁的也在两个时辰前,就到达了蓝田县,离李神通的大营十里扎寨。此时,李神通的中军大帐内,几支蜡烛熊熊燃烧者,李秀宁、李神通、史万宝、马三宝正在帐中商议军情。

史万宝首先发言:“总管,今日我军已经制造成云梯五百架,撞木五根。明日就可以攻城。”

马三宝微微叹息,他觉得李神通已经错过了良机,蓝田县城池又不高大,大军一到,即刻攻城,说不定已经拿下了蓝田,如今给了隋军休整时间,战局就不好说了。

李秀宁瞧了一眼马三宝,她听出了马三宝的不满,也知道马三宝是个沉稳的人,不似史万宝,喜怒于形色。李秀宁的心中也颇为无奈,手下士兵虽多,但派系太多,为了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她用心良苦,只能在中间取一个平衡点,努力做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大兴城中如今还没有消息,明日攻城,我会亲自率兵驻守大营,观察大兴城隋军的动向”李秀宁说道。

史万宝心中大喜,如果这一仗能由他指挥,他相信不过半日,一定能拿下蓝田,到时候这个功劳,就非自己莫属了。他当即说道:“总管,末将愿意领兵攻打蓝田。”

李秀宁问道:“史将军需要多少人,何时能拿下”

史万宝说道:“末将只需五千人,不过半日,就能拿下蓝田”

一旁的马三宝忍不住,嘴角露出一丝讥笑。这个史万宝说到偷鸡摸狗,倒是一绝,打仗,哼哼

史万宝看到马三宝的冷笑,心中有气,不由说道:“军机大事,什么时候家奴也有议事资格了”

马三宝听了,脸色大变,就是李秀宁也微微皱眉,马三宝虽然是家奴,可是李秀宁也知道,凭马三宝的才能,足以担任一地之郡守,飞等闲家奴。史万宝这话虽然是冲着马三宝,但也让李秀宁下不了台面。

李神通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总管,我想大兴城中一定会出援兵吧”起兵之初,李神通虽然自称是关中道行军总管,但后来甘愿受到李秀宁的辖制,这也是他知道自己才能不如李秀宁的缘故,只是称副总管。

“大兴城中连续派出兵马驻守河东、冯翊郡,城中只有三万余人。这一次又派出几千人守卫蓝田,大兴城中的兵马已经所剩无几,最多出兵一万,这已经是极限了”李秀宁缓缓说道,她知道李神通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过她也没有与史万宝纠缠的必要,只要夺下了蓝田,日后再找他算账也不迟。

“明日,史将军率兵攻城,我自然会派兵严密监视大兴城动向,大兴城中只要敢出兵,我就叫他有来无回”李秀宁对此信心满满,这两万人不仅是心腹,更是军中的精锐,铠甲都是隋军“赠送”的,非常的精良,而且部分是以前的府兵,作战能力非常强。

就在李秀宁与李神通等人商议军机之时,大兴城,杨侑将一个名单整理好,这个名单,包括了元尚武、卫孝节以及宇文家一些子弟的信息,这些子弟多在禁军之中担任官职。

鉴于目前的局势,更因为掌握了卫玄、元迈的一些把柄,杨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场清洗了,从米行无故的关闭来看,元迈、卫玄以及宇文福及,甚至是独孤家、韦家也有可能参与。

卫玄通敌,这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了,只是他隐藏的极深,而且有元家、宇文家的支持,所以杨侑暂时不能去动他,但清除元尚武、卫孝节在军中的势力,却是不容怠慢了,这一次,就是一个好机会

第三十一章收买人心

皇城之中,东宫各部的府衙就在东宫的南部,与东宫呈一条直线,而东宫六率就在靠北的地方,便于保卫东宫的安全。

此时,夜色渐渐黑了,但东宫六率仍有士兵在府衙守卫,他们的职责是要巡逻东宫,保卫东宫的安全。杨侑知道,今夜的守将正是虎贲郎将元尚武。

杨侑在独孤千山等几名心腹禁军的护卫下,朝着东宫外走去,出了东宫的永春门,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东宫六率的府衙,杨侑尚未走进去,就听见府衙内传出哼哼哈兮的声音。

杨侑走过去一瞧,只见府衙内,两名士兵上身脱得精光,而下身只穿着一条大裤衩,正互相角力着,四周的士兵不断的呐喊着,为两人鼓着劲。杨侑站住了,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这两名大汉,身高足有八尺,背宽腰壮,长的颇为雄壮,杨侑一看他们的眼珠子,带着蓝绿色,立刻知道这两人有着胡人的血统。南北朝隋唐,北方人多有胡人血统,这一点杨侑是知道的,禁军之中,就有很多人是胡人。

比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