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落的时候,姆和几个老女人都围了过来,说要帮忙。
她们也会造陶器,只是部落烧制陶器的成功率低,质量也不好。
部落里没有水源,只有做饭和装饮用水的几缸水,还有石器舍那里用作磨制石器的水。
部落附近有一条溪流,于是众人就拿着这些陶土去到这溪流旁边。
他们还带了几块陶板过来。
白巫和那两个女人把陶泥搓均匀,然后放回篮子里。
李炎、白巫、两个新女子、姆等几个老女人。
大家面前放着一块陶板,旁边都放着一个装陶泥的篮子,陶板是用来接住陶泥做陶器的重要工具。
于是就开始制作陶器。
李炎记得前世制作陶器的人都是转动造陶的,人们直接用手扶着成型,但现在只能手捏成形。
其余人开始动手制作陶器,但李炎则是在静静地看着她们捏土造陶。
只见她们先将陶器搓成条,然后造型,这效率十分低下,完全没有转的那种来得快,这样根本不能量产。
于是,他就回想起以前人类陶器发展史。
最后他一拍脑袋,终于想起了陶器发展史上的一件革命性工具,只要这种工具一出现,无疑能让部落的陶器产业遥遥领先其它部落。
说做就做,他便用当前的泥土制作这件工具。
一件中间有洞的陶圆盘,一件是一个凸状的泥土。
“炎,你做这个是什么用的有洞的陶器,能装什么”白巫朝见李炎的作品,不禁生起了疑问,还以为这个孩子在玩。
“是啊,炎,这能用来做什么”姆也感到奇怪。
李炎笑道:“用来做陶器啊,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在场的女人不由面面相觑,这样的破陶器还能造陶器
大家造完陶器后,白巫又取来一些黑色的泥浆,她说是这是用一种石头磨成的泥水,陶器要刷上这些泥,烧出来才不容易漏水,李炎明白了,这是原始上釉技术。
处理完后,大家就将这些陶器搬回部落。
因为刚做出来的陶器是湿的,要彻底阴干才能进行烧制,所以大家就将这些陶器放到一个草房里阴干。
李炎发现部落好像没有烧陶器的地方,又向她们问道:“这些陶器干后,你们怎么烧”
“在部落外面啊,将陶器放在地上,加上木柴干草一起烧。”白巫回道。
这下子,李炎终于明白到为什么他们烧的陶器质量差,成功率低了,虽然烧陶器需要的温度不高,但温度不够高,不够稳定,烧出来的陶器就容易坏,质量差,这是原始智人常用的篝火烧陶法,怪不得他们造陶器那么困难了。
要想烧陶的温度稳定足够,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比如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陶器放进去与木柴一起烧,所以汉字的“窑”便是这么来的。
于是,趁着陶器阴干的时间,李炎找来几个部落男子在部落外面选择一些泥土比较软的地方挖窑。
花了三日的时间,一个深一米五,直径约一米多的洞就挖好了,用石器挖土很费劲,石器都挖坏了十几个,估计温戈他们需要工作一个月才能造回来。
三日时间,那些陶器也刚好阴干完毕。
于是,李炎和大家将这些陶器小心翼翼地放到窑里,然后又在里面放上木柴和干草。
“点火吧”李炎一声喝道。
第39章第一把铁器
这火烧了一天一夜。
待地洞的温度降下来后,几个男人就跳下去,将一件件陶器取上来。
这批陶器的质量非常好,甚至比陶唐部落的陶器都要好,只有几个碰坏了,其余都是精品陶器,可见,部落人的手艺并不差,只是烧制的技术问题,李炎解决了温度的难题,使得部落的陶器有质的飞跃。
李炎捧着自己造的那两件陶器,满怀欢喜地返回部落。
之后,他又挖了些泥土制陶。
这两件陶器组装完毕,李炎一手转动,一手扶着陶泥,不用多久,一个陶碗就完成了三分二,效率相当快。
围观的制陶女人一个个瞪大眼睛,现在她们终于知道李炎造的这个陶器工具是怎么用了,毫无疑问,有了这个工具,部落的陶器就能大量生产,再加上那个窑,塔卡部落的制陶水平完全可以赶上陶唐部落。
“这个叫陶轮,你们以后就用这个工具制陶吧。”李炎对她们说道。
“嗯嗯。”
“我们来试试。”
姆和几个女人连忙凑过来研究李炎制作的这个陶轮。
“姆,你的赤粉在哪弄的”
“赤粉是赤石磨的,在西山那里。”
“嗯嗯。”
李炎洗干净手,又找了几个男子去西山取赤石。
西山就是瀑布那里,那里有一处地方有很多石头。
李炎他们来到西山一处石堆里翻找,果然发现有很多赤色的石头。
于是,他们收集了几箩筐石头返回部落。
他让温戈帮忙敲碎铁矿石。
接着又去了制作陶器的地方,造了一个坩埚,这次他造的坩埚不是用陶泥,而是用普通的红泥,在山下有很多红泥,这种红泥比较细腻,没有多少杂质和砂砾,这样在高温下就不会形成釉对铁水造成污染。
几日后,部落的第二批陶器也出炉了,其中就有李炎造的这个坩埚,除了坩埚外,还有很多块土砖和一个刀模具。
他又找来几个男人,用这些土砖砌了一个炉,还用泥巴封好间缝。
铁矿粉也敲粉碎完了,李炎就将这些铁粉放入坩埚里。
可是,炼铁要用温度高的燃料。
木炭是现在最容易得的材料。
于是,他又带着人去砍了些树木回来。
制作木炭很简单,只需在一个缺氧的空间下烧,闷出来就可以了。
于是,他将木头堆在地上,然后在木头表面放上一些树枝和干草,然后又在外层裹上一层泥巴。
等泥巴稍干,他就在这堆泥下方的几个口子点火。
然后慢慢地将这些洞口封闭,这样就完成一个密封高温的条件。
第二日,李炎再次回来,敲开了这堆泥巴。
里面果然有一块块木炭。
将那些大块的木炭收集起来,带回炼铁炉。
现在有了木炭和炉,还需要鼓风机。
他又用泥造了几个通往铁炉的管子,还有一个用陶器烧成的扁平容器,这容器与陶管相连,上面的口比较小,又用树皮和树枝做了一个风扇翼,风扇翼连着木棍,将这个风扇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