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5(2 / 2)

洞穴并不大,约有水缸般粗细,此刻已没人再打斗,所有人都争着抢着往洞里钻。为了能节约时间,他们甚至会保持秩序,谁抢的快谁先进,落后的人绝对不下黑手。

当然了,洞穴里不断传出的惨叫声说明,不下黑手是因为外面不够黑

对我们三人来说,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遁入虚无后,我们直接穿过众人的身体,迅速前进。

洞穴很长,黑黝黝的,哪怕是遁入虚无,也必须弯腰才能顺畅的前行。很快,我们就超越大部分人,看到了洞穴的尽头。

里面有火光,并不算明亮。我们三人快速跑过去却发现,前方再次出现一个洞穴。这次已经扩展到将近一米五高下,而且坡度更大。

之前的通道应该是向下,角度不超过四十度,而如今,这洞穴看起来跟水井似的。

洞散落着两把铁铲,锈迹斑斑,连木把都腐断了。老道过去看了看,又瞅瞅旁边的洞壁,说:看来这是很多年前,盗墓者挖出来的。

盗墓这里有墓穴我好奇的问。

老道士摇头:没有听说过。

老道没听说过,那肯定就是没有,鬼知道几十年前的盗墓贼为什么突然跑来中皇山挖洞。

我们顺着第二个洞穴继续前行,准确的来说,现在已经可以算往下跳了。

这洞穴的角度几乎是垂直的,如果不是遁入虚无后可以控制身体沉浮,我可不敢这么直挺挺的跳下去。

下面隐约可见火光,还有不少人走在我们前面。如今时间就是一切,谁都明白,哪怕是阴谋,也肯定会有东西拿。谁跑在前面,谁就能第一个拿到。至于能不能活着拿走,那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下降的过程中,老道士忽然轻咦一声,紧接着,杨辅也惊出声。

怎么了我连忙止住下落的势头问。

有尸气。杨辅抢先说:很强烈,你看这里的土层,都被尸气侵蚀了。

我看了看面前的泥层,虚无空间的视野很奇特,泥土是淡黑色参杂着许多绿色啊红色啊褐色的东西。可被侵蚀的泥土是什么样,我就辨认不出来了。

不要轻易显出身形。老道士叮嘱说。

我嗯了一声,继续下行。很快,就到了地面。

前方道光大亮,许多人都站在那,像在研究什么。我们走上前,看到的是四扇石门。

这石门上都刻着字,很复杂,我是看不懂。老道看了几眼,说:是先秦的文字,刻着秦王的旨意。

秦王旨意

老道士嗯了一声,说:这四扇门,代表了先秦所膜拜的四位大帝。而秦王自谓帝天子,所以他的旨意,代表了四位大帝的旨意

等等我打断了老道的话:四位大帝古人不是拜五帝三皇吗怎么冒出来个四帝。

老道士微微摇头叹气,而杨辅则在一旁说:虽然不知何因,但秦时,的确只拜四帝。也许那时的人知道为什么,但现在,这秘密已经无法解答了。

呃我不禁觉得脸红,没想到还有这说法。不过中国上下几千年,都拜三皇五帝,唯独秦朝拜四舍一,这可真够怪的。

帝子旨意,此处为守天之地,凡俗之子不得妄入。入者,死。老道士看着石门上的秦文字念了下来。

守天之地什么意思这是哪个秦王我好奇的问。

没有说是哪一代,但应该在始皇帝之前。老道士说:至于守天之地,或许与女娲补天有关。根据传说,这里曾是天裂之地。但秦王派人在此守天

看来这里蕴含了一些秘密。杨辅说。

石门前的那些人,多半看不懂门上的文字,因为他们正四处忙活着,想打开这几扇石门。不过就算看得懂,他们也不会顾忌。毕竟秦朝距离现在几千年,有什么妖魔鬼怪也该死绝了,百无禁忌。

第二百四十六章活了4

正文

我和老道都没有想去阻止他们,有句话叫,死道友不死频道。和老道在一起混的久了,我这心,也慢慢的就变了。

四扇石门都很高大,起码有五米高,两米宽。它们几乎与四周的石壁合在了一起,连缝隙都看不到。我试着带老道他们直接穿行,也许是人太多,只进去不足七米便难以前进。

可这已经让人足够惊讶了,七米啊这四扇石门竟然都有两丈以上的厚度

光是重量,起码就在几十万斤以上,区区几个人在那里推,怎么能推的开。更何况,石门与山壁贴的太死,摩擦力更加重了打开的难度。

我忍不住嘀咕:这是哪个变态发明的大门,搞这么厚,想查水表都查不到了吧。

看来,这里另有通道。杨辅在一旁说。

我啊了一声,惊愕的看向他。

万斤重的石门,不是人力能打开的。如果不是你能穿行而入,又有谁知道,这门厚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恐怕这些人都以为,石门顶多一尺厚,几千金重,所以才锲而不舍的在那里研究。估计,建造石门的主人本身就是为了迷惑人,想把人引到一个死胡同里。杨辅详细的解释着。

我一听,还真有理。如果不能穿行石门,谁知道石门会重达几十万斤如果现实里谁推不开一扇门,肯定会想,是不是有锁啊是不是哪里卡住了是不是我用的力气不够大谁也不会去想,这门是不是真能打开。

这就是人的惯性思维,设计石门的人,对人性心理的揣摩,已经到很深的层次。难怪近代的许多考古队,就算发现一些古墓,也坦承以目前的技术很难把墓穴完整挖开。因为那不仅仅考验你的技术,更考验人的心理。

四处走走吧,应该能找到其它入口。杨辅说。

我嗯了一声,带着他们俩在四周闲逛。这边穿一下,那边穿一下。可把四周山壁都穿了个遍,却始终没找到入口。

地下,或者上面。杨辅说:这里必定有入口,否则建四扇石门就没有意义了。

我很赞同,老道也没有异议。接着,我们在地下七米多深的地方逛了一圈,同样没有找到线索。最后的目标,放在了脑门上方。

那里是空荡荡的山岩,我带着他们俩升上去,在山岩中穿行。

别说,还真让杨辅说对了,真正的入口,就建在上面。

那是一个通道,方方正正的,足有两人高,可供数人并行。前面一片黝黑,就算在虚无世界,也依然难以看清前方。

我正要带他们往前走,却被杨辅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