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思索家中的事,耳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既然八索一脉的传人来了,这事暂且放下,容我考虑一下。念喜啊,你招呼他们吧。
我抬头看,原来是一直卧在摇椅上的那位老人开口了。他虽没有睁眼,但说话间一种无形的威势,让人忍不住敬畏。
被他唤作念喜的,是帮我们开门的男人。他笑了一声,摆手冲我们虚引一下:两位随我先去客房休息吧。
老道点点头,拉着我一块去了。动作干脆利索,或许他明白,在这两人面前就算说再多话也没用。人答应就是答应,不答应就是不答应。
我们三人顺着廊道走没多久,那人便打开一扇门,笑着说:这就是客房了,你们可以随意,缺什么知会我一声。
老道一步迈了进去,而我则捂着肚子蹭到那人旁边,问:那个呃,念喜
念喜是我的小名,这是师公取的。他笑了起来:我名叫宗胥,杨宗胥。比你也大不了多少,就喊我一声杨哥。
呃,杨哥你们这厕所在哪啊我讪笑一声问,原来念喜是小名,难怪听着那么别扭。
杨宗胥指着廊道的尽头:那里就是了,纸很多,不过是蹲坑,不知道你习不习惯。
没事,只要能用就好。我捂着肚子冲他笑一声,迈开步子就往厕所跑。也不知是刚才的小吃不干净,还是天天在山上吃油腻的东西,猛地吃上清淡东西胃口不适,这会肚子跟翻江倒海似的。
这里的厕所不算大,用水泥砌成的蹲坑,墙上有一个塑料盒,里面放着一卷纸。我在里面蹲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出来,差点把腿都蹲麻了。
出来后,感觉浑身都是难闻的味道。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说:哎,小伙子,小伙子
我转头一看,是坐在木椅上的那位老人在冲我笑。
这是连老道士都尊敬的奇人,我虽然会一点八索道法,初步身具道力,可对这样的人来说,恐怕连幼儿都不如。
因此,见那位老人家喊,我连忙快步跑过去:老人家,您喊我
呵呵,不必如此拘谨,论起辈分,我比你爷爷还小点,当我是你伯父便好。老人家和气的笑言。
呃伯父好我有些结巴的说。
呵呵呵老人家又笑起来:看把你紧张的。来来来,这有把椅子,坐下来咱们聊聊。
老人家说着就要去拿椅子,我哪敢让他动手,赶紧搬过来一屁股坐上去。见我坐下来,老人家这才笑着说:看你这样貌,和我跟师父那时候也差不多一般大,哈哈,是不是啊师父。
他说着转头去看摇椅上的老人,不过这话如泥牛入海,没得到半丝回应。老人家笑一声,转过头来看我:不过你比我当年聪明多了,起点也高,毕竟是八索一脉的传人。
其实,我只能算个普通人而已,跟老道呃,跟那位前辈出来的时候,我连自己是八索一脉的都不知道。我老老实实的说。
哦老人家眉毛一挑:你爷爷没告诉过你这些事
没有。
这老头,想什么呢,比我师父还怪。老人家皱着眉头说。
哼。身边传来一声低沉的嗓音,老人家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师父你老人家真睡着了呢。
摇椅上的老人只哼一声后,没再发出声响。而木椅上的老人家却拍着大腿哈哈大笑,我在旁边这叫一个抽啊,到底是跟着笑呢还是不笑呢笑吧,有点不尊重老前辈,不笑吧,有点不随主人的意死去好了。
老人家笑了一阵就停下来:哈哈,没吓着你吧
没,没吓着了吗
我一时紧张,连话都说不全了,一句话出去,顿觉半张脸都在发烧。
老人又哈哈大笑几声,说:不错不错,比你爷爷脾气好多了,哈哈,当年见他的时候,整天板着一张脸,跟谁欠他钱似的。不过话说回来,你爷爷脾气再古怪,也不会连传承都敢断吧。八索一脉名动千古,以他那老古董一般的性子,肯定不敢。
这个我也不清楚。说起爷爷的事,我的话就顺了很多:爷爷过世的时候,父亲把很多东西都烧了,也没告诉过我与八索有关的事。
哦都烧了老人家眉头立刻皱起来:一本都没留下
第五十八章老司3
幽宝
呃应该吧,我也不清楚,东西都是父亲收拾的,我那时年纪也不大,所以记不太清了。
那其它东西呢,总不会什么都不留下吧
就这块通冥玉佩,父亲过世后交给我,让我贴身保管。我把胸前挂着的玉佩掏了出来。
咦老人家忽然发出惊呼,看向玉佩的眼神变得很怪:奇怪,玉佩怎么会变成这样。
一开始是翠绿色的,很通透。不过使的次数多了,又吸收了石兽的精气,就变成这样了。我解释说。
哦老人家眉头高高挑起,又问:你说的石兽是什么
就是一种类似石雕的东西,但老,带我来的那位老前辈说,这种东西在很久以前是活着的。不过时间久了,就自行石化封闭了。再打开,全部都是石头。
这世间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果然是大千世界,开了眼界。老人家颇为感慨的说:几年不出去,没想到会出这么个东西。不过,八索一脉的通冥宝玉,怎么会灵性尽失呢如今看,也只恢复了一点点,微不足道。难怪你至今未得传承,很可能是你爷爷无法利用宝玉神授道法了。
这个说法倒很有可能。我点头说:不过从父亲那接来的时候,玉佩就是这个样子,老人家所说灵性尽失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拿来。摇椅上的老人忽然出声。
木椅上的老人看我一眼,我知晓他的意思,连忙把玉佩递过去。他笑了一声,接过玉佩没有丝毫犹豫的转身交给了另一位老人。
那位据说已百岁开外的高人卧在躺椅上,拇指磨了磨玉佩的表面:东西倒是真的
他声音十分苍老,更像从树洞里发出一样沉闷:你说的石兽,我倒见识过。建强啊,你忘记当年在山上取鼎后,诸葛孔明留下的后手了
老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