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0(1 / 2)

胸墩,剜心摘胆着。仙人指路,老子骑鹤。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魔剑使个蟒翻身,小生却施鹿解角。翘跟淬地龙,扭腕拿天橐。白狮张口来,鲤鱼跌脊跃。盖顶撒花,绕腰贯索。迎风贴扇儿,急雨催花落。魔龙便使观音掌,奉书就对罗汉脚。长拳开阔自然松,怎比短拳多紧削两个相持数十回,一般本事无强弱。

他两在那湖边空地上厮杀,只见这竹林边,喜得个白狐少女拍手叫好。正是魔头碰到了对手,将军遇上了良才。又见对面树梢上一个身影几个纵跃跳了过来,竟然是那失散了几日的小白猿

你看它抓耳挠腮,蹦蹦跳跳。生龙活虎的一点事没有。而且观其气色,就连身上的伤都已是痊愈。见此少女终于松了一口气。拉着小猿左看看右看看,满心欢喜。

那逆鳞正打着,撇见了小白猿,抽空喊了一句道:“咦这猩猩还没死”白猿一听。跳将起来,举着个拳头叽叽直叫。少女闻言一头黑线,拉着白猿坐到一旁悠闲观战,心中暗道:“小猿没事,看来这白衣小生不像坏人。最好能在这里将那逆鳞打败,好消消他的气焰”

这时那小生笑道:“你知我向来素食,这身肥肉怕是送错了地方。不过把你留下却可抵数”说着又拳掌相交,加紧进逼。

逆鳞笑道:“哈哈好还是我认识的白泽打得过我就留下”架住一拳,故意又丢了个神,抽空转头对那少女与白猿喊道:“我这边拳逼得紧。你们还坐着干啥,不出手帮帮你鸣蛇哥哥”少女一听,气得干脆把头拧开不去看他。

小生不知是计,一看是个破绽,撩起一脚直踢逆鳞裆部。忽然被逆鳞闪身横移,一把抱住小腿,照脸便是一拳。匆忙之下,小生也只得以拳相迎。只听见嘭地一声,一股清风荡开湖面,逆鳞向后退了一步,而那小生却是向后滑出了丈许。

至此高低已现,胜负已分。两人眸光闪亮,相视而立,忽然大笑着走上前拥抱在了一起

“时间一晃也有亿万年了吧”

“是啊”

风清气爽,皓月长空。烈烈的篝火旁,逆鳞与小生两人靠在一棵大树的枝干上喝酒叙阔。而周围却见不到少女与小猿的身影,不知跑到哪里玩耍去了。

望着那倒映着满天繁星的湖面,小生微微一笑,举起手中的酒盏小抿了一口说道:“没想到还能有一起喝酒的时候。”见逆鳞懒懒不应,又问道:“你这副身体”

“嗯,这身体是借来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要还”逆鳞伸了个懒腰,说着又灌了一口酒道:“今日有酒今朝醉,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小生问道:“这主人本事如何”

逆鳞闻言,又灌了一口,眸光闪闪地望着平湖半响不语,终于叹了一声答道:“老实说,这主人家的本事连我也看不透。别说这身体竟能承受两大灵体的存在,就说他那缠人的元神,总让我感到压力巨大。”

“哦世间竟有如此之人,倒是我不曾闻说。”小生好奇地说道。

“嗯”逆鳞笑道:“而且他还是张老头新收的小徒弟”唰地一下将那青锋宝剑拿了出来,又说道:“你看张老头把他成名时用的青锋利刃都给了他”

小生拿过青锋笑道:“咦那个吝啬的邋遢老头竟会把神剑门的镇派之宝给他带在身上,真是少有当初我只是想借来研究研究他都不答应”

“那你现在要不要拿去看看”逆鳞半开玩笑地说道。

“这个,我看还是算了,宝剑的来历我早已明了,有些事情还是不惹为妙。”小生笑着将青锋又递回给了逆鳞说道:“只可惜纵是这青锋也承载不了你的剑灵。”

“嗯,不妨事,我暂时对这副身躯还有点兴趣,没那么快离开。”逆鳞顺手接过宝剑又收回了指环中。

这两人在此自然不知青锋乃是杨瑞从神剑门执剑长老陆荣那得来,并非是张老亲自授予。而这宝剑的剑鞘又让他得到了树族人的传承,在此不题。

且说二人酒过半巡,小生忽然笑问道:“你苏醒后有什么打算”

逆鳞嘴角一撇,说道:“你是知道我的,先走出这兽域,然后到人世中大闹一场”转过头望着小生,又道:“这次你要不要跟我一起”

小生摇了摇头,说道:“我奉命镇守此地,现在还不便离开,这通灵大峡谷就由我送你们一程,只是那古皇域的其它地方,切记再不可深入”

逆鳞道:“好事不宜迟,我们明日便走”

翌日清晨,几人齐整装备正要出发,忽见那晴空里刮起一阵阴风,呼的一声响亮,走石扬沙,诚然凶狠。正是淘淘怒卷水云腥,黑气腾腾闭目明。岭树连根通拔尽,野梅带干悉皆平。乌云迷天人难走,怪石伤残路怎平。滚滚团团平地暗,遍山禽兽发哮声。刮得白猿树梢难存,白狐拽袖遮裙,逆鳞掩面观望。

“你们先藏在树后不要出来”

白泽情知不对,大喊一声,急跳到半空中看时,那天边早飘来一股黑云。云峰之上密密麻麻妖魔齐聚,领头的赫然是那龙族的姬昌与肩吾委蛇二将

第一百九十章白泽之威

古语有云:正气存身,浊气难浸。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话说那逆鳞等人知道姬昌携众妖兽所为何来,皆是躲在树后屏息静气不作声色,只由那小生白泽立于半空相迎。乌云散去,看那天空之上除了姬昌、肩吾与委蛇三魔兽以外,密密麻麻足有四五百妖魔众

只不过面对这魔障威严妖气横天,小生仍旧是一副悠闲的样子,笑眯眯的看着。姬昌远远望见,连忙让众妖魔止步,只带了肩吾与委蛇二将掠至近前,恭恭敬敬地拜道:“奉书大人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