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4(2 / 2)

秦小柔点点头道,“我爸本来给我安排了一个坐机关的轻松工作,但我没有干,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再说,刑警才是我愿意去做的”

“嗯虽然广山市和北隅县离得不远,但我能不能给你提个建议,你能不能申请回北隅县工作我想天天跟你在一起”

其实秦小柔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她也想这样但她知道调回来其实是有难度的,最主要的就是父亲肯定会反对这次回去只有说服父亲,这事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我去说服我爸吧”

虽然就她刑警来说,在市队里肯定比在县队里有更多接触大案要案的机会,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但她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相比而言,在县队也并非一无所获,而且还可以跟晨东更快乐地在一起

她还是愿意回到县里

唐晨东知道自己已经让未来老丈人恼羞成怒了,如果不让他思想发生转变,就算自己丢几个亿在他面前,他为了自己的尊严,也不会同意的

他不知道秦路会不会以女儿的幸福为借口妥协如果能够当然最好了,就算他讨厌自己这个人,那也没关系,以后可以慢慢改观,要是他不想以女儿的幸福为借口妥协,那么为了他自己的脸面,牺牲所有的一切他也会在所不惜的

再说,自己治好了秦小柔的伤疤,秦路和刘燕妮说不定又会重燃起把秦小柔嫁给官宦公子哥的想法。

至于自己是不是和秦小柔生米做成熟饭了熟饭,似乎并不妨碍他们对自己的偏见。

希望事情能够朝好的方向发展吧

见唐晨东沉凝不语,秦小柔知道他在担心父亲这边,“晨东,我爸妈虽然想把我嫁给公子哥,但我知道,他们是真心爱我的我们会感动他们的,对吗”

唐晨东有些无语,点头道,“在这个世界上谁又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只要你不妥协,我们都会是以幸福作为结局的”

第二五五章挖路挖到宝贝了

依依不舍地把秦小柔送走,唐晨东仿佛失落了很多,好在,未来相见指日可待,倒也不输于这短暂的离别,人家都说了小别胜新婚嘛

虽然他们现在刚刚在一起,还没有要腻的可能,但隔几天再见,就能更加擦出爱情的火花呀

抽空,唐晨东又去驾校学习了两个小时,正在压饼呢,杨河却打来电话了。

“啥事”

“唐总,施工方在挖路基的时候,挖到一座古墓,里面好像有些文物,我赶紧先让挖掘机停止了工作,给你报告已经有村民闻讯赶来说那是他家的祖坟了我想请示一下,该怎么办”

“先报警,再保护好现场别跟村民起大冲突,但也别让他们把东西抢走了我马上回来”唐晨东挂了电话,骑着摩托车飞快地往家里赶。

等他赶到地方,已经围了好多人,杨河正组织施工方的几个人阻挡着村民进来破坏现场。

一些村民也在议论纷纷,挖到古墓的地方属于古井村,村主任王建军带着几个治保队员也在现场维持秩序。

镇上派出所也来了两个同志,村民倒也没发生哄抢的事情,可能最主要的在于,这些东西并不多。

唐晨东停好摩托车,推开人群,走到里面,看到一个挖掘机正好挖到一具朽烂的棺木,看这档次,还有石棺和石椁,应该是一个有钱人。

唐晨东不是文物学家,但看这个棺椁保存得还相对完整。只是被打开的棺盖里面并没有一个见风而化的不朽女尸。

只不过有一堆枯骨和几件坛坛罐罐。

唐晨东的记忆里并不认为自己这个乡村出过什么大人物。对这些古墓里面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文物价值有一些怀疑态度。

看那还有些没有腐烂的衣物来看,唐晨东判断是这个古墓是清朝的。

“杨河,查一查县文物局的电话,让文物局的同志来一下”

“好”杨河打114查询县文物局的电话。

这边有几个村民不干了,开始试图往里冲。

这边主事的唐晨东已经来了,几个村民就开始找唐晨东理论起来。

“唐晨东,这可是我们先祖的坟东西应该归我们”

唐晨东还认识这几个村民,的确是一族的,而且也是古井村的大姓。不过不姓唐,在唐晨东的记忆里。这族人的确是一直居住在这附近。

说是他们家的祖坟似乎也说得过去

“口说无凭啊你们得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祖坟是你们家的而且。据我所知,先前这条公路沿线,需要迁的坟,有主的坟都迁走了显然这个坟已经丧失在了你们的记忆之中现在你们却说这坟是你们家的祖坟”

可能是周家最年长的一个长者这会儿颤颤巍巍地被后辈搀扶着走了来。

华夏传统是尊老爱幼。人群里周姓的子弟都都让开了一条路。

唐晨东对这些人虽然有一点印象。但却不知道是谁。

“老人家。你的记忆里有有关这座坟的记忆吗”唐晨东觉得这个老年人应该知道一些虽然看起来这老年人也不过80来岁,出生的日期都是日据时期了,而这座坟很明显是清朝时候的。

除非死者是清朝的遗老遗少。怀念清朝的荣光,死了弄点清朝的服饰穿身上。

“王村长这位小伙子是唐文书吧这座坟里埋的应该是周家中。打湖广填贵云以来,我们周家的先祖就来到了北隅县。后来我们先祖的一个分支应该是在咸丰年间来到了石桥镇古井村,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那个时候这个村子就唐姓和周姓两个大族一般情况,周姓是地主,而唐姓多是长年在光绪年间,我们周家出了一个举人就是周家中不过,我们先祖在仕途上还没走多远,宣统皇帝就下野了周家中于是致仕回家务农一生抑郁不得志,不到50岁就死了死的时候应该是民国二十多年后来也许是因为家道中落,子孙不肖,连坟都找不到了那个时候我可能刚出生或者还没出生,但他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过的绝对错不了”

唐晨东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还真有可能就是这个周家中。要是这样,他倒不介意支付一点费用给周家,毕竟相对于古人,他的道路显得更重要一些这个耄耋老人说出来的话,还是有那么一点可信度的

自己如果这个时候怀疑这个老人的话,那就是怀疑整个周姓的族人呀,他没这么傻

再说,他根本找不到反驳的证据。

再说民国二十年,这个老人按时间算的话应该是民国二十多年出生的人,说不定还亲眼见过这个坟里的死者呢

不过这不到一百年的坟,就没了子孙祭拜,甚至连坟都找不到了果然还是子孙不肖

话又说回来,一般的土包坟也的确只能保存一百年左右过了百年四代或者五代人,这坟连子孙的记忆都不存在了

“大爷,虽然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